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朱文的不断演变,是众多名家努力的结果

 公司总裁 2020-04-21

陈豫钟(1762-1806),字耦渔,号秋堂,钱塘人。篆刻启蒙很早,早期篆刻面貌主要是模仿文彭、何震、 丁良卯、 顾筑公等明清印人,系统学习模仿秦汉印章和以丁敬为代表的浙派印人则在其后。篆刻总的来说,工整秀致,其边款常作密行小字,颇为自负。

元朱文的不断演变,是众多名家努力的结果

元朱文的不断演变,是众多名家努力的结果

陈鸿寿(1768-1822)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篆刻上继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喜用切刀,运刀犹如雷霆万钧,苍茫浑厚,爽利恣肆,使浙派面貌为之一新,浙中人多学习他,对后世影响较深,与陈豫钟齐名,世称”二陈”。

元朱文的不断演变,是众多名家努力的结果

杨澥(1781-1850),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清江苏吴江人,晚清竹刻家,善治印,精刻竹。印章以秦汉为宗,于金石考据之字靡不精核。竹刻善摹金石文字,刀法深圆,风格独特。

元朱文的不断演变,是众多名家努力的结果

元朱文的不断演变,是众多名家努力的结果

后来近现代元朱文总体上是继承了汪关的特点,用刀简洁大方,布局安详端庄。弱化了元朱文弧线的运用而加强了直线的处理,使风格更加强烈的鲜明。其次技法操控更加准确、工致、精妙,如沙孟海先生所言,胜过了古人。

赵之琛(1781-1852),篆刻得其乡陈豫钟传,能尽各家所长。次闲作印,力求巧妙,章法整稳而内含姿态,刀法滞重而蕴藏轻峻。他尤以切刀之法见称印坛,然其所以得之处,亦失之处,风格由此出,亦囿于此。其印章边款,则别具一格,字体隶行结合,下刀生辣,线划挺劲。

元朱文的不断演变,是众多名家努力的结果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元朱文的不断演变,是众多名家努力的结果

元朱文的不断演变,是众多名家努力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