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理解“咨询师要紧跟来访者”?

 昵称535749 2020-04-19
发布时间:2020-04-12 

文章封面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问答

怎么理解“咨询师要紧跟来访者”?怎样才是“紧跟”?

回答12有用60

找不到紧跟来访者的点,是跟着来访者感受走,那么会不会被带偏?

徐若航:中南大学特邀心理咨询师

已认证

徐若航

中南大学特邀心理咨询师

获得118次好评

首先,咨询之所以会起作用,离不开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里内化了什么,而不是咨询师知道了什么、教了什么。而这种内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吧:看学习资料时间都是数着过的,而且还很难记得住;但是看自己感兴趣的电视剧、小说一下子就过去了好久,看一遍记得基本讲了什么(即使要看很多遍,那也绝非难事)。

这就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区别,这也是孩子和成年人学东西速度差别很大的原因之一,成年人太多时候活在“我应该”而不是“我想要”里面了。而人面对心理问题的能力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心理咨询里几乎不存在被动的学习。这也是咨询师要跟随来访者的节奏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足够了解一个人,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对于当事人来说,会有些不得不存在的原因:弗洛伊德的“鼠人”的个案,当事人受严重的强迫症困扰,来寻求咨询。后来却发现他的强迫症实际上是他平衡内心冲突的重要途径。要改变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离不开我们的问题。

如果要改变的话,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看这些问题对一个人的影响,既有利于当事人作出对自己更合适的选择,不会过早地做一些忽视自己感受的决定,又能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这也离不开“咨询师跟随来访者的节奏”。

具体的话,咨询师要在四个方面“跟随”来访者:跟随来访者表达的意思、跟随表达涉及的意思;跟随隐藏的没说的意思;跟随关系层面的变化

以前的心理咨询经常是咨询师告诉来访者一些什么结论:“你正在重复你父母的命运”“你对我产生了移情”“你的问题来自压抑的xxx”……这种话既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很多时候也不一定站得住脚“我怎么能证明你说的是真的呢?”“你说的这些我没感觉”(这是现在的人常见的回应)。

现在的话,咨询师会更多从此时此地出发,看看两个人互动的情况。在互动中用自己的感受,体会自己在互动中扮演的角色,以此接近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以及那里的冲突:“我感觉你希望我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也无形中也在想成为一个那样的人,因为这样才能维持和你的关系。实际上这让我压力很大,我们的关系因此变得让我有些敢怒而不敢言。好像你也经常提到你会被类似的感受困扰”。

这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在关系中体会到当事人身上发生的冲突,站在一个更全面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对人的影响,这样才能让人有改变的动力。

要想不走偏,需要咨询师全然地和自己在一起,用一种真实的情感和来访者互动。通过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体会自己是怎么被影响的——所以金箍棒是“一万三千五百斤”,这是修行的人一天的呼吸数,肺在五行理论里属“金”,会随着呼吸变大变小。猴子心性不定(被来访者带偏),而孙悟空也叫“孙行者”,呼吸和体验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才能悟“空”——一种真实和自然的状态。

画月不画星:信则有,不信则无。

ta的主页

你的描述有点简单,因此不是很能够理解你说的“咨询师要紧跟来访者”这句话。因为心理咨询有不同的流派,而且每一位心理咨询师的特质不同,所遭遇的来访者的情况也不相同,即使同一流派的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工作也不相同。因此,有些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并不存在“紧跟来访者”这回事,而是更多的去引导或者指导来访者,让来访者跟着咨询师的节奏走。

   我尝试去理解你所说的“找不到紧跟来访者的点”,是否你是咨询师,然后在咨询的过程中感觉无法与来访者建立链接?或者你是来访者,你感觉咨询师跟你的访谈不在一个频道上?


   如果是上述我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是咨询师在前期对于来访者的资料收集不够,或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建立存在问题。导致咨询师对来访者不够理解,或者来访者不愿意对咨询师开放。这样的情况下,咨询师自然无法去“紧跟来访者”。
   当然,也还有可能是来访者方面的问题。比如来访者内心的羞愧使他无法开放自己,也可能来访者想要在咨询中获得掌控,故意的不让咨询师“紧跟”。


   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存在各种原因,需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我们再来聊一聊“跟着来访者的感觉走会不会被带偏”


   出现这样的担心很正常,因为的确有这种可能出现。比如咨询师对来访者认同,或者反移情过深无法转移出来。
   但是,咨询师作为专业的从业人员,就需要去注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比如保持中立,适当反移情等等。如果确实出现了被来访者带偏的情况,则需要寻求督导,或者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反思

   归根结底,来访者是因为自身存在某些问题无法自己解决才会来寻求咨询。而咨询师如果无法理解来访者或者被来访者带偏,都无法去真正的帮助到来访者。而来访者可能在没有和咨询师达到某种程度的关系时,可能会潜意识去干扰这种帮助。所以,咨询师的识别和觉察很重要

ZHUQIANG:以人为本,共同成长 关爱一直都在!

ta的主页

●怎么理解“咨询师要紧跟来访者”?

♞怎样才是紧跟
♞是跟着来访者感受走那么会不会被带偏呢

根据本人有限的知识,个人认为紧跟来访者意味着目光要跟随来访者的叙述需求而不断扩充对于来访者的理解全面倾听来访者的困惑做到完全信任来访者尊重来访者的观点,来访者往往会在咨询中说得很多或者不知道怎么说,对于说得很多的来访者可以在不打断的情况下保持耐心倾听

跟随对方情绪锁到的那个症结,并且可以迅速在咨询笔记上有所记录,等待来访者说完后如果有哪些地方不是特别明白可以请求来访者进行澄清,务必做到信任来访者的诉求并且不给予评判

■■■跟随也可能意味着中立的态度要保持住

可能来访者的价值观会不断影响咨询师的观点,而那些沉默的来访者也需要进行某些破冰行动来适时打破沉默,对于那些可能被影响的价值观需要设置好边界,跟随着来访者的感受走的时候是在进行共情,我们的感受也的确容易随之变得脆弱,但是后期需要明白避免成为无助的助人者,及时跟进来访者的感受又能够及时从中拖出来回到现实世界,回到彼此的咨询目标上面来。

这个目标也需要紧跟来访者的需求而定,这是与来访者息息相关的事情,可以说有了目标咨访关系才会有建立的可能,并且如果来访者认为咨访关系中有些问题没有显著改善或者仍然会有某些困惑甚至其他新问题等,来访者需要想想找这位咨询师咨询的初衷是什么?

咨访关系双方可以就这些发现的小目标着手,商定从哪个问题入手,要分清主次。商定好了咨询目标之后,双方还需要商定咨询方案,比如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流派技术等等,紧跟来访者的目标需求感受,并且保持中立是非常重要的咨询环节,以上仅供参考。

ZQ

郑佩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已认证

郑佩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获得304次好评

我理解“紧跟”有两层意思

理解来访者;

不要超出来访者的理解能力。

理解或者共情来访者也有很多层次

理解来访者所说的字面意思

理解来访者所说的潜在意思,包括没说出的情绪、愿望、行为模式等;

理解来访者的字面与潜在意思,并能够针对此有所反馈和行动

这三个层次没有什么优劣,在不同的阶段,咨询师都可能在这三个层次任意之一工作

但是不管咨询师如何反馈,都不要超出来访者当前的理解能力

例如,来访者可能所有的目标都集中在当前的工作压力中,咨询师觉得当前的问题跟其原生家庭有关,想做一个起源学的解释,但是来访者思考之后否认。

这其实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是来访者此时还没有做好准备把问题与原生家庭相联系,所以这个尝试就超出了来访者理解能力。如果咨询师此时还想让来访者承认这一点,咨询变成了咨询师努力让来访者承认咨询师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就失去了“紧跟”来访者的姿态

“紧跟”是一个态度,提醒咨询师保持对来访者的理解,并进行“有益”的反馈

那么这其实更多的与咨询经验有关,建议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如果你是咨询师,请多多与你的督导师讨论。

姚元启:情绪障碍治疗专家、婚恋家庭感情专家。

已认证

姚元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取向。

获得191次好评

你好,我个人的理解是咨询师紧跟来访者 ,
主要是紧跟感受,没有共情,就没有关系的促进,
就没有治疗,当然就谈不上效果。

至于会不会被带偏?
这个问题问的好,是否会被带偏取决于咨询师的功底。

咨询师如果被带偏容易产生两个后果:

第一,咨询师掉进来访者设计好的坑里,爬不出来。

来访者是一个控制欲比较强的人,而咨询师比较胆却和懦弱,又担心失去咨客,于是配合来访者的控制,从而被来访者控制。

第二,咨询师反移情的陷阱里。

咨询师在咨询中如果不小心掉进反移情,会把来访者当做自己早年重要的亲人,而来访者如果也对咨询师产生移情,恰好他们的移情又是互补性,比如咨询师潜意识把来访者当做自己的女儿,而来访者在潜意识把咨询师当做父亲,这种互补性移情,会给彼此带来伤害

所以对于咨询师如何做到不被带偏,
就需要高度的悬浮和抱持


悬浮是可以抽离出来理性的,不被感情卷入;
而抱持是温和共情的接纳来访者,保持良好的自我边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