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厨师朋友们,“被失业”是形势所迫,“被淘汰”就需要反思了!

 昵称535749 2020-04-20

冯睿峻 · 2020-04-20 09:58 来源:美食导报V

前天记者在一个厨师交流群里,看到一位厨师朋友的发言。

原本热闹哄哄的聊天,戛然而止,气氛压抑。

有些事情,知道是一回事,真正要说出口和面对时,又是另外一回事。 

“后疫情”时代已经渐近,要面对的终要正视。

很多餐饮工作者,莫名其妙“被失业”了

作为国内最大的服务行业,餐饮行业为近3000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然而面对这次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即使餐饮业已经表面“复市”,但真正“复工”的餐饮工作者,可能不足6成——

有些人,假放着放着,就失业了;还有人,班上着上着,就和老板一起失业了!

一个从事了多年餐饮生意的老板对记者说:在这人人自危的环境里,任何人都有“被失业”的可能。“我不清楚其他行业是不是那么严峻,反正当今的餐饮业,就是这样。”

事实上,自疫情至今,不少餐企的人事流动已经超过了过往同期的2~3倍。有些地方,是人员的自动流失;有些地方,则是大刀阔斧地裁员。

某大型知名粤菜餐饮品牌负责人透露:自2月至今,他们集团大概有15%的员工辞工。

而另一间做东南亚菜的老板何先生讲,至今共13个员工离开,占整个餐厅的25%。

与此同时,某一牛肉火锅品牌连锁店,主动裁员了15%的员工,包括精简了30%的厨师。

另一大型海鲜酒楼,因门店关闭,裁员了近10%左右。

原本拥有6个门店的一酸菜鱼品牌,至今关闭了1个门店,裁员11人。

“后疫情”时代,餐饮人要怎样“进化”?

有失必有得。

餐企的从业者虽然流失严重,但也给予了餐企精简人力、重现挑选精英的机会。

一个餐饮老行家对记者说出心里话:任何餐饮人都可能被这个时代淘汰,不管你是打工的,还是做老板的。“不过危机也是一种转机,能提升自我、敢去提升自我的人,正是出人头地的时候。”

此处不留爷,只有留爷处。关键看你有没有诚意、有没有真本事。

上述大型知名粤菜餐饮品牌现在在用人方面就精简了很多。因现在开工率才1/3,所以每个员工的工作要求和效率也提高了1/3。该负责人说:“我们要聘请新员工的话,首先看重为人,做事不要太计较,勤快就好。有没有经验不重要,因为我们可以培育,关键是你肯不肯学、愿不愿挨苦。”

上述经营东南亚菜的餐饮品牌的何先生认为:目前,他们对所有员工的工作能力作了重新评估,主要是他们的心态,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公司的忠诚等。另外,还要求他们提高应变能力以及学习多方技能,例如厨房走位、补位的意识。“最主要还是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和热诚,其次是他们心态是否计较计算,并且对于逆境的时候内心是否强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再看汕头的“蔡溪记牛肉馆”,虽然他们在疫情发生以来人员流失很少,但目前所有管理层都在“筛选”员工,对积极工作的员工,给予升职和提拔;而对“混日子”的员工则是“密切观察”。老板娘霞姐说:“能力是一方面,最重要是不要嫌三挑四。我们做老板都愿意给厨师打下手、在楼面收拾桌子,如果连这些都不肯做的员工,我们真的‘请不动’了。”

某外来菜餐厅负责人边小姐则说:看重个人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合作精神方面。

在伊士丹顿酒店负责前台部门的郑先生,在该领域工作了8年,“复业”后的他表示:不管是不是特殊时期,与企业共进退、听从安排是一个从业者该有的素质:“多年以来,我试过倒三班,也试过在广交会期间连续工作两星期。这次疫情,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闲在家,但我24小时开手机,随时准备上岗工作。”他觉得,只有将自己当作企业的一份子,企业才会真正把你当作一份子。

在“点都德”工作的服务员张妹妹,从业3年,自述道在这种困难时期,她和很多同事都是坚守岗位,自觉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的,“现在人手不够,我们有时身兼数职。有些人觉得熬不住,但我觉得是一种锻炼。”

Hitea茶餐金沙洲店的服务员小陈,在该餐厅实习刚满半年的时候就遇上疫情,但在该餐厅3月中恢复堂食后,马上主动放弃休假,投入到岗位上。该店老板称,像这样的员工,虽然是实习,但很有责任心和魄力,“这种员工,就算日后我们小店容不下他,他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在此之前,我们更想留着这样的员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后疫情”是个去芜存菁的时期,敢与餐企共进退、有过硬技能的餐饮人,就会成为餐饮行业永远的“刚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