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指导纲要

 昵称69599890 2020-04-19

生物命题指导纲要

七年级

第一单元   探索生物的奥秘

1.我们周围的生物:生物的主要类群

植物类群包括:

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类群包括:

无脊椎动物:①原生动物;②腔肠动物;③扁形动物;④线形动物

⑤环节动物;⑥软体动物;⑦节肢动物;⑧棘皮动物。

脊椎动物:  ①鱼类;②两栖类;③爬行类;④鸟类;⑤哺乳类。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⑴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作用。

  ⑵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⑶ 细胞核:近似圆球状,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库。

补充:显微镜成像为倒像,物象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方向相反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淀粉,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表示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 氧气

意义: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实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等有机物,放出氧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合成物质,贮存能量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①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耗尽叶片中贮存的有机物);

②部分遮光(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③照光;

④酒精褪色处理(用水浴法,叶片变为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

⑤显色反应(滴加稀碘液,见光部分变为蓝色,未见光部分仍为黄白色)。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消耗氧气的途径:各种燃料的燃烧、生物的呼吸、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产生氧气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5.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

肾脏:形成尿液器官,腹腔后壁脊柱两旁各有一个。

   纵剖结构: ⑴肾皮质:颜色较深

⑵肾髓质:颜色较浅(总结:外皮内髓,外深内浅)

⑶肾孟:呈漏斗状

   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结构⑴肾小体:(包括a、肾小球;b、肾小囊。)

          ⑵肾小管。

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各有什么?

成   份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    酸

尿   素

血液

血浆

×

原尿

×

×

尿液

×

×

×

八年级

第五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6.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⑴昆虫生殖发育:

  ①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蜂、蝶、蝇、蚕、蚊、蛾)

   ②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蝗虫、蟑螂、蝉)

  (2)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常见的两栖类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青蛙生长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7.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相对性状的概念及举例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例如:人的单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微注射转基因超级鼠(研究的性状是:个体大小。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性状)(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3)男女性染色体的组成

   人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男性染色体:xy                        女性染色体:xx

   男染色体表示为:44+XY;            女染色体表示为:44+XX

   男精子染色体表示:22+X或22+Y;    女卵子染色体表示:22+X

 (4)遗传病与近亲结婚 

遗传病: 由致病基因控制的或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白化病、色盲、血友病、侏儒症、先天性愚型病等)。

近亲结婚: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因为每个人都是5—6个不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近亲结婚从共同祖先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即双方很有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故他们所生的子女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第六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8.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动物行为分为:

  ⑴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为身体遗传物质控制行为,(也叫本能)

  ⑵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第七单元        健康的生活

9.疾病与免疫:

(1)传染病的传播与预防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疾病。

 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消化道、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等四大类。

(2)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人体具有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的功能,可以合成一些特异物质,以抗御病菌、病毒或排除异体物质的危害。

 抗原:凡能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能抵抗病原体等特殊蛋白质。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①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    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②特异性免疫:人出生以后才有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特指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功能:①防御感染;②自身稳定;③免疫监视;④防御功能异常;⑤自身稳定异常;

⑥免疫监视异常。

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第八单元        生物技术

10.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食品保存

食物腐败的原因: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食物保存的原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食品保存方法

传统的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的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酶法。

第九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11.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1)生物分类:种、属、科、目、纲、门、界(由小到大的顺序)

(2)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

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

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

鱼用鳃呼吸。

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3)我国的珍惜动植物

银杉(产于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是世界上珍稀的植物,仅生存在我国,目前只有2000多株,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珙桐(我国特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开花时,白色苞片布满树梢,有如群鸽栖息,所以又有中国鸽子树之称。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人参:(为关东三宝之一)、

银杏:仅生于我国,有活化石美誉,也叫公孙树。

金丝猴(川滇黔)、

大熊猫(生长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熊猫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0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专门对熊猫进行观察和研究。)

朱鹮(朱鹮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现在我国已在陕西建立了朱鹮群体观察站)、

白鳍豚(哺乳动物。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扬子鳄(爬行动物。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12.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1)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生物进化的规律: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生物进化的历程

   植物:原始生命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原始生命体→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自然选择):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根据自己长期的实地科学考察,研究了生物界许多现象,综合了许多世纪以来科学和实践的成就,于1859年发表了震动世界的巨著《物种起源》。达尔文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还认为,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突然出现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逐渐变化形成的。人类是从一种古猿演化而来的,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叫做自然选择。

第十单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13.生态系统: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

(1)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

生物部分                          

   a.植物——生产者

   b.动物——消费者

   c.细菌、真菌——分解者

(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物从环境中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和元素,而这些物质和元素又必须借助于再循环和生物分解而重返环境,以便于生物再次利用。各种物质和元素从环境到生物,又从生物到环境的这种往返不停地运动,就叫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氧循环等

水循环是由太阳能推动的,在大气、海洋、陆地形成一个全球性的水循环系统,并成为地球上各种物质循环的中心循环。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包括:截留、渗透、蒸发、植物蒸腾和地表经流几个过程完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碳、氧循环:生物圈中的碳氧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另外,生物圈中的生物在呼吸时吸收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燃烧时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和、呼吸作用参与氧循环。

1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概念及举例

旧教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新教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举例: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曾组织捕狼活动,但野兔剧增,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退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