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经济全面崛起后,中国人口的流动性就变的越来越大。人们对大城市向往,造成大城市对小城市所产生的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也导致小城市人口不断向大城市流动。 作为河南省一个地级市的信阳,也面临这种情况。对于信阳人来说,除了北上广深这4大一线城市外。还有极大一部分会选择郑州和武汉这两个新一线城市,但相比作为河南省会城市的郑州,武汉对信阳人吸引力却更大。
2019年信阳人为武汉流入人口第一名,注意这只是2019年一年新增的流动人口数据。信阳人,为什么更加偏爱武汉,而非郑州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生活饮食,方言习惯更接近武汉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这条分界线的南北两面,自然气候、地理风貌、农业生产以及生活习俗,都会有明显的不同。 郑州所在黄河流域属于秦岭淮河以北,主食农作物种植主要是小麦;武汉所在长江流域属于秦岭淮河以南,主食农作物种植主要是水稻;而信阳正好在淮河南边,以北就是驻马店市,主食农作物种植既有水稻也有小麦,但是以水稻为主; 这导致了饮食方面:郑州以面食为主,信阳和武汉一样更喜欢吃米饭。语言方面,郑州说的河南方言,信阳语言受湖北、安徽、江苏影响和武汉一样说的的江淮方言。气候方面,信阳也与武汉更加接近。 秦岭淮河线 在毕业之前,我从来没有到过武汉。作为信阳人的我,却一直对武汉比较有亲切感。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耳濡目染的原因:小时候看天气预报时,我父母一直都是通过看武汉的天气,来判断我们那里的天气变化;上中学时,我们早晨都会吃热干面却很少吃烩面;到开封上大学时,我室友有洛阳,漯河,许昌的。他们说的方言,很多我一点听不懂,而我说的方言他们也听不懂。吃饭时他们喜欢吃馒头,包子,而我却喜欢吃米饭。所以我经常被他们“嘲笑”是不是河南人。那也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我们信阳和河南大部分地区的不同。 而第二次让感觉不同的是,2014年的时候听说河南要通暖气了,还挺兴奋的。但是网上一查说暖气只能到驻马店市,信阳不提供供暖。 不过从2018年时候,信阳终于也要供暖了。毕竟武汉都要供暖了了。 饮食、语言、气候上的更加接近和小时候的耳濡目染,让信阳人普遍对武汉有更多的认同感,对郑州反而没有太多归属感。 地理位置上,更靠近武汉信阳到郑州直线距离约292公里,到武汉直线距离约172公里;驾车行驶,信阳到武汉里程约208公里需要大约2.5小时,到郑州里程约330公里需要3.5小时;信阳直达武汉的火车,总共47车次其中高铁、动车31车次,最快需要44分钟时间。 而直达郑州的火车总共40车次,其中高铁、动车30车次,最快需要1小时8分钟。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因为地理位置上,信阳更靠近武汉,到武汉更加方便快捷。也导致信阳人更喜欢到武汉而非郑州。 城市发展方面武汉领先郑州武汉和郑州分别作为湖北省和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都得到各自省份的全力支持。这两个城市也没有让大家失望,近几年都是高速发展。而且两个城市都是国家确定的中心城市。发展潜力都非常巨大。 但是如果两者一比较,郑州相比武汉还是相形见绌了些。2019年武汉GDP:1.69万亿元,全国排名第8位;郑州GDP:1.138万亿元,全国排名第16位。武汉人均工资:7706元,全国排名第13,郑州人均工资:7330元,全国排名第31。而城市多方面的综合排名武汉也是全方面领先于郑州。 城市综合实力的领先意味能有更多机会,薪资水平更高也自然更吸引人去工作。 郑州相比武汉教育资源差距很大武汉:大学总共83所,本科学校46所,专科学校37所。其中全国重点大学有7个:武汉大学(全国排名第9)、华中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12)、华中师范大学(全国排名第36)、武汉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40)、华中农业大学(全国排名第43)、中国地质大学(全国排名第5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排名第68)。 郑州:大学总共62所,本科学校26所,专科学校36所。全国重点大学只有郑州大学(全国排名第46)。备注:排名是按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137所双一流大学排名
在高校资源上郑州与武汉相比,不仅数量有差距,质量更是差距很大。对于父母,孩子的上学问题是重中之重,这也极大影响着信阳人更加关注武汉。对于年轻人,特别是高校生,也会更多选择武汉这个城市。大家都清楚,对于高校毕业生在哪个城市上学,毕业后,哪个城市才会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和亲切感。 而高素质的年轻人,正是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的驱动力。他们意味着城市的活力、创造力和潜力。北上广深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就是因为他们吸引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优秀青年去那里工作奋斗。 以上多种原因,导致信阳人普遍比较偏爱武汉,当然还有南阳部分地区。其实这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靠近郑州的山西的晋城,山东菏泽也会比较认同郑州。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请帮忙点赞或者点击关注!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