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还可以这么用!(医案讨论)

 医生在线a 2023-06-13 发布于内蒙古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


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本次『青竹360°伤寒背诵训练营』通过医案讨论了桂枝汤的几种应用,以及大、小青龙汤的应用,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通过结合实践,进一步加深对条文的理解和记忆。

医案一

图片

女,51岁,淋雨后发热,恶寒(体温38.6°C)头剧痛,全身酸胀、疼痛,鼻流清涕,经西药治疗1周后,仍低热(体温37.5°C ),且汗出恶风,动则汗出明显,头隐隐作痛,鼻流清涕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弱。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辨证要点:
 
1、低热(体温37.5°C )。 
2、汗出恶风,动则汗出明显。 
3、头隐隐作痛。
4、鼻流清涕遇风寒加重。
  
条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方剂:
 
桂枝9g 白芍9g  生姜9g  大枣4枚  
甘草6g
 
服1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继服2剂,症除。
 
医案二
图片
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辨证要点:
 
1、不明原因发热汗出。
2、脉缓软无力。
 
条文: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方剂:
 
桂枝9g 白芍9g  生姜9g  炙甘草6g
大枣12枚 
 
2剂,服药后,嘬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医案三
图片
黄某29岁,自述阵发性鼻痒,喷嚏连声,流白色清涕,鼻塞头痛,反复缠绵两年之久。冬季寒风刺激后尤重,曾经中医、西医治疗未效。
 
辨证要点:
 
1、流白色鼻涕。 
2、鼻塞头痛。
3、寒风刺激加重。
 
分析:
 
鼻鼽、瘾疹属现代医学过敏性疾患,常反复发作,或有痒的症状,符合中医病因学中风邪为病的特点。桂枝汤,解肌祛风,治疗这类病常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虽无自汗出等症,但鼻流清涕,自汗之类证也。
 
方剂: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4.5g  生姜3片
大枣5枚  葶苈子15g  蝉衣9g
 
二味研末分三次吞服,汤药送下,一日服完。用上方6剂,病已痊愈。

医案四
图片
女46岁,时值炎夏,夜开空调,当风取凉,因患咳嗽气喘甚剧。西医用进口抗肺炎之药而不见效,又延中医治疗亦不能止,见脉浮弦、按之则大,舌质红绛,舌苔水滑,患者咳逆倚息,两眉紧锁,显有心烦之象。
 
辨证要点:
 
1、炎夏,当风取凉,脉浮弦。
2、舌质红绛,心烦之象。
3、舌苔水滑,咳逆倚息。
 
条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分析:
 
辨为风寒束肺,郁热在里,为外寒内饮,并有化热之渐。本案为风寒型急性支气管炎转内之外寒内饮,郁热在里之证,理当既能外散寒邪,又能内蠲水饮的小青龙汤主之。有热、心烦者加生石膏,以清在里之热,即所谓小青龙加石膏汤。
 
方剂:
 
麻黄4g    桂枝6g    干姜6g     细辛3g
五味子6g 白芍6g    炙甘草4g  半夏12g
生石膏20g
 
此方仅服两剂,则喘止人安,能伏枕而眠。
 
医案五
图片
女,18岁,学生,其母住院治疗,此女陪床照顾,一日夜晚突然高热,寒战,胸痛。诊时高热寒战,心烦无汗,胸痛咳嗽,气喘急促,吐铁锈色痰,查体温41.5度,脉浮紧数有力,舌质淡红,舌苔微黄而干。
 
辨证要点:
 
1、突然高热寒战、胸痛。
2、心烦无汗,舌苔微黄而干。
 
条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方剂:
 
麻黄18g  桂枝9g   杏仁9g   生石膏45g
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4枚
 
急煎服,患者服下头煎,药杯拿在手里尚未放在桌上,瞬间周身汗出,热退,胸痛减轻。一服汗出热退,不必尽剂。实践中凡临床见无汗,高热,烦躁,舌苔微黄,脉紧者,大青龙汤鲜有不效者。

期回顾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图片图片
图片

御用客服

▼版权申明

整理/薄荷 排版/薄荷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