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对你的塑造远不止于健身

 夜未央kdxnts9q 2020-04-20

[译](How Exercise Shapes You, Far Beyond the Gym)

JoyceCheng关注

0.0962016.09.08 21:06:34字数 2,477阅读 2,234

原作者:Brad Stulberg

文章来源:Medium

翻译:Joyce Cheng


如果您不方便阅读文字内容,请点击收听译者为您朗读的译文音频

译文仅供个人学习,不用于任何形式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原作者、文章来源、翻译作者及简书链接,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译者注:原文副标题为“学习如何适应不适感大有裨益。(There's value in learning to be comfortable with being uncomfortable.)”

题图:Grady Reese制作

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开始马拉松训练时,我的教练告诉了我一些事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说我需要学会适应不适感。当时我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是在跑步中逐渐养成的这一技巧,在那之后不管是在运动上还是运动之外都让我受益良多。

这一技巧并不只适合我,也并不只适合跑步。去问问那些每天有规律地骑行、游泳、攀岩或是举重的人,他们很可能会告诉你同样的事情:本该艰难的对话不再那么艰难了,一个紧迫的截止日期不再那么让人心生恐惧了,人际关系不再那么问题丛生了。

原因也可能是,如果你经常锻炼的话,那么你只是单纯地因为太累了所以不去在意那些烦心事。事实上并非如此。研究证明,体育锻炼有利于短期的大脑功能,并且能加强意识。即使在不锻炼的日子里——排除疲劳这个因素——那些习惯地让自己的身体挑战大强度锻炼的人更有可能以一种坚韧不拔的风范对待所面临的日常压力。大强度锻炼的传统好处——例如预防与治疗糖尿病、心脏疾病、中风、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等——广为人知并且经常被报道,而它最强大的好处可能就是我的教练给我上的那一课:在一个舒适为王的世界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为练习忍受痛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很少有人在这个技能的磨练上能够超过专业的耐力与冒险运动员,他们的职业就是忍受他人所不能容忍的极端情况。在我为《户外》杂志撰写的专栏里,我曾有幸采访了这些世界顶级的耐力与冒险运动员,了解他们为成功而进行的练习。无论是哪种运动,到目前为止,最醒目的主题就是他们都学会了如何拥抱不适的情形。

·奥运会马拉松选手德·林登告诉我,跑到全程26.2英里的第20英里时,不可避免的痛苦如期而至,通过多年的练习,她学会了保持放松,并且关注当下。她重复的口头禅是:“淡定,淡定,淡定;放松,放松,放松。”

·大波冲浪的世界冠军尼克·兰姆,感到不舒服甚至害怕,是驾驭四层楼高的波浪的先决条件。但他也知道这是“个人发展之路”。他的经验是,在你能够放弃的同时,你几乎总是能够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是勇气。放弃则带来遗憾”,他说。

·自由攀岩选手埃里克斯·霍恩诺德解释道:“处理[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练习。[我]在训练中已经习惯了痛苦,所以当它发生在大的爬坡过程中时,感觉很正常。”

·一小时最远骑行纪录(29.81英里——是的,简直疯了)的女性保持者伊芙琳·斯蒂文斯,在她最艰难的训练间歇中,“我不去想我希望这一切都赶紧结束,而是试着感觉以及带着痛苦坐着。哎呀,我甚至试着去接受它。”

·美国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南麓又滑雪下山的登山运动员吉米·金告诉我,在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里面都有恐惧的元素,但他学会了如何管理恐惧:“将你所认为的风险与真正的风险区分开,然后以尽可能理性的态度对待除此之外的东西。”

但是你并不需要去攀爬巨大的垂直峭壁或是五分钟跑一英里来获得收益。只是简单地为你的首个半程马拉松或是全面健身(Crossfit)挑战进行训练就可以收效奇佳,并把好处延伸到你生活的其他领域。用全面健身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凯利·施泰力的来说,“任何人都可以从体育锻炼中受益。”科学支持他的说法。

刊登在英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完全不锻炼的大学生自从开始进行普通程度的锻炼(每周去健身房两到三次)后,在压力、吸烟、酒精与咖啡因摄入水平上有明显下降,在健康饮食与收拾屋子的程度上有提升,并且表现出更好的消费与学习习惯。除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进步以外,在进行了两个月有规律的运动之后,这些学生在自控力的实验室测试中也有更好的表现。这使得研究人员推测,锻炼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巨大影响。用通俗的话来说,在锻炼带来的不适感中坚持到底——意味着当他们的身体与意志都让他们说“不”时他们说了“是”——教会这些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保持冷静,保持镇定,不论这意味着更好地管理压力、少喝点酒还是花更多时间学习。

为此,作家查尔斯·杜希格在他2012年的畅销书《习惯的力量》中将运动称为“基石习惯”,即在生活的一个方面做出改变将会为其他方面带来积极影响。杜希格说,基石习惯是非常强大的因为“它们会改变我们对自身的感觉,以及我们对可能性的认识。”这解释了为什么慈善活动“重新开始(Back on My Feet)”通过跑步来帮助无家可归的人们改善他们的状况。自2009年推出之后,“重新开始”招到了5500多名跑步者,其中40%在开始参与团体跑步之后找到了工作,25%找到了永久性的住房。这也有可能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人们为了度过离婚的难关或是克服至亲离世的痛苦而开始为马拉松进行训练的原因。

发表在《欧洲应用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锻炼是如何改变我们应对压力的生理反应的。德国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开学时将学生分为两组,要求其中一组每周跑步2次,连跑20周。在20周结束的时候,也正好是学生们压力特别大的时候——考试周——研究人员让学生佩戴心率监测仪测量他们的心率变化,这是一个生理压力的常见指标(变化越大,压力越小)。现在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参加了跑步项目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心率变化。他们的身体在考试周内没有另一组学生那样压力山大:他们在一个不怎么舒适的时期内感觉更舒适。

这些研究的了不起以及振奋人心之处在于,研究的对象并没有做极端强度或超大训练量的锻炼。他们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些对他们的身体有一定挑战的事情——从不锻炼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人们不需要成为运动精英或是健身达人来获取运动的绝佳好处。

这些事情意义何在呢?首先,那些声称运动只是浪费时间的文章(例如,“不要去跑马拉松”)大错特错。远比互联网玩笑更重要的是,你应当对运动进行更广泛的重新规划。运动不止是增进你的身体健康,当然也不只是关于虚荣心。你在健身房里(或者在公路上、在海里,等等)进行的锻炼令你在运动之外成为一个更好、表现更优秀的人。尽管有些老生常谈,但事实就是:强健体魄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以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