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承笔记】经典、方剂、针灸每天积累一点点

 仰望星空qv66ma 2020-04-17

来源:青竹执业医

导语

知识整理,请各位小竹子收下!

经 典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方 剂


(一)特殊方剂举例

1、以君药和主要功效命名:龙胆泻肝汤,桃核承气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枳实消痞丸, 苏子降气汤。

2、炙甘草汤-生地一斤为君(水,酒各半煎)。

     旋覆代赭汤-生姜五量,用量独大。

     川芎茶调散-薄荷八两,用量独大(茶清调服)。

(二)常考方剂对比

1、大承气汤-先煎后下纳入法 热结旁流(通因通用),热厥(寒因寒用),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小承气汤-同煮 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同煮,纳芒硝

2、大陷胸汤-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治上者宜治缓) 小陷胸汤-先煮瓜蒌,后下他药(以缓治上,而通胸膈之痹)

3、四逆汤:少阴病,心肾阳衰寒厥证。 通脉四逆汤(加重参附用量):少阴病,阴盛格阳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面色赤,利止脉 不出者)。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真阴真阳,大虚欲脱(吐已下断,汗出而厥)。 猪胆汁-反佐兼反治之法。 四逆加人参汤: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 白通汤(去甘草,加葱白):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白通加猪胆汁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 参附汤:阳气暴脱。

4、葛根芩连汤-先煮葛根(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 桂枝人参汤(人参汤加桂枝) 

5、柴胡用量: 小剂升阳:补中益气汤(二分或三分) 中剂疏肝:四逆散(十分),逍遥散(一两),柴胡疏肝散(二钱) 大剂清热:小柴胡汤(半斤) 

6、桂枝在方中的应用: 瓜蒌薤白白酒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①降逆平冲②通阳散寒。)-气从胁下上逆抢心。 五苓散(①温阳化气利水②解表散邪) 苓桂术甘汤(①温阳化气利水②平冲降逆)


(总结内容由青竹中医特别整理,版权归青竹中医所有)

针 灸·特定穴


(总结内容由青竹中医特别整理,版权归青竹中医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