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苕木匠《正读道德经》(2):数典忘祖

 坚定前行 2020-04-18

                                太上老君驾到:孽瘟滚开

                                          急急如律令

二、数典忘祖

《诗经》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意思是说:全天下的所有土地和臣民,都是周天子的。

理论上说,这话并不错。但真实情况却不尽然,至少在周王朝中后期不是这样的。从周厉王开始,周王室就己经属于破落户了。王室东迁后更穷。穷到什么程度呢?周襄王在公元前619年去世后,没有钱办丧事。继位的周顷王只得派卿士毛伯到鲁国去讨钱,一来一往好几个月后,到第二年才把天子爹给埋了。真的是时过景迁,往事不堪回首啊。

《左传·昭公十五年》中还记载了一段周景王向晋大夫讨要贡品的趣事,也表明周天子家并不宽裕。其内容大意如下(译文):

十二月,晋国的上大夫荀跞到成周参加穆后的葬礼,他带籍谈同行,负责外交事务丧事办完后,周天子设宴招待荀跞,用的是鲁国进贡的酒器。

周天子在席中说:“老兄,诸侯都有礼器向王室进贡,唯独晋国没有,这是为什么

荀跞向籍谈做了个手势,请他来回答。

籍谈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现在也天子进献彝器。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过去没能感受到天子的福分,还得不时示好戎狄,现在又怎么能进献彝器呢?

周天子说:“老弟,那么多从前的事忘了吗?你老弟的先祖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们置在晋国的土地上,以威震境内戎人和狄人。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宝弓虎皮盾牌,文公接受了,并因此才获得了南阳的良田才可以去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是什么?过去曾经受惠于王室的功勋不能忘记了过去曾经享受过的成果要记下来并且用土地的收成来奉,用彝器来抚慰,用车和表彰,用文章来歌颂以使子子孙孙不忘记,这是王室应有的你们现在没有给予这种王室应有的福报,你们把自己的祖先放在哪里啊?况且你的高祖孙伯黡,从前正是职掌晋国典籍的大夫,因为参与国家的决策,才称之为籍氏。后来周王室史官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才有了称为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代,怎么会忘记这些事呢?

籍谈无言以对。

散席后,周天子说:“籍的祖宗难道没有一个明白的后人吗?叙述典籍却不知道先辈的事迹。”

这件事情发生在周景王18年,也即公元前527年。其中的周天子是周景王。荀跞是晋国的六卿之一,封地为智氏,谥号文,所以史称智文子或知文子。籍谈是晋国的大夫,祖上曾一直是晋国唯一的史官。后来周太史辛有的儿子去晋国后才替代了其世职。

堂堂一个天子,竟然为些盘盘碗碗的鸡毛蒜皮事与诸侯国斤斤计较,是不是有些可笑?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而诸侯国的大夫对周天子的当面指责毫不畏惧,甚至没有半点敬畏之心,又哪里像个臣民的样子呢?这种周王室的尴尬正是东周时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说,那时的周天子并不是土豪,更像个靠人施舍过日子的寓公。

现在常常有人不屑一顾地说:周景王不思进取,竟然向诸侯讨要贡品。其实,该受到指责的不应当是周景王,而是不上贡的诸侯。特别是秦、晋、楚这几个当时的霸王们。原因有两个:

一是按周初的规度设计,周王室的直辖地为方圆千里,但经过历年的不断赠予,本已大幅缩水,周王室从西安东迁洛阳后,又被秦、晋等国大量侵占,到周襄王时期(前651—前619年),只剩下方圆百里的一小块了。你让他如何靠这么一小块土地维持中央政权的运转?

二是当时的制度设计上,王国就是应当靠诸侯的贡品过日子的。对此,《国语·晋语》说得很明白: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

“公”即王公,指周王室成员。他们是要靠贡品来过日子的。《左传·昭公十三年》也说:

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意思是说,与现在的国家税收制度一样,纳贡是周的基本制度。而贡品的多少是根据受封爵位的高低来确定的。大国受封的土地多,纳贡就多。反之则少。

晋国受封的是侯爵位,为大国爵位,不仅有纳贡的义务,而且是应当多纳贡的。如果没有周王室当年的分封,又那来晋侯今日的繁荣呢?所以纳贡是义务,是当年的约定,是周王朝的制度安排。现在晋国不仅不纳贡,连周天子当面要一点过日子的盘盘碗碗都不给面子,是不是欺人太甚了?你让这大当家的如何过啊?所以我说现在的一些人指责周天子是不对的。该受到指责的应当是破坏王朝制度的人。特别是侵占王室土地的秦、晋等国。

西周时各国还是能基本遵守此纳贡制度了,西周后期王室衰落,东周开始诸侯间相互混战,大国根本就再没把周王当回事,小国则自顾不及,贡品自然就少了,周天子难免捉襟露肘。不纳贡的带头大哥就是楚国和晋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曾经带领八国联军进攻楚国,正是因为楚国不纳贡。现在晋国也不给了,你让周天子如何过日子啊?所以才有了以上这段不愉快的对话。这两个国家为什么要违反规定一毛不拔呢?因为他们是当时的霸王,实力强大。

在这之前几年的周灵王时期,也即公元前536年的7月,历史上还发生过一件史称“弭(米)兵会盟”的大事。当时宋国大夫向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长期战争,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滕、邾、齐、秦等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晋、楚之从,交相见也。”意思是说:晋的仆从国也要向楚国朝贡,楚的仆从国也要向晋国朝贡。从而使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其中齐、秦两个次大国中立,邾为齐的从国,滕是宋的从国,都不参加。所以也有人以为是十国之盟。

正因为晋国是当时的两霸之一,权力如日中天,才没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小国还要向他们进贡呢,谁管周天子怎么过日子啊。晋国抢夺周天子的良田不说,现在又用些混帐话来搪塞,才把周景王气得不行,骂他们数典忘祖。由此也使他们之间结下了更深的怨恨,为后来的宫廷之乱埋下了伏笔。

那一年老子40岁左右,是周景王的主要大臣,重要智囊

昨天静坐六小时。

除了子时打坐前煎服一碗姜蒜糖水外,没有服用其它中西药。

身体基本恢复。除肺部还有一点点不适外,没有其它症状。应当是肺部还有异物。这十多天都不咳嗽,也没有痰,但前晚出汗后曾咳过几声,咳出很少一点点胶状物,可能没排除完。

这几天收到很多朋友关心的短信,也大多会嘱咐我去医院检查和多休息,不要写太多。好感动,都是对我满满的关爱,谢谢!谢谢!

我不去医院的理由,一是我的症状不重,也可能只是普通流感;二是不想冒在医院感染的风险;三是家里有居家隔离的条件;四是对确诊的病人没有特效药,这点也是最重要的理由。

既然医院没有好的治疗手段,我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是求助于自己,以强身健体的方法,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的方法有很多,我选择了打坐。从这几天的实际效果来看,此方法还是不错的,至少适合于我。有不少朋友问打坐的方法,想学习和交流。我前面推荐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这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也可以读一下我以前发的帖子“长生诀——释国宝行气玉柱铭”。我自己也是一个半罐子,但我会在之后的帖子中谈一点打坐的心得和体会。

二是求助于神。是的,求神。我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已知的世界有许多我们说不清楚,比如量子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轻易否定未知事物。而且从老子、释迦牟尼等圣人们留下的经典及事迹来看,类似平形世界也是有可能存在的。我之所以现在开始发《正读道德经》的帖,正是在求神。民间一直认为读经、释经、听经、印经等等行为是可以消灾的。所以我开始讲道教最重要的这部经典。求他老人家来救苦救难。

读经能够消灾有两个层面,一是所有经书,其内容一定都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学习后就会使我们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多了,灾难自然就少了。二是经书大多是劝人向善的,心善就会行善,就会有善报。比如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他把婴儿的状态作为我们应当效法的榜样。婴儿是不是人见人爱啊。我们如果自己的言行举止真的如婴儿般讨人喜欢,是不是可以消灾啊。

求神后还有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巧合事发生。比如,我怎么会正好在发愿丢掉私心,开讲《道德经》后就没有症状了啊。当然可能是巧合,也许不是呢。至少类似的巧合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祝各位平安!

我们最后一起学习一段太上老君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