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空

 灵魂医学 2020-04-17

文 | 有书梦舒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道家,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也是最绚烂的思想流派。

它的传说,可以上溯到神话时代;

它的思想,最早在春秋时期成型。

由它衍生的执政理念,指导了很多朝代;

由它生发出的宗教道家,流传数千年,影响极其深远。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道家思想的起源。

老子的《道德经》

在道家传说里,有许多关于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故事。

但被公认的集大成者,是老子。

老子姓李,生于公元前571年的楚国。

传说他天生耳大,所以取名李耳,字聃。

李耳从小就很聪明,想问题十分深刻。

他提出的许多关于天地之道、君王统治的问题,问倒了老师、母亲和家将。

三年后,老师自认为已教不了李耳,就推荐他去京城太学上学。

李耳第一次离开偏僻的家乡,进入当时的文化中心,系统地学习各种知识。

因为成绩优秀,他被推荐到王室典藏室做小官。

典藏室是国家图书馆,收集天下的书,让李耳如鱼得水。

他,如饥似渴地学着知识。

因为工作出色,李耳被升为守藏室史,也就是馆长。

从此他名声大振,被大家尊称为老子。

老子一边研究历史,一边思考现实。

当时是春秋时期,周王朝名义上仍是天下之主,却实力弱小。

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征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老子很想找到办法,改变现状。

研究过历史变迁和朝代兴衰后,他得出一个结论:

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很是平静。

是因为当时的人没有知识,也没有欲望,只遵循天地自然的原始规律生活。

从黄帝开始,君主用人为制造出来的仁义理论治理人民,这不符合人的天性。

因此人心被搅乱了,世道开始变坏。

想恢复上古时的完美生活,就要抛弃圣贤的大道理,放弃心机,完全遵循自然规律。

人们依照天性生活,君主清心寡欲。

大家知道有君主的存在,却感受不到他在起作用。

最理想的状态,是国家小而人民少,互相能听见鸡和狗的叫声,却到死也不会交往。

没有欲望,就不会有争斗。

人们顺其自然地活着,就活得很好。

道家的思想,正式成型。

虽然开创了学派,但老子秉承“清净无为”的理念,没有大肆授徒。

他最著名的两次知识传授,都是别人主动求教。

第一次是孔子听说老子精通周礼,前来求教。

老子耐心讲授,并以“柔能克刚”的道理,讲述天地的大道。

孔子十分叹服,称他像龙一样学识渊博,志趣高远,能屈伸,能变化。

后来孔子兴办平民教育,打破文化被贵族把持的局面,为百家争鸣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老子的知识也因此被传播出去,所以才有学者说:诸子百家,皆出道家。

另一件事是撰写《道德经》。

周敬王四年,王室内乱,叛臣卷走了典籍。

老子受牵连,被罢官,心灰意冷的他,向西去秦国游历。

但他,却在函谷关前被拦住。

原来,守将尹喜昨夜观察天象,发现有紫气自东方而来,知道有圣人到来。

果然,他等到了老子。

尹喜恳求老子传授知识,老子哈哈一笑,写下了《道德经》。

这部奇书完整阐述了老子的思想,而且包罗万象。

从此作为道家的至高典籍,流传千古。

追求“无用”的隐士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子的思想分化成很多个流派。

其中一个流派的传承人,是庄子。

庄子名叫庄周,生于公元前369年的宋国。

此时正是战国,各诸侯国野心勃勃,征战比春秋时更为激烈。

庄子身处其中,悲哀地意识到,个人的力量微小,无力改变大势。

那就索性专注于,个人的价值。

他全盘继承了老子“清净无为”的思想,相信万物自有规律,人只需顺应规律生活。

又发扬光大,提出摆脱物的限制,就能拥有逍遥的内心世界。

他讲过一个故事:

山中笔直的树因为有用,早早被木匠伐倒,做成家具。

长得奇形怪状的树木因为无法使用,反而能活得长远。

看似无用,却是真正的有用。

另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庄周梦蝶。

有天他梦见变成蝴蝶,醒来之后,十分迷茫。

不知道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还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

在他看来,万物相通,而万物都在变化。

后来,庄子的名声越来越大,引来统治者的关注。

楚王想让他做楚相,庄子却拒绝了。

因为他认为统治者只想互相残杀,争夺霸权,不会考虑平民的死活。

他自知无力改变统治者的行为,却也不想与之同流合污。

后来他去了梁国,梁国的宰相惠施受人挑拨,以为庄子要来争宰相之位,下令搜捕庄子。

庄子觉得十分可笑,他告诉惠施:

“你的宰相之位在我看来是腐烂的死老鼠,不是我的志向。”

庄子的志向,是悠游世间。

他崇拜大鹏鸟扶摇九万里的宏大气魄,向往姑射真人无欲无求的逍遥生活。

他追求至情至性,不为人间的繁文缛节所束缚。

妻子死后,他认为妻子回到天地之间,是件喜事,便击打瓦盆唱歌。

自己将死,他告诉弟子,有天地做棺材,有万物做陪葬,已十分满足。

他生在乱世,又一生贫穷,却不在乎外界的黑暗和艰难,只追求内心的安宁自在。

他的思想被称为老庄流派,给后世的隐士文化带来深远影响。

治世黄老

宋国的道家传人庄子在专注于内心,齐国的道家传人却致力于治世。

他们发展出一个新的学派——黄老之说。

黄,指的是三皇五帝中的黄帝。

这个学说兴起,与齐国新君主田氏想洗白篡权行为有关。

公元前386年,齐国大臣田和驱逐了原国君齐康公吕氏,篡权成为齐侯。

为洗白自己,田和煞费苦心找了个祖宗:黄帝。

黄帝曾经取代了炎帝,自己取代了吕氏,是再现祖先光荣。

田和又做了第二个洗白行为,设立稷下学宫,大搞学术交流。

道家思想,正是当时的热门思想。

道家学者,在稷下学宫有不小的力量。

有君主做支撑,有黄帝事迹为旗帜,有道家思想为素材,再吸收其他学派的智慧,黄老之说渐渐成型。

它从一开始就表明立场,是“君人南面之术”。

它继承了老子的顺应天道思想,却要求研究天道为自己所用。

黄老创造出了“气”的概念,认为道是理论,气才生发万物。

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由道生法,以法治理国家。

却与法家讲究的严刑峻法不同,黄老的法,是规则,是政治秩序。

君王需要遵守规则,权力受到限制。

群臣为君王服务,君王按规则考核臣民。

不胡乱作为,可以让民众休养生息。

在穷兵黩武的战国时代,黄老之说既满足了君王的统治需要,又能让民众得到休养生息,显得难能可贵。

所以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它能极盛一时,压倒百家。

齐国推行了黄老之术,经济很快繁荣起来。

吕不韦也推行过黄老之术,让秦国的经济文化一度十分繁荣。

可惜秦国强大以后,温和的黄老之说配不上秦王嬴政的野心。

他选择了严厉的法家思想,穷兵黩武。

很快统一六国,成立秦王朝。

为了控制思想,他实行焚书坑儒,诸子百家迅速衰落。

老庄思想和黄老思想却因其强大的生命力,流传了下来。

前者经过魏晋名士等人的继承,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隐士文化,成为很多儒家士大夫失意后的精神归宿。

后者被多个朝代的开国之君所采用,促进了朝代的兴盛。

直到今天,道家思想依然对我们有积极意义。

得意时以黄老思想为借鉴,莫肆无忌惮;

失意时以老庄思想为开解,莫绝望悲伤。

学一些道家思想,让人生更加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