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寒——大建中汤

 普朗克1 2020-04-18

​方论——大建中汤

岐黄之路2020-03-31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建中阳,

蜀椒二合四两姜;

一升胶饴参二两,

痛呕食难大寒康。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胶饴一升

——《金匮要略》

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清·徐彬

心胸中本阳气治事,今有大寒与正气相阻,则痛;正气欲降,而阴寒上逆,则呕;胃阳为寒所痹,则不能饮食;便腹中亦寒,气浮于皮肤而现假热之色,乃上下俱痛而手不可近。此寒气挟虚满于上下内外。然而过不在肾,故以干姜、人参合饴以建立中气,而以椒性下达者,并温起下焦之阳,为温中主方。

——(《金匮要略论注》)

清·汪昂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蜀椒辛热,入肺散寒,入脾暖胃,入肾命补火;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人参甘温,大补脾肺之气;饴糖甘能补土,缓可和中。盖人之一身,以中气为主,用辛辣甘热之药。温健其中脏,以大祛下焦之阴,而复其上焦之阳也。

——(《医方集解》)

清·张璐

大寒填塞于胸膈之间,不能出纳,是以痛呕不能饮食也。腹中有寒,则汁沫溢于肠胃之外,是以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痛不可触,乃有形之积,聚于空郭之间,故当大建其中,使邪不敢内干于脏也。干姜、人参、胶饴大温补其中土,蜀椒补心气而散胸中之寒,又能消皮肤中之阴聚,总取其辛散耳。

——(《张氏医通》)

清·尤怡

心腹寒痛,呕不能食者,阴寒气盛而中土无权也。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阴凝成象,腹中虫物乘之而动也。是宜大建中脏之阳,以胜上逆之阴,故以蜀椒、干姜温胃下虫,人参、饴糖中益气也。

——(《金匮要略心典》)

清·林礼丰

胸为阳气出入之位,师云心胸中大寒者,胸中之阳不宣,阴寒之气从下而上也;痛者,阴寒结聚也;呕者,阴寒犯胃也;不能食,腹中满,阴寒犯脾;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者,阴寒横逆于中也;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是寒从中彻上彻下,充满于胸腹之间,无分界限,阳光几乎绝灭矣。扼要以图,其权在于奠安中土,中焦之阳四布,上下可以交泰无虞,故主以大建中汤。方中重用干姜温中土之寒;人参、饴糖建中焦之气;佐以椒性纯阳下达,镇阴邪之逆,助干姜以振中土之阳。服后一炊顷饮粥者,亦温养中焦之气以行药力也。

——(录自《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清·汪绂

脾胃得命火之温,而能消纳饮食,蒸化气血。蜀椒所以益命火而宣达其阳也。膻中得胃气之输,而后能宣布条达,喜乐出焉,干姜所以暖胃气而驱除其冷也。胃腑盛阳,寒淫匪能轻犯,寒入三阴而后犯之,以气血衰而阳气弱也,故人参补之。君之以饴糖以养脾胃,资变化,滋气血,润阴燥,化坚结。此所以建中,中立而正气行,气血足,寒淫自散,不为病矣。

——(《医林纂要探源》)

清·费伯雄

非人参不能大补心脾,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气,故曰大建中。又有饴糖之甘缓,以杀姜、椒之辛燥,非圣于医者,不辨有此。

——(《医方论》)

清·张秉成

夫阳受气于胸中,胸中之阳不足,则阴寒得以乘之,为痛为呕,所由来也。然寒为无形之邪,必赖有形之物,或痰、或血、或食、或虫以为依据,否则虽满痛而决不拒按,以至手不可近也,但痰、血、虫、食均有见证可察,如此证之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之形,可见非痰非血非食,其为虫痛也无疑。而蛔动入膈者,皆因脏寒而来,故治法必先温建其中脏,而后蛔可安,寒可除。用人参、饴糖补中,以干姜之热守而不走,以复其阳,更用蜀椒之大辛大热,上至肺而下至肾,逐寒暖胃,散积杀虫,自然虫去正安,法之尽善者也。

——(《成方便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