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一年级小朋友,相信所有老师的大脑中一定会闪现这样的词语: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不遵守纪律…,的确只这样。我从教二十几年,承担过无数个一年小朋友的音乐教学工作,也曾无数次因为他们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吃零食等等问题而懊恼过,甚至课堂上愤怒过,斥责过,但都未收到我所期待的效果。 某个班级音乐课上,一个孩子总是把头埋在书桌下,不知道在干着什么,还很投入的样子。我不止一次严厉的提醒过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可是都无济于事。作为老师,对于课堂不认真听讲的孩子向来不会“手软的”,我三步并两步走他的座位前,他还没反应过来呢,我已经从他的手里夺过了那个让他无比投入的“罪魁祸首”——一本课外书。我十分气愤,不假思索地让书“飞”到了讲台上。怒目圆睁看着这个孩子,就在这时,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委屈,眼泪在眼圈打转。刹那间,我,后悔了!读课外书,多么好的习惯,我为什么不去鼓励和表扬这个孩子,就因为不能够认真上我的音乐课吗? 带着那份愧疚结束了这节课。下课后,我把书轻轻捡了起来,走到孩子面前,我再次看到了孩子眼睛里的惶恐无助,这突然让我这位母亲很是心疼。在父母眼里,他们都是无比优秀的,他们和我的孩子一般大,我为什么不能以一个母亲的眼神去凝望他们!于是我蹲下来,告诉他爱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坚持读书,将来一定会很了不起,但是不要在课堂上读课外书,这样会耽误学习。孩子不停地点着头,还向我保证,以后课堂上再也不看课外书了。他真的说到做到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无所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感到苦恼。”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望是师生双方对教育充满信心的原动力。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甚至学习成绩差,是老师们头疼的“学困生”,但他们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学生,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呢!我们要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用爱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表扬与赞美,对孩子充满期待和信任,这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燃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每个人都期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后,良好的情绪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成功。即便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也要耐心教育,不要一味地批评和责骂。在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更要细心引导,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战胜困难,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我们对他信任的期待。就像魏书生所说的: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用心。 我们的社会需要爱,我们的教育更需要爱。我们要用爱心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
|
来自: tanghong100 > 《我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