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痛风方法灵活 效果好郭先生,62...

 九龙池dn5pzqmi 2020-04-22
中医治疗痛风方法灵活 效果好
郭先生,62岁,患者三年前感到自己右脚大拇指红肿热痛,有时候厉害的时候还会波及到整个脚面水肿,痛的无法忍受,连走路都感到困难,于是到医院检查,诊断出痛风病。医院给予秋水仙碱等药治疗,但这些药只能一时止痛,一停药还会痛,无法彻底治愈,患者痛不堪言。
后患者经人介绍来到我处治疗,我当时诊见患者舌淡苔白,脉浮滑而有力,再看患者身材较胖,面略暗紫,我已判断出这是寒湿夹杂且有瘀血之症,于是我开出如下药物:炮附片(反复再三嘱托患者一定要先煎半小时)、桂枝、白芍、 知母、 防已、胆南星、黄柏、苍术、麻黄、炙甘草、茯苓、猪苓、泽泻、滑石、桃仁、红花等。七付,水煎服,日三服,早中晚各一服。
患者吃完药第二次来诊时见到我面带喜色,告诉我说疼痛减轻了很多,脚肿也没以前厉害了。就是小便量特别多,我说这没事,这正是我期待的效果,这让你体内的湿毒从小便而出。我于是对上方略作调节,适当增加炮附片用量以增加温阳补肾之力。诸病当先解表,患者现在表已开,已不需要再解,因此去掉方中的麻黄,适当减少防已、茯苓、猪苓、泽泻、滑石这些渗水利湿之品,又开出七付,结果肿消痛大轻,然后又服5付以巩固疗效,后患者带家属来看病,告诉我说吃了那个药后,痛风就再也没有犯过。
现在患者痛风病的人非常多,痛风病在西医手中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病。但我们的中医对此早有研究,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先来看痛风产生的原因。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有“痛风论”,《丹溪心法》设有痛风专论,对痛风有深入阐述。认为痛风发病,因血受热已自沸腾,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瘀浊凝涩,所以作痛。施仁潮认为,“热血得寒,瘀浊凝涩”是痛风发作的原因所在,而涉冷水、立湿地、扇取凉、卧当风等外部寒凉因素,仅是诱发因素。
中医治疗痛风主要针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现代医学来看,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过高,沉积在关节或其邻近组织引起;从中医理论分析,血热而又感受外寒、湿邪,血凝气滞,经络不通,以致四肢百节、上中下走痛,而其病理特点在于“浊瘀滞留经脉”,治疗当泄浊祛热毒。朱丹溪痛风方以苍术、羌活、威灵仙、防己、桂枝、白芷祛风湿,黄柏、胆南星、神曲、龙胆草祛痰热,川芎、桃仁、红花行瘀血,诸药合用,散风邪以温通,泻蕴热以清泄,行瘀滞以祛肿痛,不失是治疗痛风的有效名方。只要能对证有所侧重,收效显著。
在这些药物当中,胆南星、苍术、黄柏三味药尤为重要,胆南星燥痰散风,苍术祛湿,黄柏清热,用量宜重,当推为主药。胆南星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善治风痰肿痛。黄柏泻火,燥湿,解毒,“有泻火为补阴之功”(朱丹溪语),故重剂用之。因火热之盛,黄柏泻火之力不逮,方中还配用了龙胆草。热痛甚者,加用知母、忍冬藤等清热,甚者用银花、秦皮、紫地丁;用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苍术功擅燥湿健脾,祛风辟秽,与胆南星同用,可使燥湿祛痰的作用得到加强;与黄柏同用,善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三药配合,清热、燥湿、祛痰,是其方发挥良效的基础。
临床上仅仅这些思路治疗痛风还是不全面的,其病已涉血分,多痰瘀交阻,故在用胆南星、苍术祛痰燥湿的同时,配用桃仁、川芎、红花活血去瘀,俾痰去瘀行,胶结得以松解,可使疼痛缓解,病程缩短。对于经久不愈者,还加用活血攻下的泽兰、川牛膝、地鳖虫、地龙、水蛭等。痛风多肿痛,配方中用防己以行水逐湿,但毕竟力薄,临床视病情况配用苡仁、土茯苓、泽泻,以及虎杖、鸭跖草等泄浊之品,并用大黄通腑,使血尿酸降低,疼痛缓解。
但在临床用药时也不能一味利水,要注意清化,用药如苍术、萆解、蚕砂、秦艽等,且要注意与活血药、清养药的配伍使用。痛风兼肾结石者,宜选加金钱草、海金沙、芒硝、小蓟、白茅根、石韦通淋化石,还可配用有碱化尿液和促进尿酸溶解作用的青皮、陈皮等。
我们研究发现丹溪痛风方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祛风:羌活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之风,桂枝、威灵仙祛臂胫之风。祛风药有温行流散的作用,有助于解除“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等发病因素,也体现了“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开发腠理”的治疗主张。临床应视疼痛部位的不同,选取相应的祛风药物;使用祛风药的目的在于流散结滞,用量宜轻不宜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