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昭通大关县地名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

 老刘tdrhg 2020-04-19

摘 要:位于昭通的大关县各地名的由来与其历史文化、民族迁徙、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大关县现存地名可以看出其地理环境的特点,而且可以追溯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迁徙情况;再者,通过对大关县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当地人的生存状况、宗教信仰以及水路交通情况。

关键词:大关县;地名;历史;文化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承载着文化,特定的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各地的地名与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联系。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曾说过:“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的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大关地处昭通的腹心地带,是秦朝“五尺道”的必经之地。

大关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这里地势险峻,山峰林立,沟河纵横,地表崎岖,所以生产力比较落后,生活贫困。大关当地的地名对研究当地人的生活、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从地名中可以看到过去一些历史的痕迹,亦可以看到大关的地理条件、气候等。比如“大关”的由来,皆因境内陆势险峻,山岭众多,难以逾越,关隘之险而得名,是关口、关隘、关卡、关寨重叠之意。

一、从地名看地理环境

在大关县的地名中,带湾子、沟、坡、坪、坝、岩、溪、洞等的地名众多,就是在一个乡镇都有十几个,比如:

湾(子): 向家湾、大湾子、兴龙湾、蚊子湾等

沟: 鱼梁沟、大沟、酒坊沟、观音沟、罗踩沟等

坡: 蕨蕨坡、息长坡、半坡、毛家坡、黑竹坡等

坪: 中坪、元坪、沙坪、金坪、瓦厂坪、太阳坪等

岩: 大岩、风岩、猴岩、虚风岩、滮水岩、偏岩子等

溪: 铁线溪、黄葛溪、小关溪、蚂螂溪、万江溪等

河: 关河、两河、小河、半边河、双河等

以上地名,足以看出大关的地理环境特征,人们将当地最显著的地势来命名,其一,显示了当地的地势之陡;其二,反映出当地人的认知习惯———对地形的敬畏。

昭通大关县地名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

二、从地名看民族融合及迁徙

在先秦时,大关只是荒芜之地,史称“西南夷”,到秦朝统一建制,李冰开通了“五尺道”,“西南夷”地区就成为了蜀郡范围。这也打通了大关与外界的联系,有了少许外界移民的迁入,到了魏晋时期,大关隶属于南中,西汉时,隶属于朱提(昭通),宋时,大关隶属乌蒙(昭通)。其实“乌蒙”这一称呼也和过去的“西南夷”差不多,都是中原王朝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及其活动范围的称呼,都是“蛮夷”之意。少数民族中,苗族均系外省迁来,约在晚清时期由贵州和四川迁入,改土归流后改为汉姓。就在这一时期,秦汉时就定居在此的彝族人民,拒绝“归流”,于是朝廷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很多彝族人民在这一时期流浪在外,后来有些又迁回来。回族人民在元朝和清朝时入滇。而汉族人民于汉朝时进入境内,后因战乱、灾荒而逃荒避难在外,此后迁入的人口极少,到了清朝的“改土归流”,才有大量的汉族从外省或省内其他地方迁来,比如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的崇明等地。这些民族的融合和交流在地名中有所体现。比如,把迁入的人群的聚居地命名为“广东庙”、“川祖庙”、“江西庙”等,再如其它的地名:

米拉: 此地彝族人较多,当地黑土很多,出产土豆、玉米、而且产量较高,当地彝族人民为了表达丰收感激之情,称此地为“米娜”,是“黑土”的意思,汉人称之为“米拉”。

魁香: 当地称为“块雄”。块:村;雄:古代彝官。意思是彝官居住的村寨。

很底: 彝语,恒迪,意思是平地建有房舍的地方。

阿多罗: 彝语,逢节日联欢的地方。

打堡:此地本是一个山堡,回族人将此堡打平,建清真寺而得名。

端阳坪: 苗族逢端阳(端午)时耍花山的地方。

从这些地名可以看出民族融合和迁徙的历史。有因战乱等其它原因搬到大关定居下来的民族,也有逃荒在外的大关人。

中国人的习惯是喜欢同一宗族的人居住在一起,封建帝王总说:普天之下皆王土。这样的思想传到现在,人们把家族共同居住的地方以自己的姓来命名,以显示这是自己的地盘。比如:唐家河坝、肖家沟、潘家坪子、陶家营、文家河坝、吴家湾子等。只是现在三口之家越来越多,不会再有同宗族人生活在一起的其乐融融的场面了。

在大关的地名中有很多带“坝、坡、湾、沟、村、营、堡”的地名,这与秦晋一带完全相同,从这里亦可看出民族迁徙的痕迹。

三、从地名看当地人的生存状况

一直以来,滇东北地区都因天气寒冷、山岭阻隔等原因,导致当地人的生活比较贫困,但是当地人仍然顽强地生活着。因地制宜地进行各种农业生产,虽然艰苦,但也乐在其中。可以说本地的沟壑、河水、乱石、平地给予了人民灵魂,让子民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人们把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感情融入到地名中,比如:

泡桐湾: 此处为一斜坡弯道,种植了一些泡桐树,产出的桐子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于是命名为泡桐湾。

萝卜沟: 此地土地不肥沃,又为沟边,夏天涨水时,还会被山水冲走。人们因地制宜种上了萝卜,产量高,因此而得名。

荞山: 因海拔较高,天气相对寒冷潮湿,地势也不平坦,可荞麦正好适合在这样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就将此地命名为荞山。

板栗坪: 此地的板栗较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此命名。

椿天坪: 在本地方言中,把香椿叫做椿(春)天。此树在春天时,可以摘其树梢嫩叶食用。此处的香椿树较多,每到春季,它又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还可以卖钱,人们称此处为椿天坪。

核桃湾: 此地为弯道,种有核桃,故命此名。

人们在种植相应的树木、农作物时,对山水的依赖足以在地名中显现,而这些地名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比如:

凉水井: 全县叫这个名字的地方有十几处,而在水井的周围不是人口的聚居地就是种植了大片的植物,人们依井而生存。

黄葛溪: 在这一溪水边的山坡和平地上种有很多的黄葛树,可能这些树木得以此溪水浇灌的缘故,本地人将此命名为黄葛溪。

打草坝: 此地地势相对平缓,过去除了开垦了少许耕地外,在坡度较大的地方还是荒芜之地,长满杂草,于是人们常在此处割草喂牲口或垫牲口的圈,后来就被命名为打草坝。

太阳坝: 此地日照时间长,因海拔相对较高,故名。

水柴窝: 此处为洒渔河下游,上游的水柴常冲至此,人们也就常去打捞,故名。

这些地名虽然沿用至今,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当初的河流,溪水也越来越少,不是建厂就是建电站,河水越来越少,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不再是当初那个可以直接饮用河水的时代了。

昭通大关县地名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

四、从地名看当地人的宗教信仰

大关境内现在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佛教早在汉代时就开始传入云南,继而往下流传。在境内信仰基督教的人大多为苗族,他们是由外省迁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民自元代入大关以来就带来了他们的“真主”。道教早在清雍正年间就在昭通兴盛,继而传到大关。宗教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对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在的地名中,仍可以看到当初宗教对大关地名的影响。

也就是宗教这种深入人心的信仰,使得初到大关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把他们自己的信仰也带到了此处,希望他们的神祇们能为他们消灾祈福、逢凶化吉,全县有好些以“庙、寺、观音、土地、灵官”等命名的地名,比如:

八角庙: 因此地修有一座庙宇,屋顶为八角而得名。

山王庙: 在此陡峭的山上修有一座庙宇,故名。

观音沟: 因此沟修有观音庙而得名,与佛教有关。

老君山: 因此山修有老君庙而得名,与道教有关。

天堂坝: 此地曾建有天主教堂而得名,与天主教有关。

这些宗教地名,让我们可以想象先民最初来到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时的无助、恐慌、迷茫,在家乡神灵的保佑下,他们世代生息,而这些地名也就永远地留在了这块土地上,留在了人们的心里、生活中。

五、从地名看水陆交通

在这个沟壑纵横的地方,桥梁、索道、马路众多,人背马驮的运输方式漫布在山谷。在“五尺道”上,昔日的盘山路、石门关、云台山、马店依然留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秦开“五尺道”以来,经过大关县境内的路径为:(出昭通成北门,经闸上、小岩洞、五寨)大关城、大湾子、吉利铺、豆沙关(以前是大关的辖区)(盐津城再下宜宾)。当初的“马帮”就运营在这条道路上,民间有一首生动描写这一段驿道上风土人情和重要站口地名的调子,很独特,其中关于大关的一段是:

栅子门前打一杵,抬头望见大关城。

进南门,出北门,乌鸦桥上闹尘尘。

要扎大营雄魁垴,鹞子翻身马桑坪。

过铁桥,黄葛溪,街心高来两头低。

四方石,莲花台,观音坐在手扒岩。

龙井麻柳上大湾,抬头望见石门关。

铁线溪连甘海子,青冈林头把马栓。

大关垴,好热闹,人呼马叫过仙桥。

半边晴,店子稀,要吃凉水小关溪。

呼里拉拉三大炮,庾梯云坐在石格闹。

大梨树,小梨树,弯弯拐拐吉利铺。

吉利铺,店子宽,要吃稀饭烂田湾。

干沟再过黄荆坝,隔河好看尾甲山。

从昭通出发经大关豆沙关到盐津,约400里的路程,虽然如今只是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但在过去步行和骑马的时代要好几天才能到,一路上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如今上面的歌谣也只能是在那个坎坷山路上,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把生命和灵魂都付之古道的人才能唱出。

地势险峻之处的要数:云台山、灵官岩、大关垴。这些曾经赶马声响彻山谷的地方,如今还能略见当初的景象。

在寿山的老街,也叫马店社,是以前马帮在路途上的休憩之地,当时的木质天井房屋,如今所存无几,现在还能在老人们的口中得知当时马帮一路走来的艰辛。休憩之后,马帮又将过大湾子,下吉利铺。关于桥梁的地名有“高桥、上高桥、新桥、双桥、大桥、青龙桥”等。当时人们的生活较为贫困,交通不便,河、沟、山往往阻碍人们的往来。在悦乐镇有个叫“罗踩沟”的地方,据说这条沟每逢涨水时,人们踩水过河常跌入河中被水冲走,于是就以此命名。当修有一桥梁时,人们大多都会以桥梁来命名当地的地名。比如:

高桥:以前在这个村庄的河两边住着姓乔和姓高的两户人,他们修了一座桥(木桥)沟通了两岸,称此桥为高桥(高乔)。

上高桥:与悦乐镇相连的地方,也因修了一座桥,名为高桥,但是为了跟已有的“高桥”分开,而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高于“高桥”,故名为“上高桥”。

关于渡口的地名,比如天星渡,双河渡等。

六、结 语

大关———关口众多的山区,从秦开“五尺道”起,就一直运载着这些年来的艰辛和努力,欢乐和沧桑。走在仅存的古道上,攀越在岔河的盘山公路上,驻足在昔日的马店中,当日的人背马驮的情形又杳然眼前。而那一串串的赶马声和不间断的吆喝声早已消散在滚滚的关河水里,也许只有大关垴上、云台山中、石门关上、小关溪里、吉利铺中还能记住当时人仰马翻的场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