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涩脉即是房颤脉!(续一)——王叔和“涩脉...

 yaoyaoaicaicai 2020-04-20
涩脉即是房颤脉!(续一)
——王叔和“涩脉”说

晋·王叔和《脉经》云:“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新校正》云:“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也。”

金栋按:《脉经》乃晋·王叔和所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脉学专著。其学术成就和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立脉象指下标准。
《脉经》第一次系统论述各种脉象,总结归纳脉象为24种,奠定了诊脉指下标准的基础,使之规范化。《脉经》后历代中医著述对脉象的描述,均未离开《脉经》的基本概念。成为后世脉学之圭臬。

②奠定脉名种类基础。

③首开脉象鉴别先河。

④确立了三部脉法和脏腑分候定位。

⑤总结脉象临床意义。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当时的情况下王叔和能将涩脉脉象说得如此规范,是难得可贵的,现今看来其论述基本正确——即是房颤脉,若再加上《新校正》所言则甚为合理、完善。

又:涩脉脉象由晋代王叔和《脉经》首创为“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宋臣林亿等《新校正》增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也”,成为后世涩脉脉象指下诊断之标准,明代李时珍《濒湖脉学》精炼为“参伍不调名曰涩”,至今仍沿用。

验之临床,涩脉即是房颤脉,王叔和《脉经》所首创及《新校正》《濒湖脉学》等所增补的涩脉脉象是正确的,完全符合临床之事实!

感兴趣的话,百度“房颤脉”,有本人创建编写的词条,可参阅。以下是本人多年来发表于医学杂志上关于房颤脉论文之汇总(20篇),感兴趣者可以百度相关论文题目。

1、散脉小议(《中医杂志》1997年第6期及《浙江中医杂志》1997年第7期)

2、涩脉新识(《河北中医》1997年第2期)

3、房颤脉初探(《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第10期)

4、“参伍不调”话房颤(《中医杂志》2000年第1期)

5、间歇脉探讨(《浙江中医杂志》2001年第6期)

6、怪脉解索新探(《河北中医》2004年第7期)

7、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年第12期)

8、房颤脉探讨(《中医杂志》 2010年第2期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

9、散脉新识(《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年第3期)

10、房颤脉脉象规范探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第10期)

11、散脉探讨(《中医杂志》2010年10月S2 )

12、涩脉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第12期)

13、房颤脉的中医相关脉象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第9期)

14、促脉不是快速房颤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

15、《详谈细论二十八脉》散脉厘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

16、短脉探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

17、祟脉识

18、以房颤脉规范中医相关脉象的临床意义

19、以房颤脉规范中医相关脉象100例临床观察

20、涩脉识——历代医家对涩脉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