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行为准则

 恰恰365 2020-04-18

最高行为准则

人类的行为看起来复杂多样、变化莫测,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整个社会又井然有序地、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向前发展。这说明,任何一个社会都必然存在各种形式的具体约束规则来制约和控制个人和集体的行为,而且,这些不同具体形式的约束规则又服从同一个最高级别的约束规则。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受到具体众多行为准则的约束,而众多具体行为准则又服从同一个最高级别的行为准则。

中文名称最高行为准则

外文名称Maximum code of conduct

分类应该型,不能型

    行为准则

    虽然,人类的行为具有高度的客观复杂性和强烈的主观随意性,但是,人类的行为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和毫无拘束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对每个人、每个集体或整个社会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其产生最大的价值效应。

    行为准则:就是个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所服从的约束条件。

    行为准则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该”型行为准则,二是“不能”型行为准则。

    1、“应该”型行为准则。“应该”就是人类主体在众多价值事物中选择具有最大正向价值效应的事物的实际过程,“应该”型行为准则的价值本质就是选择和实施能够产生最大正向价值效应的行为准则,即主体行为所必须达到的价值高度。

    2、“不能”型行为准则。“不能”就是人类主体在众多价值事物中拒绝具有最大负向价值效应的事物的实际过程,“不能”型行为准则的价值本质就是逃避和拒绝能够产生最大负向价值效应的行为准则,即主体行为所避免超越的价值界限。

    分类

    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人类的行为准则可以分为许多具体形式。

    根据约束条件的不同,可分为限制性行为准则,提倡性行为准则。限制性行为准则就是你不能做什么,提倡性行为准则就是你应该做什么。

    根据约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刚性行为准则(或强制性行为准则),柔性行为准则(或非强制性行为准则)。

    根据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行为准则与集体行为准则。

    根据职业的不同,可分为企业(公司)职员行为准则、公务员行为准则、学生行为准则、军人行为准则等。

    根据社会领域的不同,可分为经济类行为准则、政治类行为准则与文化类行为准则。

    根据活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生活类行为准则、工作类行为准则。

    根据约束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法律法规行为准则、伦理道德行为准则。

    具体内容

    行为准则具有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总的归纳起来,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职责,讲求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得擅离岗位、玩忽职守和贻误工作。

    2、严格遵守社会规则。例如,公务员要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提高遵纪守法和执行法律、政令的自觉性,严守纪律、严守机密;依法执行公务,不得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

    3、充分兼顾他人利益。例如,公务员要代表国家依法行政,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依法执行公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树立全局观念,识大体,顾大局,确保政令畅通,不得各行其是;团结协作,敢于负责,不推诿和扯皮;从人民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反对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

    4、高度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例如,公务员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