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洁洁赢 2020-04-20

一个天理、地理、物理和谐统一的千年古村

一幅天道、人道、商道色彩斑谰的历史画卷

一座古徽州奇风异俗原生态遗存博物馆

一次激动人心的朝圣、问道、品珍之旅

————商道仁里————

千年仁里村,地处绩溪县城通往龙川景区的途中,离县城3公里,离龙川景区5公里,是游览龙川景区的必经之地。

这里是著名徽商、红顶商人胡雪岩少年时代每天上学读书的地方,明清时期,这里作为古徽杭驿道必经之地,又是水陆码头,舟楫密集、桅樯如林,曾是著名商埠,盛极一时。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仁里,村落按龟形设计,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至今村里还保留着大量的元、明及清代的建筑。

自古以来仁里就是一个山水秀美的风水宝地,“仁里古八景”曾经名扬乡里,即“富阳春晓、石洞祥云、龙屏积翠、龟屿浮烟、鹤渚回澜、槐墩夕照、茅山夜月、大庙晚钟”。现部分景观虽历经岁月磨砺世事沧桑已不复存在,但从其名字也可想见当年奇特山水的娟秀之气。

仁里村还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民俗村和风水村,全村3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皆能歌善舞,他们曾代表宣城市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中有过精彩亮相。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仁里”语出《论语·里仁》“里仁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后称风俗淳美的乡里为仁里。

历史上绩溪仁里是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是登源河边的中心村,聚财蓄气,千丁万灶,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

三街四门十八巷

仁里村中目前仍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三街四门十八巷风貌,有四座古代门楼、三座明清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书院、古码头、桃花古坝、古井随处可见,依然可现当年历史商业重镇的繁华。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三街中的横街和老街

仁里横街,枕山临水而设,全长三百余米,呈东西走向,历史上最繁荣时期,曾有十余家商号店铺,属典型的徽派窄街小巷。自清乾隆时起,以程序东、程次濂为代表的一批徽商,就是从横街走上仁里水陆码头,走出绩溪,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先后开设了恒丰典当行、芜湖明远电灯公司、和阳金矿、大仁丝厂等知名商号、厂矿;他们秉承家族“勤、俭、信、达、济”创业理念,发达不忘回报桑梓,捐资公益、兴学助教,有力促进了仁里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培养提携出包括胡适在内的一大批青年才俊,由此形成仁里特色徽商一条街。

老街是仁里三街十八巷之中街,为全村之街,从南门到北门,全长约一华里。是进入徽商古道的主干通道,曾经店铺林立,市井繁华。仁里老街曾经店铺林立,市井繁华,有典当铺、旅店、饭庄、轿行、骡马帮、药堂、山货、土特产商号数十家,是绩溪岭南方圆百里的商业中心。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四门中的南门、西门和岗楼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十八巷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十八巷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十八巷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古民居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古民居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民居(诒穀堂)

诒穀堂。诒通贻,穀通谷,禄的意思。诒穀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11年),屋主士颖公,百岁而殁。全家一百余口,五世同堂。家族主营粮号、茶庄。现在诒穀堂已借给人家开餐厅、设旅馆,进门对联书写“古村古镇古风貌,好景好梦好未来”,门里门外张灯结彩,好有喜气!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涵清书屋(旧址)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石泉书院(旧址)

仁里村历来崇文重教,讲究儒学,重礼仪,是古徽州传统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文化氛围。早在元代,仁里就建有翠阳书院,明清两代以来,先后曾建有涵清书屋、平山文社、龙麓草堂、柳庄书舍、石泉书院、怀林书院、南岗书院、龙屏书院、龙山书屋、琴书园书院、思诚小学堂(现为思诚小学)和端本女学等多达十三所学堂,现在村中仍有石泉书院遗址,翠阳书院尚有遗诗一首:“竹荫连古巷,文字见诸孙;壮观三槐业,清幽独乐园。”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进士坊

这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为村人程浦所立的科举坊,村里的下祠堂便是程浦率族人所建,明朝的《绩溪县志》也是程浦所撰。这位程浦先生,虽然只是个举人,但后来赐同进士已说明他的才华和能力配得上这座科举坊。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桃花坝和古码头

仁里“三井”的故事

徽州人自小在外从商,因此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又有“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的风俗。

中国的传统观念视“井”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的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佛学中也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佛法无边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身心归宿的象征。

历史上仁里是徽杭古道上的重镇,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号称千灶万丁,繁华异常。商人讲究风水,而水在古代正是视为财富的象征;同时,水又是德的象征,所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而以仁里商人为代表之一的徽商正是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商德称雄历史几百年。

仁里村内水井众多,据史料记载有108口,其中设置在巷道、屋边的就有25口,有名的为东井、西井、嫁资井等,这些水井除了提供日常饮用和消防用水外,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东井

东井相传是某朝皇帝为下嫁仁里的公主所建。由于井水水质好,喝此井水的村民多寿星,又称长寿井。井边有一个神龛,用来供奉“护村神龟”,传说神龟从“仁里东井”到杭州改任“龙井井神”,每逢战乱,东井口就会冒出白气,村里人就淘一次井。井圈上还刻有“抗战第二周年改造”的字样。

西井

西井又称铁箍井,是仁里西门一带人家的专用井。仁里村以西门这一带地势最高,井水却很丰富。传说在明代以前,这口井的井水每到春夏时清洌甘甜,但是一到秋冬季却浑浊乏味。是什么原因?村里请来的地理先生说:西井的井水源自龙屏山,山中有条金龙,酣睡至秋季就会翻身,并将龙尾伸向仁里西井,搅浑井水。西方属金,只要在井圈上加一个铁箍,金龙会觉得那铁箍会套住它的尾巴,不敢再伸尾到井里来。村人照办后,果然从此井水四季清洌,连河中涨洪水时也不浑浊。明嘉庆《绩溪县志》有记载:“仁里西井,虽遇大水而不浑浊、漫过井栏,而井中之水涌出常清”。

嫁资井

“嫁资井”又称“胡家井”(绩溪人称嫁妆为“嫁资”),传说是明代抗倭名臣胡宗宪,为他的爱女下嫁给仁里人程通而作为嫁妆出资挖掘的井。现在“嫁资井”所处的地方是程家古宅。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关于这口“嫁资井”的来历,还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话说在明嘉靖年间,仁里村里有个叫程通的青年,聪慧俊秀。到他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因此程通的婚姻高不成低不就,一拖再拖。上游龙川胡宗宪大人那年在家守孝,发现程通是个人材,做主把女儿许配给他。

可是胡大小姐听说程通家境一般,很不乐意,天天找父母寻死觅活,胡大人一劝再劝,为女儿置办了丰厚的嫁妆,甚至终老的棺材都置办了,胡大小姐才同意嫁过去。

胡小姐过门后,见程通一表人才,倒是欢喜,一天到晚都要丈夫陪着,形影不离,程通常常为此耽误了学业。

程通父亲看不过眼,就斥责儿子,媳妇居然出来顶撞,说她家带来的嫁资三代都用不完,读不读书无所谓,公公常被顶撞的无言以对。

有一次,胡小姐又在亲戚面前炫耀娘家的嫁资,又说丈夫读不读书无所谓的话,程通父亲气不过,回了她一句:“你娘家嫁资多,可水还是吃我们程家的!”胡小姐顿时面红耳赤,哭回娘家,胡宗宪立即派人来到仁里,在程通家院里打了一口井,打成之日用新打的井水做饭,设宴款待程家人,当众宣布此井名胡家井,引得人人夸赞,说程通家有福气,攀上这么个有钱有势的亲家。


程通父亲的脸上红一阵,青一阵,恼怒至极。他一把将儿子拖到楼上书斋,然后挥斧将楼梯劈断。他告诉程通,从此茶水、饮食用绳索吊上楼。嘱他闭门读书三年,一定要博得功名,争口气光大门楣,不让胡家小看。


程通谨遵父命,夫妻不能同居,也无可奈何。后来程通果然没让父亲失望,考中进士,累官至左长史,人称黄门郎。

仔细看照片,这口古井的井圈上“胡家井”三个字至今还清晰可辨。

“忍先堂”的故事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忍先堂”

仁里“忍先堂”是晚清名医程希濂故居,也是一个中医世家的住居大宅,中间为纵三进三间两阁厢组合。屋内有15个门阙,四口井,可以想见当年家族的兴旺。前堂天井照墙上写一斗大的“忍”字,这与徽州大多数民宅多书写“福”字不同,这个“忍”字,“文革”时已被石灰水涂去,今天又重新显现,是一处罕见而独特的古迹。

程氏立忍先堂,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传说清乾隆时,程希濂上代有个叫样公的先祖在江苏仪征学医,学成后开了爿和福堂药店,坐堂行医兼卖药。仪征当时已是商业繁荣的大都市,谅公遵循先祖商道遗训,重仁义,守信誉,把病家看作衣食父母,对贫苦的不收医金还送药,甚至对病家一些无理要求也尽力满足,久而久之,博得一个“让公”的美名。

一天,一个衣衫破旧,浑身臭气冲天的壮汉来看病,让公为他诊脉开方,并让他在店里住下进一步治疗。此后这壮汉的病反反复复,一住就是半个月,身上却一分钱药费也没有,伙计们早就不耐烦了,几次要赶他走,让公都制止了。那壮汉得寸进尺,居然开始骂人,今天说饭菜不好吃,明天说床铺不舒服,让公听见了不但没生气,还斥责伙计,命重新做。一个月后,那壮汉开始骂让公,说把他医坏了身体,要砸他的招牌,还要去官府告他,让公平心静气地劝壮汉稍安勿躁,他一定会尽力到底。同时想尽一切办法为他治疗,一直没收药费。

转眼过了3个月,让公对壮汉的病一如既往用心诊治,没有半点冷淡。那天,壮汉忽然病体痊愈,他对让公说:“今天我才相信,人传先生能忍让,一点不假,我到过许多地方,也没见过像先生这样的仁义君子。难得呀!徽州人的商道、医德真让我服了。”接着递过一本《千家验方》的医书,说是一生心得,送给让公做个纪念。说完不顾让公挽留,扬长而去。让公得了那本医书,技艺大进,很快就成为仪征第一名医。他回家后创立忍先堂,遗命儿孙,待人处世,忍让为先。忍,是福;忍,能够创造财富。

耿姓与“百步钦街”

仁里是绩溪耿姓的发源地,是梁朝工部尚书耿源进看中的地方。

据《鱼川耿氏宗谱》载,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工部尚书耿源进、助国镇天大将军(曾任杭州太守)衣锦还乡途中,因雅慕新安山水,与弟弟耿汝进游历于此。在梁安仁里(南朝时绩溪称为良安县,或梁安县),见这里山环水抱,风光旖旎,不惜轻弃生长里居,迁至这里,并取村名为“仁里”。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百步钦街

如今,村中耿姓唯一的遗迹,是有近1500年历史的“百步钦街”,是南北朝梁武帝钦赐工部尚书耿源进的甲第之地。根据耿尚书的功勋,当时皇帝御赐耿源进“免征地”一块,在村东井地段用砖砌垒“百步钦街”一条,因为是钦赐,所以叫“钦街”。青砖竖排铺筑,俗称“钉栓砖”,意为金砖铺地,并造廊亭,遮阳避雨,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

“百步钦街”街自南朝建成后,历代耿姓子孙多有修缮。光绪二十五年,仁里村人曾联合鱼川耿姓后裔进行修缮,并撰写了《重修仁里免征地记》,留下了两村两姓人合作维护古迹的佳话。2006年6月,仁里村在实施新农村合作方案时,村委会与村中贤达,再次邀请耿姓后裔共商维护百步钦街,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耿姓积极配合,仍以清代先人商议的办法进行,“耿姓购砖,程姓修路,以砖易砖,除去其旧之破裂者而新之,长宽如旧行”,并立碑纪念。

仁里程氏和“程里”

如今的仁里村民大多姓程,是理学大师程颐、程灏后人,是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 ”。

继耿氏迁居仁里之后,唐代,来自歙县篁墩的程姓也迁居这里,并逐渐在明清时期成为这里的第一大姓,所以仁里村名也叫程里。明末清初因为徽商崛起,人口膨胀,曾改称大仁里,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

仁里程姓一世祖名程药公,名药一,字东升,是程忠壮公十八世孙。唐光化元年(898),被举荐为金乡县尹,因羡慕仁里一带秀丽山水,于是举家迁来定居。文革动乱前村中还有石牌坊10余座,以贞节牌坊居多,现仅存2座,其中以皇门公牌坊最为引人注目(现存遗迹)。

据说,这一牌坊是为官至皇门侍郎(在皇帝身边服务的官员)的村人所立。村中还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横额上刻有“唐金乡尹药公墓道”。这是绩溪现存唯一的文字完整的一座墓道坊,也是年代最为久远的牌坊。村中的槐树,相传是这位程姓一世祖所栽,距今已有近千年,仍是枝繁叶茂。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仁里光启堂。光启堂,寓意光前启后,曾经是仁里程氏的老祠堂,一度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据有关介绍,2012年,光启堂按照原有结构、性质进行了重修,确保做到对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保护。现内设村史陈列馆,让村民和游客们可以在祠堂里了解历史,传承古徽州文化,同时也可在宗祠内开展一些开蒙礼仪、成人礼仪等活动。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世忠祠是仁里程氏下门祠堂。前堂仿五凤楼结构,从一面看有五道飞檐翘角似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名。五凤楼不仅轩昂堂皇,还是聚瑞的象征,徽州大族祠堂前进都建有五凤楼,但为了不违制度,都撤去楼而只用屋顶,仍称五凤楼,却没有楼。五凤楼内梁木雕,中为“龙凤榜”,左为“赴任”,右为“荣归”,希冀子孙读书成才,皇榜有名,授官赴任,春风得意,老年致仕,衣锦荣归,是人的一生最好的境况。五凤楼前有棂星门,八字墙。棂星门上正梁木雕,左为“一帆风顺”,中为“文武双全”,右为“五子登科”。棂星门后是仪门,新中国成立后搭戏台拆去。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上图:仁里广福堂药号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程秉钊故居。主人程秉钊(1838-1892年)光绪16年,科举殿试中二甲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少有异禀(蔡元培语),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与同时期邵作舟、胡铁花(胡适父)并称为“绩溪三奇士”。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世肖坊”是仁里人程傅的功名坊,两柱单间。今存下部坊额正面镌:“赐进士出身绩溪县知县吴钰”、“为丁酉京门邹鲁进士程傅立”、“大明成化十四年(1478)九月十二日”。绩溪县知县吴钰是监造此牌坊的官员,故列名第一行。京门邹鲁进士,是程傅曾由岁贡入北京国子监进修,京门是出京城国学之门简省称。邹是孟子出生地,鲁是孔子出生地,后世以邹鲁作文教盛行地的代称。徽州程朱理学昌明,号称东南邹鲁。这句话连起来就是出于京都国学的东南邹鲁徽州的进士。坊名“世肖坊”,程傅取这个坊名,愿世世代代效法先人,以仁义处世,以礼智立业,光大家族,荣宗耀祖。

仁里与“绩溪三胡”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仁里村与名扬天下的“绩溪三胡”——胡宗宪、胡雪岩、胡适都有很深渊源。

明代抗倭名臣胡宗宪,他的爱女就下嫁于仁里人程通,他为爱女挖掘的“嫁资井”(绩溪人称嫁妆为“嫁资”)至今还留在村里。

另外,著名徽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就在仁里村沿河之下二里路的湖里村少年时的胡雪岩每天来到仁里读书上学,村上当时繁华的商业氛围深深感染了少年时的胡雪岩。可以说一代商圣的经商细胞最初是在仁里激发出来的。

而一代大文豪胡适当年在上海求学,一心向往赴美留学,苦于经济一般,始终未能如愿。他的同窗好友——仁里人程乐亭之父大徽商程松堂知道此事,便慷慨解囊,资助胡适五百大洋。胡适留学归来,中国才有了胡适这位文化巨匠。

崇文重教 名人辈出

近年来,随着绩溪仁里的知名度的不断攀升,各类大型的影视团体纷纷来这里采拍民俗遗存和古建筑。

仁里自古崇文重教,文风昌盛。元代就有程燧创办翚阳书院,明清两朝又建多所。清末废除科举后,村中还建有徽州第一所洋学堂——思诚学堂,还有绩溪最早的女子学校——端本女校

历史上的仁里名人辈出,俊彦如林。年代久远的暂且不论,明朝有进士程辂,官至兵部给事中;清代翰林院吉士程秉钊;近代名人中,有程乐亭(胡适好友)、淮南铁路建设先驱程士范、和教育家陶行知一起创办“晓庄师范”的程本海,大学教授程宗潮程仰垓、程颖之等,其后起者有现代出版界泰斗王子野(程敷铎),其胞弟楚茹(程敷錞)为旅台作家翻译家,台湾家庭医学家程本钊等;新中国涌现出来的有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程扶久,“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院士祖籍也是仁里人等等。此外还有一大批乡贤显士,如程键行、程卓山、周厚山、程本钊、程敷堂等。

登源河的传说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仁里村位于登源河西畔,自古就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登源河发源于徽杭古道江南第一关里的逍遥,流经伏岭村、北村、龙川、瀛洲、仁里、湖里、中王、周坑、高车数十个村庄到临溪镇出口。全长约55公里。是绩溪县的第一大河。

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

相传,南布衣人(半仙人)曾沿河看了看。说:不得了,此河有十八只上水乌龟,登源河两岸要出三担三斗芝麻官。不过五百年前是登台拜相,五百年后是水推沙涨。流啊流,流不出登源河。

登源河两岸的子民得知后,就定了一个章程:要每家出生一子,捐赠三把稻草到七姑山或龙须山脚,用木桩把稻草钉上,阻拦泥沙流入河内。不然会使河床抬高,洪水淹没村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