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14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0-04-20
 第四章 病因病机 小结

   下边对本章作个小结。 我们就按教材的170页,那个小结。
   病因病机这一章,我们在学术内容上,学术思想上来讲,先谈第一点。
一.  病因
   因从本章,特别是从《百病始生》这一节,可以看到,分为三大类。所谓的三大类是指: 
 @ 上,风雨伤上 
 @ 下,寒湿伤下 
 @ 内(中),喜怒不节、用力过度、入房太甚、五味太过、饮食劳伤则伤脏。

   同时我也在讲课当中提到,如果按内外分,可以分阴阳两类。
 @ “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
 @ ”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风雨寒暑就算阳一类。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就算阴邪一类。这是病因,要这样分的话,就可以分为两类。都是本篇的内容。 

二.  发病
   发病的
 @ 重要的问题,重要的理论,就是“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正气虚,又有虚邪存在。
   如果正气不虚,一般的说,有虚邪也不发病。当然是一般的说。所以正气在发病的过程当中还是主导因素。所谓“内因”,还是主导。一般的说,内因素主导的。这是发病的问题。

 @ 在发病的问题里边,我们又特别提到了,有一些邪气它是具有传染性的。
   它发病也有一定的规律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特别容易发这类的病。我们要应该注意进行适当的预防,甚至于根据它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所谓不同季节,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邪气的性质,某个年份,某个季节,邪气就基本具备那样一个性质。所以我们治疗的时候,还要根据这个时间、这个特点来治疗。也就是大体上是属于五运六气范围的东西,但是我们在《内经》其他篇章里头,也有这类的理论。

   所以我在讲发病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有些感慨的话。希望我们不是单纯知道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原则上知道这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具体问题上,你还得认真地分析,才能真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点就需要深入地钻研。也就是这一点才是学习中医的时候,最难的东西。那才是拿起来能用的理论。这个理论也能用,但这个理论宏观的、很大的、也能用,在解决那个具体病的时候,它已经单纯是这个就不够了。
   所以这么提,就是我们有的青年的医生,认为中医不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吗?完了,我都知道了,其实还不知道。
   真的见到病了,哎哟,今天来的病得这么治,下个月来的还是这个病,就不能这么治,再这么治就不好。这种现象可是常见的。
   那是为什么?
   那是中医理论还有其他很多细微的东西,需要深入钻研,那一点是更费心思的。但是,也只有到那一点了,我们的治疗水平、我们的医疗技术,才会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
   不然的话,感冒来了是风寒、风热,风寒麻黄汤,风热银翘散,这还用学几年的大学,大学毕业后,还要读研究生,还要读临床的专业的研究生。不必要了嘛!三个月还不会当大夫。那大夫水平就绝对不好,绝对不够高了。
  所以我说不满足,也确实不能满足,学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不是说一蹴而就的东西,不是说你聪明,你就学三年就全会了,那是不可能的。聪明也不可能三年你就全掌握。当然啦,入门之后,再不断提高,入门并不是很难,只有入了门面才能不断提高嘛。 

三. 传变
   疾病的传变问题,有外感、内伤的不同。外感疾病大多从皮毛而入,由表入里,逐渐深入。
   但是本篇提出来的,和以前的传变有特殊的地方,就是最后它可以传到肠胃之外来,不是说从表入里,入脏入腑,入骨髓,不单是这个。也不单是相克传、相生传、表里传,它就有这种传法,就从肠胃之中,就传导肠胃之外,募原之间。
   因此疾病传变问题,《内经》里头就我们学过这一章,已经提出很多了,特别还有提出来:
 @ “不以次入”,“传化有不以次入”,“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 那还有,不按这些次序的传变。
   所以,同样(传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皮毛、孙络、经脉、大输脉,然后到腑,然后到脏,然后到骨髓,它要都是这么简单,那医生也好当了。但是,客观上不是这样。
   我们讲的这些都是基本规律,还有一些特殊的东西。所以,对于这些传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是简单化的那么一种传。不是程式化的,我想的,它应该这么传,不是那样的。 
   所以五脏疾病有逆传,即子母传,有顺传,就是所胜传,体现了传变规律。也有不以次相传,又体现了传变的特殊性。一般性和特殊性都存在这才是事物的本质。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四. 关于病理,这里列出了八条。 
 1、 阳气失常。
   @ 阳气失常出现很多的疾病。
   表现:卫外失常,阳气厥逆。阴虚和阳亢,阳盛内热,阳气郁遏、阳气蓄积,以及病久传化。
    #“阳气蓄积则病死”,
(- 阳气蓄积那就是实证啦,阳热之气郁滞了,不能正常宣散了,阳热之气郁聚就成邪气了,就成病气了,本来阳气是正常之气,正常运行发挥作用,那是阳气,当这个气郁聚在一起了,那就成了火热之邪了,成了阳邪了。所以“阳蓄积病死”又可以导致死亡。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68)
  “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 阳气蓄积,阳气当隔,其实有相近的意思,第一个当是挡的意思,阻挡的挡,阳气当隔,阻挡起来也是郁积不通,隔是阻断不通吗,当是阻挡。
   阳气不能通畅了,阻滞了,
“隔者当写”,这个时候应当用泻法,应当用宣散法,应该用通阳气之法。
“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如果不及时的,很快的。亟,当频繁很快讲,快速。
  不快速的给予治疗的话,这样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或者是死亡。
“粗乃败之”,那是粗工所败。《黄帝内经》学习笔记68)
   这不都讲的阳蓄积的问题吗?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  阳气厥逆也可以出现很多疾病。薄厥、煎厥,它都有逆的问题。
   @  还有阴虚阳亢则热,阳盛则内热。阳气郁遏等等情况。 

 2.  阴精阳气失调,阴阳不调。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要阴阳失调呢,那就离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强不能秘,阴气乃绝”,阳强而不能固密,阴精就泄露,所以“阴气乃绝”。
   那么从病机上,又有阴精阳气失调。
 
3.  五脏虚实。
   谈到了五实证,邪气壅滞于五脏而出现五实证。
   比如
 @ 肺实皮热,
 @ 心实脉数,
 @ 脾实腹胀等等,
 @ 五实,还有肝实闷暓。

   还有五虚证,五脏的虚证。
 @ 肝虚少气,
 @ 肾虚的泄利,等等。
   五脏证有实证,五脏有虚证,脏腑虚实。本段当然还讲了其他的五脏虚实问题。
 
   同时,由于病机是邪实阻滞,所以在预后方面,或者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就要注意到,
 @ 对于实证,应该使得邪有出路。
 @ 对于虚证,应该让它气血得以恢复。特别是胃气那个恢复。
   所以,五实证虽然是死证,但是
 @ “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身汗,表实可去,泄利,大便通畅,就是里邪可去。
 @ 同样的是五虚证,如果“浆粥入胃”,则后天之本可以生了,气血生化有源了,再注泄止,正气不再继续脱失了。虚者也可活。
   所以在谈到五脏虚实病机的问题,也谈了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 

4. 九气为病。
   就是“百病生于气”,是气机失调导致疾病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或者说,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气机失调。当然导致失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气机不失调,气机调顺,他不会有病。
   特别在九气为病里边,《举痛论》这一篇讲的九气为病。
   最后我们讲的这一节《百病始生》,也讲到“百病生于气”,都是谈的气机失调。 

 5.  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
   这个是《素问。调经论》里边讲的,主要是指的《素问。调经论》所以那部分内容。有“阳虚外寒”,“阳盛外热”,这是指的外感疾病寒热发病的机理。
 @ “阴虚内热”乃是劳倦伤脾,脾气不运,胃中榖气郁而化生为热。
 @ “阴盛则内寒”是指的阴寒上逆,胸阳受损,血脉凝涩的病机。
   这一个问题,特别重要的是阴虚内热,也就是《调经论》“阴虚内热”的病机。是必须要牢牢地掌握。
   我在讲课当中,没有特别强调这句话,所以现在补充说明,153页下边到154页的这段病机问题。特别是阴虚内热,“阴虚内热”这几句话应该是背下来。这一段都是应该熟记的东西。我讲课当中好像没提这句话,强调是强调了,现在明确,“阴虚内热”这几句话是要背的。这一段应该熟记的。 
(【原文】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歧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虚生内寒奈何?
歧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详见:《黄帝内经》学习笔记98)

6.  五脏病机。
   主要是指的病机十九,《至真要大论》这一段病机十九条。虽然病机十九条在本篇,《至真要大论》这一篇,它主要是讲的六气的病机,后世引申到脏腑病机,完全可以。
   所以这里又提到五脏病机,也有五脏病机的。这个引申到五脏病机去了,那就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以高士栻在这个问题上,还有校勘的说法。 
   这个病机十九条,十九条都得背,顺序你可以颠倒,比如说你先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再背“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个顺序可以颠倒。当别的不能颠倒。你别诸寒收引,皆属于肝,那就不行了。所以,要背下来。或者说,每一句,每一句都得熟记。这十九条。好像我讲课当中也没说要特别熟记,同样的,这次要补充说明一下。 
《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 (论六气病机,即病机十九条)见:《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01

7.  六淫病机。
 @ 六淫病机就是十九条当中的特别属火、属热的病机最多。这个我们在讲课当中也已经提到过了。体现了火热致病的普遍性,并表现了火热之邪的病机的特点。你看,
  # 火热燔灼,火性炎上,“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 火热伤津,火性急速,暴注下迫,暴注,就是急骤的一种现象,皆属于热。
  # 而且火热容易扰乱心神,“疼酸惊骇”,“诸躁狂越”,那都属于火热。是吧,扰乱心神,惊骇不也是心神问题吗?躁狂不也是心神的问题吗?
  # 还可以腐肉酿脓,“诸病胕肿,疼酸惊骇”,
  # 还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那不也是火热问题。
  # 还有热极生风,诸暴强直,都属于风。可以生风,热极生风。
  # 诸热暓瘛,是热,现在是讲热邪,诸热暓瘛,皆属于火。
  # 还可以扰乱肠胃的气机而出现诸胀腹大,或者是暴注下迫。那不都是扰乱肠胃的气机吗?
  # 还有,甚至于可以引起阳盛格阴,出现真寒假热的症状,“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热”。
   上边讲的都是火热。

   @ 寒邪致病,可以使得阳气不能蒸腾,而出现水液澄澈清冷。
   @ 风邪或者湿邪可以损伤筋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痉病皆属于湿。出现角弓反张这一类的疾

   @ 在这里还有强调一点,病机十九条虽然是讲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但是在具体十九条中没有燥。我在讲课当中提到了,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补充了燥一条,是这样的, 
“诸病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 -  手背子皴了,这个皴揭,是这个意思。
   所以病机十九条是很重要的。这一段,我刚才说了,都需要背或者说要熟记。每一句话都要记下来。 

8.  积的病机问题
   说“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又说外感寒邪,卒然多寒饮,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内伤忧怒,皆可使气滞、血瘀、津液凝涩,并合凝聚而日久成积。这在我们上面讲《百病始生》的时候,也已经强调过了。
   第四章,病因病机,我们就讲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