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与算盘》共读笔记~42 根绝如此的矛盾

 DavidCCH 2020-04-19


【原文】子罕篇
子畏于匡。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
史记云:“阳虎曾暴于匡,夫子貌似阳虎,故匡人围之。”
【马氏】
“文王既没,故孔子自谓后死者。言天若欲丧此文,则必不使我得与于此文;今我既得与于此文,则是天未欲丧此文也。天既未欲丧此文,则匡人其柰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也。”
【白话】钱穆
先生在匡地被拘。他說:“文王既死,道不就在此嗎?若天意欲喪斯道,不會使後死者亦得知此道。若天意不欲喪斯道,匡人能把我怎樣呀?”

【原文】八佾篇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解】
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
【程子】“成汤放桀,惟有惭德,武王亦然,故未尽善。尧、舜、汤、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时然尔。”
【白话】钱穆
先生說:“〈韶〉樂十分的美了,又是十分的善。〈武〉樂十分的美了,但還未十分的善。”

【芻案】
一、在孔子看来,自己推行的政治理想,是继往圣、开来世的伟业,是人类共有的千古理想,是上天赋予自己的神圣的使命,或者说,这就是上天注定的要他去履行的职责,是任何力量都不可以改变的。因而,虽屡遭挫折,但他仍始终如一地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推行。
二、有意思的是,在推行自己政治理想的过程中,每当遇到重大的挫折,孔子都会提到“命”。这里的“命”,指的是“天命”,即上天赋予人的使命,它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迷信的“天命观”,而是一个有志者对自己应承担的使命的确信和确认,是一个人对人间道义、真理的理所当然的担承,因而,肩负这项使命的人也自然而然地受到天意的垂青。
三、《韶》,是中国古代的乐曲,传说是产生于舜时期的乐舞,又称《箫韶》、《大韶》、《大磬》,约自夏代以后又称为《九招》、《九辩》及《九歌》。而本章之中的《武》,是赞美周武王能够安定天下的乐曲,因其以武定天下、得民心,故而其乐名为《武》。
四、《韶》这首乐曲,是舜用来赞美尧的,而舜的王位又是通过尧的禅让得到的,可谓名正而言顺。显然这种以礼禅位、以德继位的形式,与孔子所推崇、提倡的思想不谋而合。
五、《武》是用来赞美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功,其中必定金戈铁马、杀气肃然,少不了一番铁与血的内涵。另外,还可以从中得出的一个结论,那就是:武王得天下,是在征伐之中取得的,并非如同舜与尧那样,是通过禅让传承的。
六、看待事物、分析事物采用矛盾的方法是简化问题的分析方法,这样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有针对性的对立性质,从对立中找到强弱、厉害从而取舍;这样就可以更便捷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即选择有利的一面、消灭不利的一面;这样看上去很合理和有效,但在现实中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会陷入自相矛盾式的陷阱中。孔子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消灭矛盾,而是“叩其两端而执其中”,这就是平衡和中庸之道的解决方法。这段文字里所谈到的根绝矛盾的方法也是这样,即是平衡,如利和义的关系,不能看成矛盾关系,而是平衡关系、互动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