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苕木匠读《道德经》(4):乌云满城

 坚定前行 2020-04-18

掀起老子的盖头来

——正读《道德经》

(二)财税改革:铸大钟

“铸大钟”一事也是出自于《国语》:“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

(周景王)二十三年,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单穆公曰:“不可。作重币以绝民资,又铸大钟以鲜其继。若积聚既丧,又鲜其继,生何以殖?且夫钟不过以动声,若无射有林,耳弗及也……”

这段话很长,而且因为涉及到乐与律的问题,解释起来很绕舌,需要大量的篇幅,所以我们不全文解释了否则大家会觉得很枯燥。现在一般理解为:景王想入非非地要铸一口无用的大钟,单穆公以材料太多为由反对。

这样理解使得文中的许多话显得莫名其妙。

比如单穆公说:“若无射有林,耳弗及也。”

怎么会听不到声音呢?什么钟造出来会没有声音呢?随便弄块钟的残片也可以敲出声音来啊。所以这样理解是不对的。而且古往今来,都被单穆公带到沟里去了,没有一个人正确理解过周景王的铸大钟。成王败寇,有些事就是如此悲哀。

但解释起来很绕舌,我论证完了,但太枯燥,这里就暂时不展开了,我下面直接把正确的结果告诉大家就行了有心人是可以把这个结果拿去展开后写一篇博士论文的

“铸大钟”并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在调整度量衡的单位,在确定长度、容积与重量的新标准。新标准较原标准要大百分之十几。这种新标准如果能够通行的话,国家的税赋收入也就可以相应地增加百分之十几。所以“铸大钟”实际上是在进行财税改革,也是为了调整王室与贵族的收入比例。王室增收,贵族多纳税。对此,单穆公当然也是不会同意的,所以他说:

“不可。作重币以绝民资,又铸大钟以鲜其继。若积聚既丧,又鲜其继,生何以殖?”

“鲜”就是少。“继”就是继续、接着。“鲜其继”的意思就是过去的收入不能再继续下去,而是将减少。这是调整度量衡标准后的必然结果,所以单穆公才会这样说。

“铸大钱”和“铸大钟”就是周景王的改革措施。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金融创新和财税改革。周景王希望通过这种改革来充实国库,从而改变周王室的窘境,而这种改革受伤害最大的当然是资产及收入最多的贵族。就是以单穆公、廛献公等人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所以单穆公要反对:

“若积聚既丧,又鲜其继,生何以殖?”

铸大钱们已经拥有的资产贬值,现在来铸大钟减少们的预期收入,还让不让们过日子啊?

这就是单穆公的反问。

以单穆公为代表的贵族不愿意了。那些听起来好像大义凛然,实则云山雾罩的理由,都不过是借民意之口来维护其自己的利益之实。真正的原因就是周景王触动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宫廷的内部矛盾由此而起,朝廷大臣们要站队了。

是跟周景王干?

还是跟单穆公反?

四、“单氏取周”与“王子朝之乱”

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景王的嫡长子姬寿在周景王十八年(公元前527年)的六月去世,王穆后也在八月相继去世,太子位成了空缺。

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庶长子王子朝和嫡次子王子猛(一说猛也是庶子)。周景王倾向于立王子朝为太子。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王子朝及其老师宾起(宾孟)支持周景王的改革,所以深得周景王的喜爱;

二是王子猛的老师下门子与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左右相刘献公及单穆公勾结,阻拦周景王的变革;

三是王子朝当时己经成人,有了自己的观点,而王子猛尚年幼,难于自立,只能被人利用。

一时间,朝廷官员们围绕立太子的问题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是以周灵王、周景王的两代王室成员及八王子为中心,以朝廷元老家族中的世卿尹文公、召庄公、南宫极、甘桓公等人及学者型大夫鄩罗、技术型官员(百工)为辅,希望拥立王子朝的变革派阵营。

二是以左右相刘文公及单穆公等实权派新贵族为主,以王后的势力及部分受惠于单穆公的贵族如巩简公、甘平公等为辅,希望拥立王子猛的反对派阵营。

周王朝的基本制度是三公六卿及世卿世禄制。

公与卿是王朝的最高管理层。其官职及俸禄是可以世世代代、父死子继召庄公的祖先召公与周公旦、毕公高为周朝开国时的三公,并世代继承此位。南宫极的祖先南宫适则是周文王的四友之一,算是外族的主要支持者,其世卿的职能是负责内务的管理,为大内总管。而尹文公的祖先尹佚是周初的太史。周成王即位时尚年幼,与同样年幼的唐叔开玩笑,拿片桐树叶要封他,日后太史尹佚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于唐,也即后来的晋国。所以尹家也是有恩于晋国的大族。这些世卿世禄的贵族们都站在王子朝一边,加上周灵王及周景王的众王子们及基层百官(百工)们的支持,可见周景王的改革及王子朝的继位是代表了周王朝“主流民意”的。

而刘文公的祖先刘国的受封者刘康公,只是东周第九王周定公的同母兄弟,公元前600年前后才受封,属于新贵。当然,其受封以来,刘国诸公五世为卿,在朝总揽百官,出外号令诸侯,地位十分显赫。加之与晋国主政的范氏世为婚姻,所以其势力不小。单穆公的祖先为成王之子,根基不如召公等人,当时的占位又在刘献公之下。这两人都心狠手辣,并以此扶持了一些死党,比如刘献公杀甘悼公后所扶持的甘平公。

显然,这场争斗是新旧权贵之争。就内部的势力而言,支持周景王的势力明显占上风。而且这种站队,也说明了周景王的改革是得到大多数国民支持的,说明了执政的刘献公及单穆公的不得人心。

但在那个群雄四起、周王室势微的时代,仅仅得人心是不够的,还要看诸侯的脸色。

当时的晋国与楚国是最强的两霸,也是竞争对手。

晋国希望有一个弱势的天子,而且刘献公与当时势力强大且主政晋国的六卿之一范氏世代联姻。况且周景王与晋国有前述数典忘祖的不快在先,所以晋国支持刘献公及单穆公。

楚国本没有把周王室当一回事,但知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道理,所以楚国成了周景王支持者。

晋近楚远,晋国有利益在其中,楚国只是被动接受这个朋友,所以相对而言,外部的势力中,单穆公一方占上风。

以此,双方基本上是势均力敌。当这种矛盾已经挑明且势不二立时,双方都起了消灭对方的念头

一时间,王城上空,乌云密布,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腥风血雨就要来了。

昨天,有武汉的网友在短信中说:

“本来宅在家里是没事的,但感觉空气质量差,有点压抑,有点闷。按理说现在停工停产,街上的汽车也很少,不知道雾霾从哪里来?是不是有灾难的地方,天空都是这样灰暗……”

是的,圣人出,有光明。老子出关前,就是紫气东来。妖气重,当然只能是天昏地暗。现在的武汉瘟疫多重啊,死了多少人啊。

古代有望气一职,称为瞽人。舜的父亲就是干这一行的,姜太公也是。可不完全是迷信。

阳气与阴气的斗争,正能量与负能力的较量,红方与蓝方的争夺……彼此胶着,都在抢夺制高点。

大壮上六爻爻辞说:

“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意思是说:如果与挑战者的争斗中,处于既不能后退,又不能获胜的僵持状态,将得不到安宁和利益。只有施行艰难时期的法则,全民动员,努力一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从而获得一个完满的结局。

火神山交付了,雷神山也已开张……

该打雷了。

去死吧,孽瘟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