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随机对照研究

 看文海 2020-04-17

针刺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随机对照研究*



张浩琳1,霍则军1,王海宁2,王  威3,常翠青4,史  莉3,李  东1,李  蓉3,乔  杰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中医科,2内分泌科,3妇产科,4运动医学中心,北京10019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性疾病, 是引起继发性闭经和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具有复杂的异质性临床表现,包括月经紊乱(闭经、月经稀发)、高雄激素血症(多毛和痤疮)和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伴随一些并发症,包括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和子宫内膜癌等,给患者个人和家庭带来长期的健康和精神负担。



情绪障碍是PCOS研究的新兴热点。和正常人或非PCOS的不孕症患者相比,PCOS患者有更严重的负性情绪,包括焦虑、抑郁、社交和饮食障碍等。负性情绪加重了PCOS内分泌和代谢的紊乱,造成不孕的发生率和远期并发症增加;而月经紊乱、不排卵、不孕等生殖障碍会进一步加重PCOS的负性情绪。因此,Bazarganipour等提出PCOS不仅有内分泌、代谢两个层面的紊乱,还有第3个层面的紊乱——心理状态。目前对PCOS的治疗手段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以及手术等。生活方式干预作为PCOS女性的一线治疗方案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PCOS内分泌和代谢的紊乱,对心理状态却鲜有关注。有学者探索二甲双胍和避孕药对PCOS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药物治疗并没有明显优势。针刺疗法在国际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和情志类疾病(如抑郁症)。研究证实,手针结合低频电针能够促进PCOS女性排卵,降低其体内雄激素水平,且几乎没有不良反应。然而,少有专门针对针刺治疗PCOS妇女负性情绪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和单独生活方式干预对PCOS女性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M2016071)。于2016年  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收集入组PCOS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生活方式管理组(观察组)与生活方式管理组(对照组),每组20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鹿特丹PCOS诊断标准(2003),即以下3项中存在2项: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高雄激素血症或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如多毛、痤疮等);③在月经周期或黄体酮撤退后出血的3~5 d进行超声检查,显示双侧卵巢均有≥12个且直径2~9 mm的小卵泡,即卵巢多囊样改变,和(或)卵巢体积增大(每侧>10 mL,卵巢体积=0.5×长×宽×厚,长、宽、厚单位:cm)。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鹿特丹PCOS诊断标准(2003);②年龄18~40岁;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达到轻度焦虑/抑郁或以上;④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雄激素血症者(如高泌乳素 血症和甲状腺疾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雄激素分泌性肿瘤、21-羟化酶缺乏性非典型肾上腺皮质增生、17-羟孕酮<3 nmol/L、外源性雄激素应用等)。②严重疾病者,如肾脏病(肌酐清除率<60 mL/min)、肝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癌症。③过去3个月接受过药物治疗(皮质醇,其他降糖治疗如胰岛素、阿卡波糖,抗抑郁药物,激素类避孕药,激素促排卵药或其他药物);在6个月内服用过甲孕酮或类似药物。④存在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如不稳定的周期性心境障碍、双相性精神障碍或自杀意念等。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治疗前接受过至少2个月的针刺治疗。⑦语言障碍,或不能理解试验内容者。⑧既往有晕针史者。




1.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者。②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者。③依从性差,疗程中自行退出者;或合并使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治疗方法;或中途自行更换治疗方法者。④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而被中止试验的病例。⑤试验期间检查确定妊娠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中月经停闭3个月以上或月经紊乱者,在入组之前服用地屈孕酮片(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 注册证号:H20130110,10 mg),每次10 mg,每天2次,连续10 d,停药后等待2~7 d,月经来潮后进入治疗周期。




2.1  对照组




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指导。饮食指导:改变膳食结构和食量,避免高脂饮食、油炸食品、快餐饮料等,每日减少500~1000 kcal热量的食物   摄入;运动指导:每日至少完成30~40 min规律的有氧锻炼(脉搏保持在120次/min以上),运动速度大于6 km/h,每次运动时间多于10 min,记录一次运动量。每天记录至少3次运动量。




2.2  观察组




采用针刺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同对照组。



取穴:百会、中脘、关元、归来、伏兔、梁丘、三阴交、足三里、神门、合谷;气血不足见头晕、面色苍白加血海,肝郁气滞见胸胁胀满、喉中有异物感加膻中、天突,心肾不交见心烦、失眠、多梦加神门、安眠,每次随症加减2~3个穴位。穴位定位参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使用一次性无菌CE标志的0.25 mm× 25 mm、0.30 mm×40 mm或0.30 mm×50 mm不锈钢毫针,常规针刺,根据肌肉丰厚程度进针15~40 mm。得气后关元和中脘、双侧归来、伏兔和梁丘连接NAN-200型电针仪,予连续波,频率2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进行针刺操作的针灸师均具有3年或以上临床经验。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一般情况



患者于治疗前后由同一记录者询问病史,并在固定时间记录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多毛评分:采用Ferriman-Gallwey(FG)评分量表,对雄激素相关的9个部位(上唇、下唇、胸部、上腹、下腹、背上部、腰骶部、上臂、大腿)进行0~4分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毛发越重,总评分≥5分诊断为多毛症。




(2)量表评分




于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采用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questionnaire,PCOSQ)评估生活质量。



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有2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评分范围为1~4分(很少、有时、经常和总是),其中5、9、13、17、19题为反序计分。计算总粗分       在20分到80分之间,总粗分乘以1.25等于标准分数,<50分为无焦虑,≥50分且<60分为轻度焦虑,≥60分且<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有20个问题,用来评价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计分方式与SAS相同,其中 2、5、6、11、12、14、16、17、18、20题为反序计分。<53分为无抑郁,≥53分且<63分为轻度抑郁,≥63分且<73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



PCOSQ评分: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共有30个条目,包括7个维度,分别为情绪、体质量、体毛、痤疮、不孕、月经症状、月经可预测性。每个项目评分1~7分,1分代表最差的功能状态,即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7分代表最理想的功能状态,即对生活质量没有影响,总分数越高表示生活的满意程度越高。




(3)生殖内分泌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月经周期第2~5天取空腹静脉血(9:00左右),检测血清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催乳素(PRL)、睾酮(T)、游离睾酮指数(FAI)、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以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筛查患者87例,符合入组标准47例,1例因外地工作未能入组,实际入组46例(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治疗过程中2例怀孕(观察组),    3例因工作派遣(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1例因家庭原因脱失(对照组),最后纳入统计40例,每组2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年龄、病程、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多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BMI、多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BMI、多毛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多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多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和PCOS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SD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SAS评分降低、PCOSQ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CO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各项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SHBG水平升高、FAI下降(P<0.05),且观察组FAI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β-内啡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4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多系统的生殖代谢失调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PCOS患者常合并情绪障碍,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负性情绪可能是PCOS的重要诱因,它包括焦虑、抑郁、愤怒和饮食障碍等,以焦虑和抑郁两种情绪为主要。前期研究提示,与患有哮喘、癫痫、糖尿病的女性相比,PCOS女性的生活质量更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更高;即便没有被诊断为焦虑和抑郁,PCOS女性的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也更高。而PCOS的特异表现,如多毛、肥胖、月经紊乱等症状会进一步增加PCOS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等问题加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PCOS的症状已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其导致的负性情绪问题却日益突出。研究者普遍认为改善PCOS患者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积极治疗。然而,尚缺乏高水平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论证,负性情绪的预防性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策略,治疗也多无特效。



中医历来重视情志致病和对疾病的系统调节与治疗,PCOS在中医学中没有对应的病名,但可见与PCOS症状相近的描述。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认为该病的病因有气血虚弱、寒冷积结、肝气郁滞。而叶天士言“女子以肝为先天”,育龄期妇女更以“肝气”为病最多,肝主情志,“妇人经水不调,多因气郁所致”。针刺治疗在改善PCOS月经紊乱与负性情绪方面有一定效果。本研究的结果和前期报道的针刺治疗PCOS的Meta分析结论一致,针刺结合电针可以有效改善PCOS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前期研究大多只关注焦虑或抑郁症状或生活质量单一方面,少有研究将三者结合观察,且没有针刺改善PCOS负性情绪的机制报道。



本研究以行气调血调神为主要治疗原则,选择百会、神门调神安神;结合PCOS疾病特点,选择合谷、关元、归来、三阴交行气疏肝调血;中脘、伏兔、梁丘、足三里调达脾胃气机,促进中焦枢纽功能,从而调达全身气机。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4个月后,PCOS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PCOSQ评分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引起血清β-内啡肽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升高、游离睾酮指数(FAI)降低有关。



β-内啡肽是人体中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一种,其血清水平升高对生理应激和焦虑行为具有积极调节作用;它也是联系下丘脑-垂体-性腺(HPO)轴的应激性调节因子之一,能抑制促性腺激素(GnRH)分泌,从而降低PCOS女性LH和FSH的水平,进而改善卵泡发育障碍。学术界公认针刺可以促进疼痛患者体内β-内啡肽的释放,本研究发现针刺治疗也能促进PCOS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升高,部分解释了PCOS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机制。



高雄激素也是加重PCOS患者负性情绪的重要因素,临床上通常以测定血清总睾酮(T)来诊断高雄激素血症。实际上大约85%的睾酮与SHBG结合,10%~15%与白蛋白结合,只有1%~2%的游离睾酮以及部分与白蛋白结合的睾酮是生物有效性睾酮,游离睾酮指数(FAI)=(总睾酮×100)/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反映雄激素生物活性高低的指标。本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在降低PCOS游离睾酮指数水平方面有确切的效果,然而对血清总睾酮的影响并不明显,也提示血液中总睾酮的含量不是判断高雄激素血症的敏感指标,针刺治疗降低体内游离睾酮水平可能是针刺的作用机制之一。



研究期间,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空腹接受针刺出现轻微头晕恶心,休息后好转,未发现有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皮炎等不良症状,有2例患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自然怀孕,从而提前中止试验,尚无不良事件发生。



本研究提示针刺治疗在改善PCOS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可作为药物或手术治疗的辅助疗法;但还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观察针刺对PCOS患者心理因素与内分泌、代谢异常的调控作用和机制。(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20年第四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