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百了无恨 2020-04-19

董诰(1740~1818年),清代官员、书画家。字雅伦,一字西京,号蔗林,一号柘林,浙江富阳(今杭州市富阳区)人。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皇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嘉庆四年(1799),董诰六十岁,已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钦赐"紫禁城骑马"。直军机先后四十年。董诰精书法,善绘画,更通晓军事。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董诰卒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终年七十九岁。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尺寸:23×11.5cm×24

钤印:形似、董诰印、鹤伍(二次)、臣董诰印(三次)、柘林学书(二次)、心画、以勤补拙、习静、味菘(二次)、臣董诰印、董诰印

题识:嘉庆乙亥八月,扈从兴桓,桂山年兄索书,适行笥中有旧笺数番,书以应教,聊志岁月,书无足观也。蔗林董诰。

《山海经》曰:孟门东南有平山,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又是王屋之次,疑即平山也。其水南流,历鼓钟上峡,悬洪五丈,飞流注壑,夹岸深高,壁立直上,轻崖秀举,百有余丈,峰次青松,岩悬赬石,于中历落,有翠柏生焉,丹青绮分,望若图绣矣。

蓬莱山,曲筵接筵,飞沼拂席,南面射侯,夹席武峙,背山堂上,则石路崎岖,岩嶂峻险,云台风观,缨峦带阜,游观者升降阿阁,出入虹陛,望之状凫没鸾举矣。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微飙暂拂,则芳溢于六空,实为神居矣。

涑水又西南属于陂(bei)。陂分为二,城南面两陂,左右泽渚。东陂世谓之晋兴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八里,南对坛道山。其西则石壁千寻,东则磻溪万仞,方岭云回,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山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郭景纯云:世所谓盎浆也。

......昆仑宫其处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锦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璇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具记。

........汶水入莱芜谷,夹路连山百数里,水隍多行石涧中。出药草,饶松柏抄,林藿绵蒙,崖壁相望。或倾岑阻径,或回岩绝谷,清风鸣条,山壑俱袭响。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惧,危蹊断径,过悬度之艰。未出谷十余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人穴丈余,高九尺许,广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处,薪爨烟墨犹存。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出谷有平邱,面山傍水,土人悉以种麦,云此邱不宜殖稷黍而宜麦,齐人相承以殖之,意谓麦邱所栖愚公谷也,何其深沈幽翳,可以托业怡生如此也。

水出西北石涧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源旁悉出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多寿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董诰1815年  行书录水经注 册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