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汤方解小议

 中医知识圈 2020-04-20
张书亚 临证发微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汤和真武汤方药组成很相近,但细看发现附子汤中附子用二枚,白术用四两。这两药量比真武汤多一倍。正因为附子汤治疗阳虚痛证。
《伤寒论》中治疗寒湿痹证所用的术附,其用量是大的,如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
炮附子量大治寒痹,白术量大治湿痹。
如文所言:以术附并走皮内,逐水气。
附子汤治痛证,将之与同治痛证的桂枝加苓术附汤、桂枝新加汤作比较。
①苓术附并走皮内,逐寒湿以除痹。有桂枝汤证,因其荣卫不和,汗出恶风。与桂枝加苓术附汤。
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体表津液受伤,不荣则痛,加芍药人参以荣肌,加生姜以达表。
③附子汤可看做此两方合意。病为少阴,恶寒而脉沉者,取苓术附逐寒湿痹(太阳桂枝证,少阴附子证)。芍药人参取桂枝新加汤意,以荣肌肉。脉沉者,病在少阴,本质是虚证。

真武汤苓术附芍姜,茯苓大于白术,温阳利水;用姜,治胃肠水毒。主治水证,兼治痛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