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辞(二)比喻、借代、通感》王来宝

 太行文学l苑 2020-04-18

修辞(一)就像一个关于学习修辞的动员报告,运用典型事例,讲述了修辞在写文章和宣传鼓动以及与人交谈中的妙用。从修辞(二)开始,讲修辞的具体知识。

今天讲比喻、通感的同时加上了借代的内容,因为借代与借喻容易混淆,所以讲完借喻后接着讲借代,以利二者的区别。

一、比喻

比喻又叫打比方或叫譬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说明甲事物。通俗一点说,就是以人所知比人所不知。

如“共产党像太阳,”共产党是甲事物,太阳就是乙事物。共产党和太阳的相似点就是都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

比喻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明喻、暗喻、借喻。以此为基础还有博喻、约喻等多种

本文将摘要讲述。

(一)明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比喻。它常有三部分组成:即本体(甲事物)、喻体(乙事物)、比喻词。

如:共产党(本体)像(比喻词)太阳(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1.像 2.就像  3.好像。4.好比 5.好似  6.恰似  7.如  8.有如  9.犹如  10.如同  11.宛如  12.宛若  13.仿佛等。

例如:到了深秋,柿子熟了,远远望去,树上仿佛挂满了小红灯笼。

(二)暗喻(隐喻):暗喻也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不过比喻词换成了:

1.是2.就是 3.变成(变为)4.成了(成为)  

如: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再如:毛主席说过:“顽固分子,实际上是顽而不固,顽到后来就要变,变成不耻于人类的狗屎堆。”

(三)借喻: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的本体不出现,也没有比喻词,直接借喻体代表本体。凡是借喻都可以变成明喻的形式。

如:《朝阳沟》里的第一句唱词:“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

祖国建设速度快是本体,像骏马一样日行千里,但是本体没有出现,直接借用骏马一日行千里来代替了。

变成明喻就是:“祖国的大建设速度真快,就像骏马奔腾,一日千里。”

借喻是一种很经济的比喻,能起到言简意赅的作用,更何况是唱词。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多举一些例子。

如:

1.天上张着灰色的幔。

2.神州又见艳阳天。

3.你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4.咱看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5.他吃饭总是狼吞虎咽。

6.女人才出虎口,又进狼窝。

7.一阵风吹来,将天上的一群小绵羊赶走了。

8.干工作有时没有后娘心不行!

(四)博喻:博喻是用很多的比喻来比同一个事物。

例如:(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再如:落叶像一首诗,写出了秋的凄婉;像一曲歌,唱出了冬的序曲;落叶是一段回忆,包容了春的稚嫩和夏的蓬勃。

(五)约喻:约喻是用简约的语言突出一组事物的共同特征。

如:这里的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二、借代

借代是一种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他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借代中,被借代的叫本体,替代者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替代。

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借指军事武装。

再如:几个红领巾在当志愿者。

“红领巾”借指少先队员。

常见的借代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部分代全体             

如:长毛头面露凶色。

“长毛头”借指头上长着长毛的那个人。

2.用佩戴的标志代替本体       

如:一个大盖帽走过来。

“大盖帽”借指警察。  

3.用构成事物的材料来代替事物

如:他口袋里只有几个小钢镚儿。

“小钢镚儿”借指硬币。 

4.用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来指代本体  

如:五角大楼又发出战争叫嚣。

“五角大楼”借指美国国防部。

5.还有多种表现形式,需要在读书中仔细体味。

三、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借喻可以还原成明喻而借代不能。

如: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                               

2.借代是指事物的相关性,借喻是指事物的相似性。            

如:小低个气冲冲地走了。

(低个子与这个人有关)          

再如: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的身子都是黑色的,天下坏人的心都是黑的,二者有相似之处。)          

四、通感(移觉)

通感是用某种感觉来表现某种事物时不能准确表达,就通过换一种感觉来表达。“移”是移用的意思。

常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意觉。

这些感觉可以互换。虽然句中也有比喻词,好像也能找到本体和喻体。但是,不能把它看成比喻,只能当通感来看待。                                         

最典型的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有三处经典的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常说“风送荷花香”,因为风是时断时续的,所以人闻到的花香也是一阵一阵的。为了更准确地表达,作者把嗅觉换成听觉,远处高楼上的歌声因为距离远,受风的影响,听到的也是时断时续的。

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月下荷塘周围的树有高有低,无论高低都感觉很美,很和谐。就像听小提琴奏着的名曲,声音抑扬顿挫,有很和谐的感觉。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上因为有月光又有薄雾,花与叶就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有一种朦胧美,这是作者看到的,便通过意觉来表現,感觉很像朦胧的梦境一般。

现在,运用通感来描景状物、抒发感情越来越多了。

如:

甜美的歌声;      

表情冷漠;    

摇曳的曲调;   

边关的冷月;   

歌声像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以上是短语的例子,再举一些句子:

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萎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比喻、借代、通感这些修辞手法是美妙的,需要认真阅读才能体会到;要不断尝试使用,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下周讲修辞(三)排比  反复 对偶  比拟

二0二O年四月十日


【作者简介】:王来宝,祖籍桂林镇,大专文化,从小喜爱文学,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退休后开始写作,处女作《又到六月六》在红旗渠报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