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黑子及其家族探讨

 笑谈人生iavo6h 2020-04-19

一,王安道

安道,乃十四公景诚(字和甫)之四世孙。据《尚仁墓志铭》载:“始祖安道,山西太原人也。于胜国时,因兵变,徙新安县孙都镇居焉。”由是,可知于明朝初年流寓河南,并知原孙都为镇,旧址应在今北孙都村与孟津横水接壤处。据《王氏宗谱》载,初居怀庆府济源县南窑村。自始祖安道,复由济源县王窑村迁徙于孙都镇。相传,初来孙都时,一担两筐,状若灾民。于镇南(即今孙都村)窑洞中居住。安道生三子:长者刚,次者英,三者凤。今传中三门者即此。按《王氏宗谱》载:凤生六子,是谓长、相、朝、用、脉、震。长子长,迁往河南上蔡县居住。三子朝,虽事迹无考,然从其子《王尚仁墓志铭》看,尚仁之富,应始于其父。

二,王尚仁

尚仁,字大荣。乃朝之子,安道之四世孙。因居镇南土岗(今孙都小学以西),故以南岗居士称。尚仁少睿智,受其父影响,好商贾事。及长,虽有学问,却不慕功名事。好交易大生意。每成一宗,即获利万数。于是,粮田遍及数县,生意数十百家。所储资财不可算计。其《墓志铭》称:待晚年,好佛事,许积八世德。凡遇修祠庙桥梁者,从不怯色。”又称:“但遇岁荒,大蠲储粟。凡藏券契,向众焚曰:汝等方苦,无以安旦夕,而吾安忍索其偿。

墓志铭又云:“有巡检吕氏,负公债,卒于官。其子具物来偿。公曰:双山吾故人也,聊作生刍之齿足矣。其子泣请弗获,仅收其十之一。”“又有山东贾妻,殇于道左。保甲欲执之。公曰:渠以逆旅,不获永命归。而汝辈得无欲攫其息乎?立止得免。且买地施棺,殡其尸。”据尚仁墓志铭》云“公吹枯润朽,救将殆之命数以千计。以至遐迩供奉长生牌位者,不下数百之家。”又说“公以齿德,几至可封。先是壬午、壬寅,例得拜官入制。郡邑首举从事。公曰:吾畎亩布衣尔,力农课子足也,何敢徼惠望外。公坚辞不受。

夫人谢氏极贤,按《墓志铭》称,夫人“申郡邑而不为裘马。”又云:尚仁公商于外,一并家务均由谢氏理之。谢见子侄不崇本实,乃立精舍,择子弟俊秀者星聚其内,读书以求青云之事。且馆谷之费,皆取于公。夫后代有文学之士出者,如其子应成,侄应期,孙国干,曾孙凫鸂,均褒然鼎峙桥门。凡尚仁谊者,皆知能赫赫之业者,有夫人内助之功也。

其子应成,乳名黑子。为尚仁三夫人柴氏所生。生三旬而柴氏死,由谢氏抚养。《墓志铭》称:谢钟爱特至,晨夕不忍令去其侧。终其身未尝临以疾言遽色。但遇顽劣不驯,谢必婉言诱勉,循循劝其上进。终使应成冠诸生,声称籍甚即考上第一名庠生)。

尚仁娶谢氏、郭氏 、柴氏 谢氏一男二女,男应选,年十八,患病而亡。郭氏生三女。应选死,因家无男丁,始又娶妾柴氏,柴氏生一男,计有二男五女。尚仁生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九月二十四日寅时,卒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四月十五日辰时,享年八十四岁。谢氏生嘉靖三年(1524 )七月十二日子时,卒于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日寅时,享年八十八岁。郭氏生嘉靖十一年(1532 年)二月二十五日子时,卒于万历十五年(1587 )正月二十日丑时,享年五十五岁。柴氏生嘉靖三十五年(1556 )四月初十未时,卒于万历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时(1585 ),享年二十九岁。

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 )春三月,尚仁于夫人谢氏、郭氏、柴氏,合葬于北孙都祖茔(俗称后老坟)其《合祔墓志铭》由山阳县知县何篪涞水县知县许世贵书丹。钦差巡视海道浙江两处提刑按察使副使秦道显前往吊唁。查秦道显,河南洛阳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授工部虞衡司主亊、礼部祠祭司郎中、主客司员外郎、礼部精膳司郎中,由礼部郎中奉旨巡视海道,并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兼浙江布政司参议,官终四川布政司参政。五八年大跃进时,数十亩大王氏祖茔被平,且树木被伐,墓碑悉数被毁。又将王尚仁墓挖开,然因早年被盗,墓中空无一物,唯存一块墓志铭可考。其《墓志铭》被大队会计王天西拉回笔者曾前往抄录。之后,抄录稿被本族王维民(孟津档案局局长)借阅,竟不慎遗失。今墓志虽在,然其家人经年洗衣捶布,文字受损严重,多数不能辨认 

三,王应成

应成,字继南,尚仁次子。今传王黑子者,即其人。初习儒学,曾考中按首,即秀才第一名。万历三十三年(1605)其父去世,黑子时年方弱冠,因其兄应选早逝,故只能由黑子秉承父业,弃儒从商。后因捐巨资,万历皇帝封为“大明保国财主”,职授光禄寺署正相当于正六品(据王氏宗谱)。此时黑子事业已达鼎盛其父墓志铭》称,至继南君,“家业日充,声价日隆。”按其养母谢氏万历四十年去世,王黑子时年二十七岁,然却能让钦差巡视海道浙江两处提刑按察使副使秦道显吊唁,让知县许世贵、何箎撰写、书丹墓志,其荣盛之姿可略见一斑。人传王黒子与福王金兰交,虽不可考,但也未必是空穴来风。按史书记载,福王朱常询好聚敛财富,凡封地中之豪商巨贾经常被其召见之、聚饮之。其如王黑子富甲一方,自然不会例外。何况还挂一个光禄寺署正的正六品衔,所以往来于福王府,那就更顺理成章了。

据上辈人传说,王黑子主要经营的是丝绸业,说他在汉口开办有大型纺织厂为保障蚕丝来源,他在鲁山、宝丰一带广置田地,使当地百姓大规模植桑养蚕。并说鲁山的丝绸业就是从王黑子开始,尽管所传无据可考,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置田种桑、养蚕自供之说,颇近事实。可叹生不逢时,就在事业轰轰烈烈地进行当中,明王朝却江河日下,于是天灾人祸不期而遇,农民起义军波涛汹涌方兴未艾的王黑子家族,随着世事动乱,随着李自成攻陷洛阳,便彻底的破灭了。

应成继父之行,好善事。相传王屋山之道观,南阳之窦母阁等,皆由王黑子出资兴建。按其父《王尚仁墓志铭载:“时有婚丧不赡者,即谕继南君给之。”传说应成好赌富,但遇凋敝商贾,必慷慨扶持。人传有金银随,虽系神话,但足以见王黑子富翁姿态。今山西、河北、湖北、河南等地,所传王黑子系活财神者,颇能说明当时影响之广深。

应成生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 ),卒年不详。娶郭氏为夫人,生有两子一女。长国琮(乳名大槐),次国璜,皆为庠生。女嫁洛阳举人何君健,生子阳生。应成死,葬于北孙都村祖茔。据“拿着金碗、银筷子,饿死王黑子”之传说,应死于食道癌。死时年令难考(因墓志铭流失)。然以笔者推断,当死于李自成克洛阳前,按崇祯十三1641)算,约五十岁。墓前巨碑五八年被毁,碑上铭文“万历皇帝敇封大明保国财主光禄寺署正王应成之墓”,相传为孟津书法家王铎所写。虽只是听上辈人说,但从王黑子长王铎七岁看,应为同时代人。另查崇祯十三年庚辰,正是王铎请假归里期间。更官绅勾结,历来情理之中。所以,王铎写碑颇近事实。

据说,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因大兴水利,曾用王氏祖莹中的墓碑砌券机井。后下雨,此井坍塌,有数十块墓碑被埋于地下。其位置在今长堔地以西,与现存机井成直线。至于黑子墓,因早年被盗,相传已成空穴。然一九五八年所掘之墓,乃其父尚仁之墓,而非王黑子之墓也尚仁与夫人谢氏、郭氏、柴氏合祔墓穴为正方形,长宽约两丈大小。墓门为青石所制,顶部有一盗洞。除遗存零星金首飾之外,仅存墓志铭一块。

四,“仨楼门”及东西庙

黑子旧居,原在今孙都小学以西之土岗上,其旧居应为其父尚仁所建。尚仁南岗居士即有居住镇南土岗之意。尚仁夫妇不爱奢华,且俭朴是出了名的。尚仁死,黑子年弱冠。初有谢氏料理内外,迨黑子年长,则与父大不同。他好大喜功,除结交豪门权贵之外,又不惜重金捐一正六品功名。继而,又在故居南,重新建造一处数十亩大豪华住宅区且四周筑墙。因有三城楼门出入,故自今倘有“仨楼门”之称。

城堡门楼,一门向东,一门向南,一门向北。又于北门右侧筑一楼,即今黑子楼。黑子楼北,乃其家庙(即今小学院内)。家庙有拜殿、祠堂、戏楼、家塾等组成。往东有一拱式过桥又有一庙,称之为东庙。庙东侧,有数十台阶,拾级而上有阁楼阁楼下是一个拱形水洞(解放后被拆毁),洞高、宽约丈余。东庙南侧水塘人称东陂池。东陂池四周以红石砌成,经年不涸。至六十年代,人将其扩大之,于是扩挖之后会蓄,今已泥土淤平。池塘东南隅是奶奶庙。然而,在笔者记忆中,奶奶庙只剩下一长方形砖石台基。之后,连砖石台基也不复存在了

至于解放初所见拜殿、祠堂、戏楼等,应属清代人在原基础上修建。而其本来面目,只能从传说中了解一二。

五,黑子楼

黑子楼,又名望京楼。据传,因黑子思念福王朱常洵所建。其意为登斯楼,望帝阙,聊慰思念之情。因楼体被拆,故无文字遗留,以致筑造之时间,以及施工之情节均不能考。然从设计构造看,黑子楼的主要用途,应是以防匪防盗为目的的一种碉堡式建筑。

此楼基呈正方形。占地面积484平方米(按长22、5米,宽21、5米,基本是正方形)高约三十米左右基部以大条石垒砌。至两丈许,则以大青砖墙厚约一米许,以石灰、糯米汁浇灌中填黄土传说从陕县一个叫磁中的地方运回。虽不可考,但中填之土决非本地之土。

基部,向北券一砖窑。窑洞有厚重木门,窑深八米许,宽、高约3、8米许。窑后传说有暗道,可以通楼顶(因被土壅死,故不知真伪)。楼体,约三丈许,有一砖窑。门为青石所制,比基部砖窑大。窑后有一暗道,拾级而上可达楼顶。楼顶有碾、磨、水井(从地下直券而上)。当然,楼体顶部,应该还有房大量谷米如一旦贼寇侵入,有粮、有水、有石磨、石碾、再加上有家丁、有防御措施,试想,在那冷兵器时代,以王黑子之见,似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据说,黑子建楼时,昼夜车水马龙。今仓头云坡山上,尚有当时运石头时,留下喂牲畜所用的几个巨大石槽。传观音老母曾以一包土馈赠。黑子大笑“吾以数百辆车运载,岂在乎老妪一包土乎!”观音老母大怒,将土一抖,就在黑子楼东边起一座土岭,人称金牛山。从此,黑子昼间垒砌,而夜间则为金牛抵塌。于是,黑子楼不管咋垒,一直高不过金牛山。虽系神话传说,但足以说明当时建楼的气势恢宏。

想黑子楼竣工之日,必定是中盖精舍,周环雕栏,且上植花木。若登斯楼,定然心旷神怡,遐迩尽收眼底,岂不令人乐而乐乎!惊动方圆,其围观之人可想而知。后来,就把竣工的农历四月初一订为庙会,且一直沿袭到解放以后“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历史毫无情面,别说王黑子这点小玩意,便古都洛阳,也是几兴几废我们看到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六,黑子家族的没落与崩溃

正当王黑子雄心勃勃之时,明王朝早已在风雨飘摇中了。自崇祯登基便开始内忧外患,形势已经是江河日下加上天灾不断,盗贼四起,义军开始威胁到了朝廷。崇祯六年1633,黄河结冰,高迎祥、李自成军乘机南下。新安县北境的富绅、大户首先遭到重创。这对王黑子来说,无疑是如鲠在喉就在明王朝下令各村镇筑寨自御之形势下,王黒子一边构筑黑子楼,一边于孙都南一公里之险要处筑寨,其址即今寨上老村。

翌年即崇祯七年1634,高迎祥,李自成部队又一次从济源马蹄窝大规摸渡河,此次,新安、渑池、宜阳等不少宦门大户,都遭到了重创。崇祯八年1635,洛阳一带大旱一时飞蝗蔽日直至崇祯十四年1641,灾荒接连不断。在此其间,王黑子曾大规摸兴修水利。除掘井灌田,又在村东小河上拦水闸库。坝为大青砖所砌,一九七三年于此处垫埧蓄水时发现其水库遗址。这大概就是后人传说“王黑子有八百亩水浇地,一百顷不靠天,想饿死王黑子,天塌龙叫唤”的起因吧!

至崇祯十四年1641,据《新安县志》载:“百姓骨肉相食,十室九殆。”这时候王黑子应该是刚刚去世,他的两个儿子虽然饱读经书,虽然双双的中了秀才,但又有什么用呢!同年腊月,李自成攻陷宜阳、新安、偃师、孟津等地之后,就对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李自成军入孙都,王氏家族早已逃窜殆尽。据《王氏宗谱》载:除一个叫泰的男婴和一位孤寡老妪外,整个村子已经是空无一人。自成军在孙都前后住了二十八天临走时全部纵火焚烧。王黑子的防御梦,在起义军的强大压力下,不但没能高枕无忧,且在这场大动荡中,所有的工厂、店铺、家产都化为乌有。

直到大清朝坐了天下,外逃的王氏子弟们,才陆回归故土(但大部未回)。从此,王黑子家族一蹶不振。直到晚清时,王安道的后裔们,终于峰回路转,终于又渐渐的繁荣起来,这就是南街的《固本堂》和北街的至宝堂》。然而,民国又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喜欢本文字,请按二维码,加入我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