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在交通逃逸和电梯抽烟中得以彰显

 微言微评 2020-04-21

唐山小伙朱振彪追赶肇事逃逸者张永焕致其被火车撞身亡,随后遭其家属索赔60余万元。日前,该案经过审理,法院认定朱振彪没有过错,驳回死者家属的索赔要求。当然,目前只是一审结果,死者家属已经上诉,具体结果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朱振彪于情于理真的没有问题。

当然,死者为大。对于张永焕的离去,每个人也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结果恰与他的逃逸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作为驾驶者,他完全清楚,只要不是恶意利用交通事故,而是突发的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该怎么样面对就怎样面对,是罪不至死的。若是逃逸,性质就变了,那可是构成犯罪,不可饶恕。

按正常逻辑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者,有的是心存侥幸,只要没有目击者,能跑则跑,先跑掉再说,另外就是怕承担高额的赔偿费用。小时候,就曾听到个很残忍的消息。涉及到交通肇事,最好的方法要把人致死,因为如果只是伤残的话,容易被讹诈,要养活对方乃至全家,这辈子辛苦,都难以得到消停。

社会发展到今天,车辆已经成为大众很普通的交通工具。不管高中低档车型,差不多的家庭都选择拥有,来回出行比较方便。所以,不说重大事故,每天上下班途中,经常能看到磕碰刮擦事故。值得欣慰的是,不少司机也都选择理智做法,商量解决,或者走保险,然后握手言和。这才是正道。

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张永焕的逃逸是最愚蠢的做法。追赶过程中,朱振彪还多次提醒他,不要跑了,已经报警。他完全应该终止逃逸行为,彻底避免后续的悲剧。遗憾的是,他没有这样做,还翻越铁路栏杆,最终与火车相撞而亡。这里不妨问下,是不是连铁路公司和火车司机也要起诉?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国人通用的生存法则,现在更加发扬的淋漓尽致。所以说,光天化日下抢劫,没人吭声,连个报警电话都不愿意打,小悦悦被车辆多次碾压,没人帮助,有人去好心的搀扶摔倒的老人,却被判承担责任,理由更是无比的荒唐,不是你撞的,你干嘛去搀扶?如此判决,真的让人寒心无比。

我们边要求弘扬正能量,边做出有悖于常理的决定,这样的方法只能加剧社会道德的滑坡。幸运的是,目前已经不少人意识到这点,凡事开始认真的根据因果关系来做出裁定。前些日子,也有着这样的案例。郑州某老人公然在电梯里抽烟,被人劝阻不听,态度还蛮横,导致病症发作,撒手人寰。

他去世后,家属同样要求劝说者给予赔偿,结果引发舆论高度。对于老人的做法,都给予谴责。公共场合禁止抽烟,老幼妇孺皆知,可就有那些不守规矩的人顶风而上。出了事,还满嘴是理的狡辩。当然,结果也是很明显的,法院判决对方无需承担责任。这样的判决,让很多百姓对法官点赞。

我们常说,人世间凡事都有因果。何为因,何为果?作者为因,受着为果,通俗的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个人所经受的很多事,都是自身埋下的伏笔。按现在最难听的话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世上绝对有着不少的坏人,但还是坚信,永远是好人的比例大。要不社会早就乱套了。

所以,即便面对很多冷漠的事实,朱振彪还是义无反顾的出手,去追赶逃逸的张永焕。试问,如果他不闻不问,装作什么也没看到,更不去伸手援助,被撞的死者真的难以瞑目。那样的话,我们的新闻可能最多的也就是再次谴责冷漠,公安机关也只能发布协查通报,无形增加了破案的难度。

朱振彪的举动无疑是彰显了人心的公道,法院的判决也让更多冰冷的心开始融化。作奸犯科者必有应遭受的惩罚,好人也终会有好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无论吸烟过世的老人,还是被撞身亡的张永焕,他们的离去,值得同情,但更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警醒的基石。守规守法,善莫大焉。(文/孙新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