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个文人,却敢于起兵反抗武则天,死后埋狼山的原因应该有三点

 历史解密坊 2020-04-22

唐朝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朝代,同时也涌现了诸多的大文学家,素来有“初唐四杰之首”的骆宾王正是其中之一。可是您也许不知道,这位本应该吟风弄月的大诗人,其最终结局却成了千古的谜团。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百年之后又留下了哪些故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初中的教材中,我们曾学过一篇文章,名为《伤仲永》,讲述了一位神童逐渐变为普通人的故事。可是神童并非只有这一位,还有一位真实的神童远超于他们,甚至在成人之后仍然名垂青史,威震诗坛,此人便是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句看似童谣的诗歌作者正是骆宾王,短短18个字中,作者不仅令诗歌的韵律朗朗上口,而且还以“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四个词语,描绘出了一幅色彩与声音完美结合的动态画面,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骆宾王在作成这首诗时只有7岁。作为古人口中盛赞的“初唐四杰之首”,我们有理由相信,骆宾王儿时的确聪慧无比,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神童。

外国有句名言曾经说过,“上天为你打开了一扇门,必然会再为你关上一扇窗”,这句话放在骆宾王的身上再贴切不过。骆宾王虽天资聪颖极富才学,但是一生仕途却多有坎坷,从武功主簿到长安主簿,几番折腾下来,其最高职位不过才是一侍御史,而后便是被人陷害下狱,徘徊于底层郁郁不得志。

可能是自身的才华被压抑得太久,亦或是源于对功名的渴望,骆宾王终于有了爆发的一天。公元684年,英国公徐敬业于扬州起事,自称是匡复府大将军,以匡复李唐基业为理由公开反对武则天。为了能够在道义上占据优势,徐敬业特地派人请来骆宾王,请求其为自己写一篇讨武檄文。骆宾王欣然应允,随即挥笔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该文开篇历数了武则天的累累恶行,并以极为华丽的词藻,对徐敬业起兵的正义性加以阐述,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说服力,甚至武则天看罢,也啧啧赞叹“如此人才,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不过“枪杆子里出政权”,骆宾王的挥斥方遒,虽慷慨激昂,却不能左右战争的态势。武则天随即便派出30万大军前来征讨围剿,将义军被打的七零八落,徐敬业也惨遭杀害,反武的事业未竞,成了一大遗憾。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徐敬业义军的土崩瓦解后,骆宾王也不知所踪。历史上对于骆宾王的结局也多有猜测,《旧唐书》中认为,骆宾王在兵败之后,于乱军中身死,还被武则天扣上了一顶“反贼”的大帽子。《朝野佥载》则记述骆宾王听闻徐敬业兵败的消息后心灰意冷,随即投河自尽,留下了千古的遗憾。还有一种说法更离奇,认为骆宾王经此一事后看破红尘,随即在灵隐寺出家为僧,甚至还在晚年时偶遇宋之问,对其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点拨。

一直以来,骆宾王的下落都是一个谜,甚至不少史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有关他的蛛丝马迹,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骆宾王的墓葬终于得以重见天日。据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骆宾王冢记》所载:在明正德9年时,南通地区有一个姓曹的农民在城北黄泥口开荒掘地,偶然间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墓葬上石碑的题名,赫然写着“唐骆宾王之墓”。农民出于好奇的心理将墓葬掘开,见墓主人全身完好且面色衣冠如新,立即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匆匆将墓葬重新埋好,只带走了墓旁的石碑。可是这位农民天生胆小,对于此事越想越怕,为了不惹火上身,他便将墓碑打碎,重新扔回了原处。

此事是否真实发生过呢?在清乾隆时期,闽南名士刘名芳揭开了这一秘密。他在编撰《五山志》时,偶然在书中读及此事,于是便悉心前往黄泥口寻找。在其著作中,他对此进行了描述:“访得之:一抔残土,半浸水中,掘地得断石‘唐骆’二字,唐字未损,骆字蚀其下半矣。因请于太守董公(董权文),效前守彭士圣移金将军墓故事,移葬狼山”。也就是说,曹姓农民发现骆宾王墓葬之事确实存在,并且还被后人再次发现,并将其骨骸迁移至狼山埋葬。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后人为何要将骆宾王埋葬于狼山呢?后世历史学家曾对此进行过分析,并给予了如下三种解释:

首先,狼山是著名的自然风景胜地,其与马鞍山、黄泥山、剑山、以及军山并成为“五山”,除此之外,狼山又是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是一座享誉盛名的宗教名山。骆宾王一生命运多舛,胸中抑郁之情有目共睹,故此将其埋葬于此处,完全是想以佛家清静无为之气抹平其心中业障,以令其早日获得解脱。

其次,从狼山的名字来看,其本身不免带有凌厉之气,不过该名字正好符合骆宾王的性格,其虽为一介书生,却有傲世天下的气势,造反反对武则天,这份胆识,称得上无人可比。

最后,骆宾王长眠于狼山其实并不孤独,相反他还有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为伴。在潺潺流水的山嶂之间,埋葬着宋代文天祥僚属金应将军、滦州的起义领袖、清末状元张謇以及白雅雨烈士。

作为一代文人,骆宾王的傲骨铮铮受到了后人的尊敬,他以柔弱之笔描绘了一世的英名,甚至连许多武将都为此而自惭形秽,故此,埋在狼山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