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课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关注圈?什么是影响圈?什么是积极?这一课我们来深入探讨,如何区分一件事是影响圈还是关注圈。 一、如何区分两个圈? 区分这两者其实是一个千古难题,我们看一段圣约翰平静祈祷词就知道了:“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这里的“无法改变的”就是关注圈的事情,“我能改变的”就是影响圈的事情。分辨这两者需要上帝赐予智慧才行,可以想象这个问题有多难。 事实上,影响圈与关注圈的边界根本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在做还是在抱怨。 现在流行语“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在告诫我们,要少抱怨,多行动。 也就是说,在这里我们的态度才是重要的分界线。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着你把一件事情放在哪个圈里去做,这决定了你整个后半生的命运。 案例:范仲淹为什么不与皇帝“照相”? 范仲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范仲淹有个知名的文章《岳阳楼记》,是在河南邓州写的。 他的朋友滕子京派人送了快递给他,是一幅《巴陵胜状图》。画的是重修之后的岳阳楼,想让他给写一篇文章。 文章千古事。范仲淹这一辈子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身居副宰相的位置,但是只有这篇文章的名气最大。 文章中的名句大家都背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从这文章可以看出,他的境界还是不能跟孔子比,因为孔子是“进亦乐”“退亦乐”。 范仲淹在开封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同学们都乱成一片地往外跑。同学也叫他:“快来快来,皇帝在那边视察呢,咱们一块儿出来‘照个相’。” 范仲淹接着写自己的文章,说:“我今天如果不认真读书,见了皇帝又有什么用?我今天认真读书,总有一天他会见我的。” 可见,在范仲淹的眼里,跟皇帝“照相”这样的事情都是他的关注圈。最后,他们那班同学,只有他一个人做了副宰相,还管着整个北宋的边防,文武双全。 二、生态化公司的核心是什么? 谈到领导力,大家可能都会知道一个原理,彼得原理。彼得原理的意思是,一个组织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干得出色而被提拔,直到他的能力跟不上他的岗位。 为什么一个很棒的人一路提拔会变成一个糟糕的人才的呢?因为他的岗位已经超过了他的能力了,导致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现象。 但是,彼得原理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就是人是机械化培养的。如果一个人是自然地成长,那他的主动性就会战胜一切。他不是被别人提拔,而是越长越大,原有的容器已经盛不下了,必须得换一个大容器才行。这个时候,彼得原理就失效了,因为人的能力边界是自己不断探索出来的,是长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一个好的组织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像树苗一样,往上生长。领导者的角色是园丁,施肥耕种,让土地变得肥沃,让整个氛围变得更好,让更多的苗子往外冒。这样的组织才是一个生态化的公司。这样的生态化公司的核心就是,每个人都有主动积极的态度。 案例:谷歌公司为什么只用成年人? 奈飞、谷歌这样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聘用成年人。 成年人的表现是什么?真正的成年人不需要别人照顾,不需要别人哄,不需要别人天天做思想工作,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重新定义公司》中提到,谷歌只招创意精英。因为谷歌认为,创意精英不会轻易跟别人发生情感上的矛盾。 举一个例子。谷歌的创始人佩林在公司台球桌上贴了一句话:“我们的搜索引擎糟透了。”贴了之后,另一个不是研发部门的人开发了一个程序,把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这样的行为在一个相对官僚的组织中出现,技术部肯定会说:“凭什么?这是我们的活?你们为什么越俎代庖?你也不跟我说一句,你照顾一下我的面子行吗?你有没有尊重我的知情权?你这是不尊重、不信任我!” 但是在谷歌,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技术部就会去向他感谢,并且请教:“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怎么解决的?” 为什么?因为创意精英是成年人,不需要别人讨好,自己内心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这些组织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核心就是这些创意精英知道什么是影响圈,知道什么是关注圈,不去抱怨老板,抱怨政策。 课时小结: 影响圈与关注圈的边界根本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在做还是在抱怨,也就是我们的态度。 一个好的组织,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像树苗一样往上生长的、生态化的组织。生态化公司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有主动积极的态度,专注影响圈,不抱怨。 樊登 讲述 / 孙宇珂 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