分享

南非剑羚(Oryx gazella)

 莫神星能源环境 2020-04-17

南非剑羚(学名:Oryx gazella):体长约150-200厘米,肩高约110到130厘米。体重约100-200千克,是剑羚属中最大型的种类。不论是雄性或是雌性都有长而直的角,其中以雄性的角较大,最长可以达到约120厘米。身体上覆盖的毛是灰褐色,但脸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体毛是白色。脸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与后肢之间的体侧、四肢的胫部及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布。

栖息于干燥的草原及沙漠地区,晨昏活动,白天气温较高时躲在阴凉处休息。食草动物,主要食物是草、树叶,条件艰苦时可以用强壮的前肢挖出地下1米深处的植物根茎充饥。

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

是纳米比亚的国兽

形态特征

编辑

南非剑羚

南非剑羚(11张)

南非剑羚是四种剑羚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90-210厘米,肩高约110-130厘米。体重约210-240千克,是剑羚属中最大型的种类。不论是雄性或是雌性都有长而直的角,区别于大多数羚羊的特点是雌雄个体的角非常相似,长角末端尖锐如同刀剑,因此叫"剑羚"。其中以雄性的角较大,最长可以达到约120厘米。
通体呈蓝灰色,身体上覆盖的毛是灰褐色,但脸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体毛是白色,除了四肢上部、腹部外侧以及脊背上各有一条黑色条纹外。它的黑白脸也是比较醒目的生理特征,脸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与后肢之间的体侧、四肢的胫部及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布。 [1-2] 
南非剑羚和东非剑羚非常相像,区分这两种动物有以下主要重要特征:

东非剑羚东非剑羚

东非剑羚(学名:Oryx beisa)

角则略显弯曲而且较细。背部竖毛更浅更窄之外。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东非剑羚的后腿没有黑色区域,黑色斑纹到腹部为止;而南非剑羚的后腿则有大面积的黑色斑块。

左图:仔细看它的后腿没有黑色区域,到腹部为止。 [3] 

南非剑羚南非剑羚

南非剑羚(学名:Oryx gazella

角又粗又直,南非剑羚毛色较深,腹部的黑色条纹比东非剑羚更宽,自头颈而下直至臀尾的黑色脊线也是东非剑羚所没有的,体型也比东非剑羚彪悍,

右图:再看南非剑羚,后腿和前腿一样都有黑色斑纹。 [1] 

栖息环境

编辑

栖息于,长年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生活在海拔900-1200米处,即可生活在树木繁茂的多雨草原和草原,也可以在干燥的草原及沙漠地区生存。喜欢雨水有限的石质平原,也出现在沙丘和岩石山区。 [2] 

生活习性

编辑

集群生活,每群6-40只不等,平均数量是14只,最高纪录为300多只,羚群由一只强大的成年公羚为中心,带领数只母羚和幼羚共同生活,领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成年雄性会离开群体独自生活。晨昏活动,白天气温较高时躲在阴凉处休息,为草食性动物主要食物是草、树叶,条件艰苦时可以用强壮的前肢挖出地下1米深处的植物根茎充饥。
南非剑羚同本属的其他几种大羚羊一样,都非常耐干旱。由于长年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南非剑羚进化出了多种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性,缺水的时候它可以连续几天不饮,为了保留住体内宝贵的水分,它能使自己的体温从35.7℃上升到45℃这个其它哺乳动物肯定死翘翘的温度,减小了身体和外界的温差,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热量的吸收。非常适应在沙漠的生存
南非剑羚的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警惕性很高,而且即使在沙漠中它也可以快速奔跑一段时间,再加上它体大如马身强力壮还配有两把"利剑",使得它鲜有天敌,能够威胁其生存的几乎只有分布在卡拉哈里沙漠中毛色青灰的独特的狮子种群。 [2] 

分布范围

编辑

分布于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
可能灭绝:安哥拉。 [4] 

南非剑羚分布图南非剑羚分布图

繁殖方式

编辑

每年12-翌年3月间交配繁殖,期间雄羚之间会爆发激烈的夺偶战争,双方会用尖角把对方扎得血肉模糊,以竞争与某只雌性繁殖的机会。雌羚的怀孕期约为9-10个月,通常每胎仅1仔,偶尔2仔,幼羚于9月至翌年1月间出生,出生3-6周后可以参加群体活动。哺乳期约3-4个月,5个月大时即可独立生活,雌性2岁左右性成熟,雄性5岁,寿命18-22年。 [2] 

亚种分化

编辑

南非剑羚(4亚种)

中文名称学 名命名者及年代英文名称
1.南非剑羚莱基皮亚亚种Oryx gazella annectensHollister, 1910Laikipia Oryx
2.南非剑羚条纹耳亚种Oryx gazella callotisThomas, 1892Fringe-eared Oryx
3.南非剑羚盖拉亚种Oryx gazella gallarumNeumann, 1902Galla Oryx
4.南非剑羚指名亚种Oryx gazella gazellaLinnaeus, 1758South African Oryx
[5] 

种群现状

编辑

该物种分布范围较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4] 

保护级别

编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4] 

纳米布沙漠沿着非洲西南部海岸一直延伸,据说这片炎热干旱的景观历史可以追溯至 8000 万年前,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