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古风泊客一席谈】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盛唐·李白·七言古诗】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拼音版: zuó yè wú zhōng xuě ,zǐ yóu jiā xìng fā 。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wàn lǐ fú yún juàn bì shān ,qīng tiān zhōng dào liú gū yuè 。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gū yuè cāng làng hé hàn qīng ,běi dòu cuò luò cháng gēng míng 。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huái yú duì jiǔ yè shuāng bái ,yù chuáng jīn jǐng bīng zhēng róng 。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rén shēng piāo hū bǎi nián nèi ,qiě xū hān chàng wàn gǔ qíng 。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jun1 bú néng lí gāo jīn jù xué dòu jī ,zuò lìng bí xī chuī hóng ní 。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jun1 bú néng xué gē shū ,héng háng qīng hǎi yè dài dāo ,xī tú shí bǎo qǔ zǐ páo 。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yín shī zuò fù běi chuāng lǐ ,wàn yán bú zhí yī bēi shuǐ 。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shì rén wén cǐ jiē diào tóu ,yǒu rú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 。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yú mù yì xiào wǒ ,wèi yǔ míng yuè tóng 。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huá liú quán qú bú néng shí ,jiǎn lǘ dé zhì míng chūn fēng 。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shé yáng 》《huáng huá 》hé liú sú ,jìn jun1 tīng qín wǎng 《qīng jiǎo 》。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bā rén 》shuí kěn hé 《yáng chūn 》,chǔ dì yóu lái jiàn qí pú 。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huáng jīn sàn jìn jiāo bú chéng ,bái shǒu wéi rú shēn bèi qīng 。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yī tán yī xiào shī yán sè ,cāng yíng bèi jǐn xuān bàng shēng 。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céng cān qǐ shì shā rén zhě ?chán yán sān jí cí mǔ jīng 。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yǔ jun1 lùn xīn wò jun1 shǒu ,róng rǔ yú yú yì hé yǒu ?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kǒng shèng yóu wén shāng fèng lín ,dǒng lóng gèng shì hé jī gǒu !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yī shēng ào àn kǔ bú xié ,ēn shū méi láo zhì duō guāi 。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yán líng gāo yī hàn tiān zǐ ,hé bì cháng jiàn zhǔ yí shì yù jiē 。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dá yì bú zú guì ,qióng yì bú zú bēi 。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hán xìn xiū jiāng jiàng guàn bǐ ,mí héng chǐ zhú tú gū ér 。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jun1 bú jiàn lǐ běi hǎi ,yīng fēng háo qì jīn hé zài !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jun1 bú jiàn péi shàng shū ,tǔ fén sān chǐ hāo jí jū !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shǎo nián zǎo yù wǔ hú qù ,jiàn cǐ mí jiāng zhōng dǐng shū 。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作品介绍]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倾诉自己怀抱的抒情诗,揭露了当时朝廷小人得志,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反遭谗毁的现象,表示要超脱荣辱穷达之念,像严光、范蠡那样飘然隐居。此诗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描写王十二雪夜独酌、怀念远人(李白)的情景;十一至十九句为第二段,揭露当时权贵当道,专横跋扈,正直的读书人却被排斥,明为王十二实亦为己鸣不平;二十至三十三句为第三段,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揭露当时是非不明、邪正不分的社会现实,抒写自己曲高和寡,遭人谗毁的悲愤;最后十八句为第四段,慨言荣辱穷达之不足论。全诗长达五十一句,主题集中,层次井然,语言犀利,比喻生动,其抒情具有针对现实的议论性,显示出李诗的鲜明个性。 [注释] 1、王十二:生平不详。王曾赠李白《寒夜独酌有怀》诗一首,李白以此作答。 2、子猷:即王子猷。《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此以子猷拟王十二。 3、中道:中间。流孤月:月亮在空中运行。 4、苍浪:即沧浪。王琦注:“沧浪,犹沧凉,寒冷之意。”这里有清凉的意思。河汉:银河。 5、长庚:星名,即太白金星。《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古时把黄昏时分出现于西方的金星称为长庚星。 6、玉床:此指井上的装饰华丽的栏杆。 7、狸膏:用狐狸肉炼成的油脂,斗鸡时涂在鸡头上,对方的鸡闻到气味就畏惧后退。金距:套在鸡爪上的金属品,使鸡爪更锋利。 8、“坐令”句:王琦注:“玄宗好斗鸡,时以斗鸡供奉者,若王准、贾昌之流,皆赫奕可畏”。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 9、哥舒:即哥舒翰,唐朝大将,突厥族哥舒部人。曾任陇右、河西节度使。《太平广记》卷四九五《杂录》:“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之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尽,更筑两重濠。’”西屠石堡:指天宝八载哥舒翰率大军强攻吐蕃的石堡城。《旧唐书·哥舒翰传》:“吐蕃保石堡城,路远而险,久不拔。八载,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众委翰总统攻石堡城。翰使麾下将高秀岩、张守瑜进攻,不旬日而拔之。上录其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与一子五品官,赐物千匹,庄宅各一所,加摄御史大夫。” 10、紫袍:唐朝三品以上大官所穿的服装。 11、不直:不值得。“直”通“值”。宋黄昇《酹江月》词:“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 12、明月:一种名贵的珍珠。《文选》卷二九张协《杂诗十首》之五:“鱼目笑明月”。张铣注:“鱼目,鱼之目精白者也。明月,宝珠也。”此以鱼目混为明月珠而喻朝廷小人当道。 13、骅骝(huá liú):骏马,此喻贤才。 14、蹇(jiǎn)驴:跛足之驴,此喻奸佞。 15、折扬、黄华:古代俗曲。黄华又作皇华、黄花。《庄子·天地》:“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华》则嗑然而笑。”成玄英疏:“《折杨》、《皇华》,盖古之俗中小曲也,玩狎鄙野,故嗑然动容”。 16、清角:曲调名。传说这个曲调有德之君才能听,否则会引起灾祸。据《韩非子·十过》载:春秋时晋平公强迫师旷替他演奏《清角》,结果晋国大旱三年,平公也得了病。 17、巴人:即《下里巴人》,古代一种比较通俗的曲调。阳春:即《阳春白雪》,古代一种比较高雅的曲调。 18、奇璞(pú):珍奇的美玉。“璞”是内藏美玉的石头。《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名曰和氏之璧”。 19、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贝锦:有花纹的贝壳,这里比喻谗言。《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太甚。”两句意为:谈笑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被进谗的人作为罪过进行诽谤。 20、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战国策·秦策二》:“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姓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一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21、伤凤鳞:《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史记·孔子世家》:“鲁哀公十四年春,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叹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 22、董龙:《资治通鉴》卷一OO晋纪穆帝永和十二年:“秦司空王堕性刚毅。右仆射董荣,侍中强国皆以佞幸进,堕疾之如仇。每朝见,荣未尝与之言。或谓堕曰:‘董君贵幸如此,公宜小降意接之。’堕曰:‘董龙是何鸡狗?而今国士与之言乎!’”胡三省注:“龙,董荣小字。” 23、不谐:不能随俗。 24、恩疏:这里指君恩疏远。媒劳:指引荐的人徒费苦心。乖:事与愿违。 25、严陵:即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做皇帝后,严光隐居。帝亲访之,严终不受命(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 26、长剑拄颐:长剑顶到面颊。形容剑长。《战国策·齐策六》:“大冠若箕,修剑拄颐。”事玉阶:在皇宫的玉阶下侍候皇帝。 27、韩信:汉初大将,淮阴人。楚汉战争期间,曾被封为齐王。汉王朝建立后,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降为淮阴侯后,常称病不朝,羞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并列。 28、祢衡:汉末辞赋家。《后汉书》卷一一〇《祢衡传》:“祢衡……少有才辩,而气尚刚毅,矫时慢物……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29、李北海:即李邕。 30、裴尚书:即裴敦复,唐玄宗时任刑部尚书。李、裴皆当时才俊之士,同时被李林甫杀害。 31、五湖:太湖及其周围的四个湖。五湖去,是借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五湖的故事(见《史记·货殖列传》),说明自己自少年时代就有隐居之志。 32、弥:更加。钟鼎,鸣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人家的排场。这里代指富贵。 [译文] 昨天夜里吴中下了一场大雪,你像王子猷一样兴致勃发。 浮云万里环绕着青山,天空的正中游动着一轮孤月。 孤月沧凉清冷,银河清朗澄澈。 太白星晶莹明亮,北斗星错落纵横。 白霜洒地的夜晚你对酒思念起我,金雕玉塑的井台上冰冻峥嵘。 人生百年不过是飘忽瞬间,要痛饮美酒来渲泄万古的愁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效法斗鸡之徒,因谄谤获宠,鼻孔出气吹到天上的霓虹。 君不能学习那陇右武夫哥舒翰,跨马持刀,横行青海,血洗石堡,换了个紫袍英雄。 你只能在北窗下面吟诗作赋,纵有万言不如杯水顶用。 今世人听到诗赋皆掉头而去,就好像马耳边吹过一阵东风。 鱼目混珠之辈居然也来嘲笑我,夸说他们的才能与明月宝珠相同。 千里马屈身弓背不能饮食,却在春风里得意长鸣。 《折杨》和《黄华》这样的曲子才合流俗的口味,像《清角》这样的琴曲,晋平公怎配去听? 唱惯《巴人》曲的人怎肯应和《阳春》雅曲?楚国人从来就轻视珍奇的玉石。 黄金散尽却没交到知音,白发飘飘的读书人还是被人看轻。 一谈一笑之间想不到就变了脸色,接着就有苍蝇一样的小人罗织罪名。 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可是三进逸言还是使他的母亲震惊。 握住你的手告诉你心里话,对我来说,荣与辱早已是身外之物。 听说孔圣人还感伤过凤凰和麒麟,董龙这小子又是什么鸡和狗! 一生傲岸难与权贵相处,皇帝疏远,举荐徒劳,壮志难酬。 严子陵长揖不拜汉家天子,我又何必长剑拄着下巴去把皇帝侍候! 显达也不足贵,穷困也不足愁。 当年韩信羞与周勃、灌婴为伍,祢衡耻于交往屠沽小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在何处? 君不见裴尚书,三尺土坟上长满了蒿草荆棘! 年轻时我就想学习范蠡漫游五湖,看到这些更想远离富贵功名。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壹/ 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有一首《寒夜独酌有怀》的诗赠李白。李白这首诗是答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这已是李白二入长安以后的事。王琦《李太白年谱》天宝八载附考云:“是年六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拔之。白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 整体赏析《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首诗突出反映了李白反权贵精神。诗长、典故多,不太好懂,但要读懂。全诗可分四段:第一段:“昨夜吴中雪一一且须酣畅万古情”,主要写想象中王十二寒夜独自饮酒怀念自己的情景。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开头两句用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典故。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子猷住在吴地山阴,雪夜乘舟去访问好友戴逵,到了门前却不入而返,说是乘兴而去。到了那里潜发了怀念之情,兴尽而返,何必非要去见戴逵呢?王十二与王子猷同姓,前者寒夜怀友,后者雪夜访友,情境相同。这是用王子猷来比喻王十二,比喻这是一个有着美好兴趣的朋友。他忽然美好兴趣大发,一是看到了美景,一是怀念这位老朋友。这句意是,你像王子猷雪夜访好友戴逵那样想念着我,赠给我热情的诗篇。接下去六句是写王十二寒夜独自喝酒的夜景,环境写得很美。“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是说淡淡的云彩从青绿的山峰中飘过,一轮孤单的明月在碧蓝的中天运转。“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说孤月是那样凄冷,银河是那样清朗,北斗星交错闪烁,金星显得分外明亮。这四句是形容寒夜情况:天上万里无云,不仅有月亮、有天河,而且还有北斗星错落有致、长庚星很亮,这是指天上的愚斗。“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蝾。”床指井架栏杆。“玉、金”修饰性说法。这两句说,王十二怀念自己在寒夜里独自喝酒,屋外满地白霜,借着月色可以看到美丽光洁的井架栏杆周围已结下了厚厚的冰层。这段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飘忽”,非常快、迅速。是说人活在世间,很快就会度过自己有限的—生,姑且以畅饮来寄托万古不灭的情怀吧!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这段属叙事,指出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同时表明李白的态度。之后便是诗人自己抒情了。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一一有如东风射马耳”为第二段,写王十二的操行和在社会上所受的冷遇。抨击宠臣、权贵们斗鸡邀宠,杀戮邀功。“君不见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斗鸡”是盛唐时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唐玄宗时宫廷内盛行斗鸡,比胜负。由于宫中盛行这种东西,所以在王宫、贵族、达官贵人家里也相当盛行。由于斗鸡能升官发财,有些人就以斗鸡为业,甚至因善驯养斗鸡而能进皇宫取得荣华富贵。唐传奇中有篇《东城老夫传》,写的就是唐玄宗时斗鸡童贾昌的事(后世又出现斗“促织”的情景)。“狸膏”,狐狸油,鸡怕狐狸,斗鸡时用狐狸油涂在鸡的头上,对方鸡一嗅到气味就逃之夭夭。“金距”,指装在鸡爪上的芒刺,用来刺伤对方的鸡。这两句说,你不会学习那些专门钻营斗鸡耍弄小计的人,他们因斗鸡而得宠,气焰嚣张,飞扬跋扈。这是“一不学”。“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哥舒”指哥舒翰,他挎刀横行青海一带,因血洗石堡而晋升高位。哥舒翰唐玄宗时著名将领。天宝八年与土伯族作战,攻打石堡城时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死的人很多,哥舒翰因此而升官。“紫袍”,唐三品官以上的穿紫色袍。民歌有“哥舒夜带刀”。这句说,你不要靠着战争去厮杀而夺取个人的富贵。这是二不能学哥舒翰。以上四句一方面称赞了王十二的操守,一方面讽刺抨击了斗鸡与哥舒翰之辈,并且指责了宠信他们的唐玄宗。李白这样公开指责哥舒翰,认为他牺牲几万人的性命,夺取石堡城;与斗鸡邀宠一样,都是奉承统治者,以换取欢心的卑鄙勾当。这在当时是没有人敢做的。这两个“不能学”,都是用不正当途径来求取个人功名:一个纯粹是供皇上享乐;一个是穷兵黩武,戍边不止。这在李白看来都是不走正道,都是通过邪恶的途径来求取功名,所以不能走这样的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吟诗作赋”,作文。写了千言万语在这世上不值一杯淡淡的清水。世人听说你吟诗作赋,把头就转过去了。前四句写王十二不能取宠皇上,这四句说他连应有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成天关在屋里吟诗作赋,其实写的再多,也不值分文,因为世人根本不理踩他,就像是东风吹马耳,怎么吹也无动于衷。李白借写王十二,写了自己以及其它有志之士大致相同的性格、遭遇。 “鱼目亦笑我——谗言三及慈母惊”为第三段,揭露黑白不分,贤愚不辨的社会,暗示朝廷的不明,并抒发自己在遭受排挤、迫害的愤闷。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明月”,指月明珠。这两句用“鱼目混珠”这一成语,说那些鱼目般的世俗小人来讥笑我,还夸他们的贤能像夜明珠似的在世上是稀有的。“骅骝拳踞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骅骝”赤色的骏马,比喻贤能。“拳踞”不得伸展的样子。“蹇驴”瘸腿驴,比喻世俗小人。这两句是,在当今世上,良马般的贤能被压抑得不到温饱,而跛驴般的小人却一个个世运亨通。“《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折杨》《黄华》是古代流行的两首通俗歌曲。“晋君”,春秋时代的晋文公。“清角”相传皇帝所作歌曲,只能演奏给有才能的人听,《韩非子·十过》篇说,晋平公德薄,却强迫师旷为他演奏《清角》,招致了风雨大作,晋国大旱三年。这两句说,像《折杨》、《黄华》一类低级普通的歌曲,合乎世俗之人的胃口;晋平公竟然想欣赏高级、高尚的《清角》其不枉然。像晋君那样的人根本无法理解高尚、高级的乐曲。这里借晋君暗喻玄宗的无德,不任用贤德之士。这话说的比较激烈了。“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巴人”,指喜欢唱通俗歌曲的士人,《阳春》,阳春白雪,是高雅歌曲的名字。“奇璞”,珍奇的玉璞。这是用和氏献璞之事,讽刺玄宗不识人才。这两句说,世俗之人谁肯去唱和曲调高雅的《阳春白雪》,听说楚地从来就不识美玉。到这里李白写了两种情况:一个高尚的人、高尚的品格、高尚的才能,在这世上不被承认、不被肯定、不被理解,而那些低下的、卑贱的、不成其才的小人,反而被承认、被肯定、被容纳。他说这些话时那义愤不平之气相当强烈。所以有的地方等于冷嘲热骂。如“骅骝”两句,好马吃不饱不能有所作为,而那瘸腿驴却春风得意。以上八句侧重写贤愚不分的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以下六句侧重写黑白不分的情事,朋友交道沦丧,毁谤横行,谗毁之风盛行而抒发自己遭谗谏谤的感慨。“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散尽了黄金也不得与世人相交,身为儒生—辈子都被世俗社会所轻视。“一说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苍蝇”比喻谗人,“贝锦”比喻花言巧语。这都是用《诗经》典故,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闻之令人失色。“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这一典故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篇,曾参是孔子的门生,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在郑国时有个同姓的人杀了人,消息传到他母亲的耳朵里,她前两次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杀人,于是流言越来越多,最后她竟然信以为真,被吓的连忙扔下手中的织布梭,翻墙逃跑了。这里指谗言可畏。这两句说古代贤人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呢?接连三次的谣言,竟然让最信任他的母亲也受到惊吓。以上集中对世风进行批判,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 “与君论心握君手”至结尾,为第四段,表明谢决官场和仕途。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君”指王十二。这两句说,握着你的手,说句心里话吧,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了什么?“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凤麟”指凤凰,麒麟,古时认为是祥瑞之物,孔子曾为凤鸟不至,麒麟被获而伤感,以为自己是生逢乱世,理想落空;董龙是前秦右仆射董荣(小半龙)以谄媚皇上而得宠,这里指玄宗的宠臣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这两句说孔圣人尚且因生不逢时理想难成而忧伤,何况自己呢?最可恨董龙之辈靠媚上而得宠,真是令人不耻的鸡狗。这句谈的是社会权要人物,下边又把自己的念头转到皇帝那里。“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谐”谐调,“恩疏媒劳”借《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媒劳”,引荐我的人是徒劳。把我向朝廷、皇帝引荐的人白费了力气。说自己虽被荐举入都,却渐疏于玄宗。“乖”不顺利。“志多乖”,自己志愿不能实现。这两句说,自己生性高傲苦于和世俗不谐调,身被举荐又不被皇上赏识,使胸怀大志无法实现。“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严陵”严子陵的简称。严子陵青年时与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光武帝继位后,他不愿称臣,仍以朋友之礼相见,长揖而不肯下拜。这两句说,当年严子陵既然可以和汉天子平礼相处,我们何必—定要插配佩剑站在玉阶前侍奉皇帝呢?对皇帝虽说的不那么暴怒、十分尖刻,可这话里却委婉表示出对皇帝的不满。那骨子里的傲气,表现得很充分。作者以严子陵自喻,表明无心于朝政,“达也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照映了“荣辱于余亦何有”一句,说,自然做官不见得高贵,做不得官也就不值得忧伤了,为什么?“韩信羞将绛灌比,弥衡耻逐屠沽儿”,“韩信”,汉初诸侯王。“绛灌”,汉初淮阴侯周勃和颖阴侯灌婴。刘邦先封韩信为齐王,后又封楚王,有人告韩信谋反,被降为淮阴侯,与周勃、灌婴同爵,韩信不服,羞于灌、绛同列。“祢衡”东汉末人,有人问他与陈长文等人的交往情况,他轻蔑地说,我哪里肯轻意尾随屠沽儿呢?屠沽儿指杀猪、卖酒的人,封建士大夫以为下贱的人。这两句说,韩信因与绛灌同列而感到羞惭,祢衡以追随下贱的人为耻辱。这里李白自比韩信、祢衡,表示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君不见李北海,英雄豪气今仍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李北海”指玄宗时北海太守李邕。裴尚书,指曾任刑部尚书的裴敦复。他们都被忌贤妒能的李林甫所杀,作者十分感慨地说:你不见在李林甫的屠刀下,李北海当年杰出的作风和豪爽的气度已荡然无存;裴尚书的土坟上已长满了高高的青蒿和荆棘。作者对李林甫之流迫害贤能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同时紧承上两句,欲感到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后果,引出了最后两句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五湖”指太湖、兆湖、鄱阳湖、青草湖、洞庭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打败吴国,退隐五湖。李白用这典故,说明自己无心仕途。“钟鼎”指代高官厚禄。这最后两句表明自己决心说:我早年早有浪迹江湖之意,见到李北海、裴尚书的悲惨遭遇,更加坚定了辞绝宦途的决心。 在这一段里李白从多方面揭示了辞绝宦途的原因,如对荣辱穷达的看法,傲岸不屈的性格,生不逢时,免遭迫害等等,其中核心是对腐败政治的不满,不甘作权贵的奴仆,与他们同流合污。李白的傲岸正是表现对当时权贵的蔑视,他揭露了权贵们肮脏的灵魂和血腥罪行,怒骂他们是鸡狗。诗人这种襟怀磊落,放荡无羁的精神,给这首诗披上一层夺目的光彩。 名家点评 北宋乐史《李翰林集序》曰:“白有歌云:‘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盖叹乎有其时而无其位。呜呼!以翰林之才名,遇玄宗之知见,而乃飘零如是。” 元代萧士赟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按此篇造语叙事,错乱颠倒,绝尤伦次,董龙一事尤为可笑。决非太白之作,乃先儒所谓五季间学太白者所为耳。”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鱼目”句入己。“楚地”句以上学。“谗言”句以上世情。“与君”句合。 现代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乐史、吕缙叔皆宋初人,而及见之,似非五代间人所可伪造。”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云:此诗萧士赟以为伪作,严沧浪断为太白作,余从严说。严云:“青天中道流孤月”,是写其心胸。严沧浪曰:感愤放达,不妨纵言之。世以为五季间学太白者,非知太白者也。 佚名 贰/ 一、抒情长诗具有明显针对现实的议论性。 这是李白写的感情非常激烈的一首抒情长诗。在李白的作品中,这首诗以对现实的猛烈批判而著称。诗中对于沿着邪径而晋身,庸才得志,坏人擅威作福,谗谤得逞,贤才遭嫉害等黑暗的政治现实所作的抨击,是极为尖锐的。它虽有强烈的批判性但仍然是一首抒情诗。它抒发的是对个人遭受压抑的无比愤懑。诗中以个人的真实价值无从实现作为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在指斥现实中表现了蔑视一切的自负和骄傲,或嘲讽,或怒骂,恣意挥斥,感情狂放。 该诗的抒情具有明显针对现实的议论性。虽属议论,却不做抽象的说理,而是用大量的典故作比喻去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印象、感受、情绪、态度。所以读该诗时必对典故要熟悉、理解,然后才能体会到此典在该诗中的作用。 这首诗以议论式的独白为主,重在揭示内心世界,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感情的表达方式,是一种爆发的、奔放的,即使抒发受谗言遭诽谤、壮志难伸的愤闷之情,也是激情如火,浩气如虹。从“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突然爆发开始,随即一个个比喻滚滚而下,滔滔不绝,如江河奔泻。到结尾处,又以“少年早欲五湖去”的飘然远去而使激动的感情归于平静,好像江河入海,奔涌之势虽已消歇,却进入一个更为开放广阔的境界,那就是求得个人自由的一种境界。该诗突出表现了李白粪土王侯,浮云富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反权贵的精神。诗中也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李白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在该诗中得到集中的表现。 这首诗写到了自己的失意,但并未把眼光放在个人得失上,而是注视着整个政治局势和社会现实,并对那些喧赫一时的人物予以抨击。他赞扬王十二,同时也以极大的悲愤揭露了政治的黑暗。斗鸡媚上和开边邀功者都兼尚荣宠,而正直的才能之士却闲置不用,一点社会地位都没有。诗人不仅对那些宠臣表示蔑视,对于宠信他们的唐玄宗也给予了指责。李白在诗中控诉政治的黑暗,李邕、裴敦复那样正直的人,惨死在奸相李林甫手中。王十二和自己遭到社会的冷淡诽谤,找不到正直出路,而那些斗鸡媚上的幸臣权贵是“鸡狗”,耻于他们为伍。李白激愤地说:“—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表示“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他表示要永远离开这丑恶的政治现实,同这恶浊的世道永远决裂。 李白这种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的精神,在山水描写中表现的也很突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他所写的江河奔腾千里不可阻挡的形象,他所描写的那种“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也都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在李白的隐逸求仙和饮酒的诗中也表现了这种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的精神,他认为人间是污浊的,政治是黑暗的,不自由的,只有到山林、仙境和醉乡中才能得到解放和自由。如《将进酒》一诗,他借酒来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具有积极反抗束缚的情绪。诗开头先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一泻千里的江河来表现自己冲破束缚,奔放不羁的热情。他慨叹“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面对理想与现实无法解脱的矛盾,李白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却只能放任饮酒作乐,追求个人解脱,用酒来浇铸那心头的万古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更是明白道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说自己忧愁像流水那样悠长而不可断绝,人生艰难只有驾着一叶扁舟遨游江湖这一条出路了,是强烈的愤闷不平逼迫他与不称意的社会决裂,去浪迹江湖,啸傲山林。可以说,就是那些求仙隐逸的作品,也是对黑暗社会的消极反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李白浪漫主义也有局限,主要表现在:—是李白具有反抗的—面又有妥协的一面,既是清高的,又是庸俗的,他以个人的傲骨去对付权贵的气焰,力量难免软弱。第二,李白所要求的自由,仅仅是他个人的自由,因此只能向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去找那些暂时的麻醉,他在作品中不免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悲观厌世和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佚名 叁/ 李白的朋友王十二写了一首题为《寒夜独酌有怀》的诗赠给李白,李白便写了这首答诗,酣畅淋漓地抒发情怀。 佚名 肆/ 这首酬答诗写于天宝四载(747)作者遭谗被逐后。李白的朋友王十二写了题为《寒夜独酌有怀》的诗送给李白,李白写了这首诗作答。 开篇借助原诗和想象写王十二寒夜独酌怀友的情景,以及诗人和王十二的品格与友谊。“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用东晋名士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典故。王十二独酌怀友,情同子猷,品德亦子猷之流亚。然而,子猷访戴,冒雪乘船,王十二怀友,仅仅是寒夜。诗人李白用“万里浮云卷碧山”七字,于是变雪天为晴天。化用典故,扣紧原唱,挥洒赓和,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幅精妙绝伦的青天孤月怀友图。可能是“子猷佳兴发”而感动了上天罢,把那万里碧山似的浮云收卷,在中道露出青天,流动着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以下四句承接“卷碧山”而细细描绘,工笔淡彩,造境佳美。有境若此,诗人忍不住要向好友倾诉情怀:“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既承前文的“怀余对酒”,以收束第一部分寒夜独酌怀友,又领起第二部分酣畅抒发万古情,使前后紧相联系。 李白的万古情怀的内涵是丰富的,意蕴是深邃的,既有怀才不遇之悲,又有忧谗畏讥之愤;既有壮志难酬的自我意识,又有忧国忧民的群体意识。其忧愁幽思,择其大者,可有三端: 一曰朝政腐败,夙愿难酬。诗人在“酣畅万古情”伊始,突兀地插进贾昌、哥舒翰之事,看似与诗之本旨无关,其实至关重要。这正是诗人忧愤之最大者,是所以忧愁的背景和前提。诗人连用两个“君不能”以鄙睨贾昌、哥舒翰的卑劣行径,以揭櫫玄宗的朝政腐败。“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不是用典,而是述当朝实事。陈鸿《东城老父传》载:玄宗嗜斗鸡之戏,开元间童子贾昌善养斗鸡,深得玄宗宠爱,号“神鸡童”。“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李白在《古风》(其二十四)中曾愤愤然抨击之: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两句则是抨击哥舒翰西屠吐蕃石堡城以邀名爵。当时的歌谣说: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尽,更筑两重壕。”凶悍如哥舒者加官晋爵,荫及子孙,这是多么丑恶的血淋淋的现实!诗人对此,只用“君不能学哥舒”六字,可谓一笔扫尽,横绝千古。在这种污浊的社会之中,在如此腐败的政治之下,“吟诗作赋”,杯水不值,诗人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哪得施展。细加寻味“万言不值一杯水”之“万言”,也不应仅仅理解为吟诗作赋,还应看作包括诗人的“上书”在内。可这些诗、赋、书又有谁人理解呢? “世人闻之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这“马耳东风”之比,直如“对牛弹琴”,深刻、通俗、生动,诗人之忧愤,令人惋惜,令人同情。 二曰黑白颠倒,怀才不遇。李白胸怀奇才,征召后供奉翰林,身居散职,他深深地感到失望。自“鱼目亦笑我”至“楚地犹来贱奇璞”八句,以对比的手法,将“鱼目”与“明珠”; “骅骝”与“蹇驴”;大声不入耳者听《折杨》、《黄华》嗑然而笑;德薄之君听《清角》慄然而恐;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两两相对,错落比附,把世人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社会现实刻画得入木三分。最后沉痛地说: “楚地犹来贱奇璞”,诗人怀奇才而不遇明主,明珠投暗,骅骝拳跼,不亦悲夫! 其三,遭谗被谤,世态炎凉。诗人说: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这看似泛指,其实是特指。据今人考证,稍后于李白的魏颢曾为李白集作序,序中有“以张垍谗逐”语。张垍是玄宗爱婿,为翰林学士。他见李白以文才为玄宗所赏遇,因而产生嫉妒之心,是很可能的。魏序作于肃宗时,张垍已因投降安史乱军而获罪,故魏颢敢于直斥其名。又《松窗录》载,高力士挟脱靴之怨,摘《清平调》中“可怜飞燕倚新妆”之句以激杨玉环之事,也是一种流传颇广的说法。郁贤皓《李白与张垍交游新证》,也指出李白与张垍有交往,张垍进谗,正是诗中所谓“千金散尽交不成”也。另外,诗人说:“一谈一笑失颜色。”可见进谗者是把李白平时的言笑失态,也当成了罪状加以谗毁,足证进谗者与李白过从较密。而“贝锦”,一典出自《诗·小雅·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也露出高力士进谗之端绪。诗人无辜被谣诼,世态炎凉,一至于此,其悲、其愤,曷可言哉!而王十二是李白的好友,对李白的境遇似有同感,李白之所以如此倾心吐胆地畅叙,有由然矣。 在向好友畅叙情怀之后,诗人表达了他对人生荣辱的态度和自己的打算。“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老友握手谈心,披露胸怀,说自己置荣辱于度外而耻为伍于小人。诗人说:象孔子那样的古圣先贤,还伤感不能遭逢盛世实现理想呢(“孔圣犹闻伤凤麟”),何况我们呢?尽管如此,诗人的感情还是难以平抑,“董龙更是何鸡狗”,用北朝秦司空王堕骂董龙事,责骂见利忘义的小人鸡狗不如。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仍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的慨叹!接着以严陵、韩信、祢衡自况。此三人,或高隐、或奇才、或豪士,诗人以之自比,正表现其傲岸不屈而又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这一段议论穷通,感情自由奔放,浩然正气,激荡于天地之间。至此诗人达到了自我的复归,消除了失落感。这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是认识了现实黑暗后的升华。 最后,诗人以前不久被奸相李林甫所杀害的北海太守李邕和刑部尚书裴敦复为例,证明当朝贤愚不分,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已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诗人告诉好友王十二: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他要远离金阙,浪迹江湖了。这结尾几句,诗人连用两个“君不见”,与前面的“君不能”、“与君论心”递相承接,使畅叙者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切,畅叙的气氛更加热烈。这放言无忌、磊落光明的襟怀,使全诗大放异彩。 这首诗自述生平,叙事抒情,浑然一体,前因后果,联系紧密。元代萧士赟说: “此篇造语叙事,错乱颠倒,绝无伦次”,并断言“决非太白之作”,是毫无道理的。 青莲自翰林被放还山,因不能无怨望,然其诗尚不甚露怼憾之意,……《答王十二寒夜独酌》云: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赠宋少府》云:“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白玉栖青绳,君臣忽行路。”皆不过谓无罪被谤而出 耳。(赵翼《瓯北诗话》卷一) “鱼目”句入己。“楚地”句以上学。“谗言”句以上世情。“与君”句合。 佚名 伍/ 这是李白诗歌中的长篇名作之一,是李诗成熟高峰时期的作品,作于天宝八载(749)之后,客居金陵时期,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酬答友人之诗。王十二,弟兄间排行十二,名字和生平不详,从诗中内容来看,王十二也是一个磊落英才,与李白有着深厚的情谊。 一场纷飞的江南大雪,触发了王十二的豪情逸兴,他多么想与好友李白雪夜围炉畅饮啊,可是觅而不得,于是对雪作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诗寄赠。李白就作此诗作为酬答。诗中将多年来郁积在心底的愤懑和牢骚一齐排遣出来,指陈时事,抨击黑暗,笑傲王侯,浮云富贵,挥斥幽愤,痛快淋漓,充溢着一股怀才不遇的勃郁不平之气。 全诗长达五十一句,细绎诗意,明显可将全诗分成四个段落。 ①第一段,从“昨夜吴中雪”至“且须酣畅万古情”,共十句。 设想王十二寒夜怀念自己的情景,领起全诗,为下面倾心畅抒情怀奠定感情基调。“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开头两句,用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故事,将时间、地点、环境的交代巧妙地融化在典故中,简洁蕴藉,出神入化。以王子猷比王十二,以戴逵自比,又显得别有一番风流情趣。接着四句,“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描写寒夜的景色。浮云碧山,青天孤月,沧浪河汉,北斗错落,从黄昏一直到天明,景中烘托和寄寓着豪达之士卓荦不羁的生活态度和孤高霜洁的品格节操。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我之境,以物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李诗名篇多能创造不平凡的氛围,以表现“奇之又奇”的境界。“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传神地想象出王十二寒夜独酌的环境,感情真挚,气象奇伟。“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诗人笔锋一转,直抒胸臆。对上承接“怀余对酒”,对下开启汹涌而至的万古情怀的闸门。自然地过渡到第二段。 ②从“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至“有如东风射马耳”九句为第二段。 诗人以愤怒的笔触,直刺时事,揭露权贵专横跋扈、志士寒窗孤寂的黑暗现实,点明共同的遭遇是两人引以为知己的基础。“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诗人连用两个“君不能”,形成排比的气势,声声赞美王十二正直高洁的人品。 前人都认为此四句,是告诫王十二之辞,其实不然。这里的“君不能”犹言“君不会”,王十二乃一介书生,是个正直之士,对斗鸡徒与黩武者也是深恶痛绝的,故李白谓其不善于取悦统治者。斗鸡小儿们挖空心思,不择手段邀胜请宠。 “狸膏”指用狐狸的油脂熬成的膏,《尔雅翼》:“斗鸡,私取狸膏涂其头,辄斗无敌。此非有厌胜,特是狸能捕鸡,异鸡闻狸之气则畏而走。”金距,带锯齿的铁片,在斗鸡时缚在鸡足上,可以增大杀伤力。《吕氏春秋》云:金距,施金芒于距也。“坐令鼻息吹虹霓”,他们鼻子里的呼吸简直可以冲到天上干扰彩虹,极言斗鸡徒的得势气焰,勾勒出一幅小人得志猖狂嘴脸。李白另有《古风》“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可参证。当时玄宗骄宠斗鸡小儿贾昌之流,所以民间谚语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第二个“君不能”,是针对玄宗的不义战争而言。《旧唐书·哥舒翰传》记载,天宝八载(749),哥舒翰以数万唐军的生命为代价,强克在青海地区的石堡城,擒吐蕃四百余人,屠杀全城百姓。又载,歌舒翰因克石堡有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加摄御史大夫。紫袍,指三品以上官服。哥舒翰以残忍凶悍换取紫袍,西鄙人歌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尽,更筑两重濠。”所有这些行径,都是为仁人志士所鄙弃的,王十二也不善于干这样的事。 王十二既不会斗鸡取悦统治者,又不会屠杀边疆人民取得高官厚禄,那王十二会什么呢?李白诗中接着说:“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王十二只会在北窗下吟诗作赋,可是纵有诗赋万言,它的价值连一杯水都不如,世人听了只把头一扭,就象东风吹进马耳一般,无动于衷,毫不关心。诗人悲慨王十二白首下帷,不被世人理解的境遇,寄寓着无限同情。而王十二的这种境遇,岂不正是诗人自己的遭遇吗?于是由别人推及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在胸中翻腾起伏,蓄积起更大的感情气势,化作狂波巨澜,冲决而下,诗就转入第三段。 ③第三段,从“鱼目亦笑我”至“谗言三及慈母惊”十四句。 抒发愤慨不已的情感,抨击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小人得志,贤才受辱的黑暗现实,为自己遭到谗毁和诬陷的不幸大鸣不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明月,珍珠名,即明月珠。那班庸碌无能之辈居然也耻笑我,自称他们与有才德的人一样。真是鱼目混珠,贤佞不分!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千里马屈伏在马厩里受饥挨馁,而跛足的驴子却在春风中得意长鸣,这里比喻贤人被贬斥受屈辱,奸佞小人窃取高位,气焰嚣张。“《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折杨》、《黄华》都是古代流行的俗曲,《庄子·天地篇》:“大声不入里耳,《折杨》、《黄华》则嗑然而笑。”“清角”典出《韩非子·十过篇》:春秋时晋平公很昏庸,却强迫师旷为他演奏清角,结果,晋国大旱三年,晋平公也得了病。二句意思是说:只有《折杨》、《黄华》等曲调符合流俗,而昏君听清角,结果反而带来灾难。“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这里用两个典故。前句用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句用《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先后三次向三位楚王献璞玉,前二次都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砍去双足。第三次使人剖璞,果得宝玉。诗人悲叹世俗只爱唱《下里》、《巴人》那样的俚语俗曲,谁肯去附和《阳春》、《白雪》那样高雅的曲调?统治者历来把奇璞当石头,不识宝玉,这里显然是比喻统治者只会起用庸碌之徒,而不识杰出人才。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两句,诗人感叹世风的浇薄势利。想当初诗人曾慷慨解囊,高歌“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为“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可是,他想不到如今黄金挥尽,朋友难交。自己一辈子读书作赋,却被人轻视。世道实在太肮脏啊!接着,诗人又悲慨自己遭谗受逐的不幸:“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前二句意思是说,对待权贵稍有不敬,不以笑脸相迎,奸佞小人就制造谣言。罗织罪状。苍蝇,典出《诗经·小雅》:“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李白诗中经常说:“青绳易相点,白雪难同调”(《翰林读书言怀》);“楚国苍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行》),等等。贝锦,典出《诗经·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太甚”。都是说小人进谗。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典出刘向《新序·杂事》:春秋时,曾参在郑国,一个和他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去告诉他母亲,先后二次母亲都不相信,但到第三次她就相信了。当时曾母正在织布,她扔下机梭,越墙逃走。这里意思是说曾参并没有杀人,可是最信任儿子的慈母听了三次报告,还是相信谣言而逃走了,可见谗言的可怕。诗人亲身遭受谗逐,所以对小人进谗深恶痛绝。李白在不少诗中曾指斥当时统治者不分贤愚,颠倒是非:“珠玉买歌笑,糟慷养贤才”(《古风》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古风》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鸣皋歌送岑征君》)。在此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譬喻和用典,把被颠倒了的是非现象排列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铺张扬厉,历数小人得志猖狂,志士贤才受害的黑暗,衬现出诗人磊落??傺、纯洁高尚的人格力量。 ④“与君论心握君手”至“见此弥将钟鼎疏”十八句,是全诗的第四段。 写诗人睥睨富贵,笑傲王侯的气概,表达诗人轻视功名,寻求自由,看破世俗的情绪,最后决心全身远祸,归隐江湖,表示对黑暗现实的抗争。 “与君论心握君手,”论心握手,这是诗人与王十二的深情厚谊,只有他们知己之间才能披心沥胆,坦诚相见。面对丑恶现实,诗人敢说敢为,置荣辱于身外,傲然卓立,“荣辱于余亦何有?”诗意奇突,情感激愤。“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孔圣指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又《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因鲁人猎获麒麟而叹息曰:“吾道穷矣!”这句意思是说,被人们视为圣人的孔子尚且不得志,更何况自己呢! 也就是李白诗中说的:“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董龙”句,典出《晋书·苻生传》:十六国前秦宰相王堕性格刚直,不愿理睬小人董龙,有人劝王堕敷衍一下,王堕骂道:“董龙是何鸡狗,而令国士与之言乎?”诗人在这里矛头直指当朝权奸,表现出刚肠疾恶如仇,决不与小人合流的坚定意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行为的总结语。 李白一生傲岸颉颃,不屈己,不干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诗人高傲的个性,皇帝疏远他,荐举的人白白烦劳了一阵,自己的志向却被人看作乖戾不合时。可是,诗人还是坚持自己高士的人格:“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他要象当年严子陵对待汉光武那样,长揖不拜,何必一定要站在君门玉阶之下,长剑柱颐侍奉皇帝呢?因为诗人觉得“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做高官也不值得尊贵,处困境也不必悲伤,诗人超尘拔俗,一切都无所谓了。 接下二句“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当年韩信羞于与周勃、灌婴同列诸侯,祢衡更把当时名人陈群、司马朗看作宰猪卖酒之人,不愿与他们交往。诗人在这里自比韩信、祢衡,傲视权贵,蔑视礼教,不仅因为他要追求人格自由,更因为他自己的抱负根本不是当朝权贵们所可比拟的。接着,诗人笔锋又一转,犀利之笔直指黑暗时事:“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天宝六载,奸相李林甫杖杀北海太守李邕,逼死刑部尚书裴敦复。这两个人物在当时是众臣仰望的正直之士,与李白曾有深厚友谊。他们的被杀不仅使李白极为愤怒,而且朝廷上下都大为震恐。但权奸李林甫当道,人们敢怒不敢言。诗人在此悲愤地呼喊李北海的英风豪气不见,裴尚书的土坟长满蒿棘,这是对权奸的强烈控诉。 诗人深感正直的人不得善终,世道实在太黑暗了,终于又产生了退隐思想:“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五湖去”,典出《吴越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协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功成退隐,泛舟五湖。“钟鼎”,古代贵族家中饮食时鸣钟列鼎,这里借指富贵荣华。诗人少年时代就立志要象范蠡那样功成身退,如今看到世道如此艰险,朝廷政治如此腐败,更加把富贵荣华看得疏淡了,退隐思想弥加坚定。这既是诗人的自述志向,也可看作对王十二的规劝。诗写到此,话都讲完了,诗也就此结束,但愤慨的余音却仍在篇外回荡。全诗感情跌宕多变,骨气端翔,直抒胸中不平之气,痛快淋漓。尤见李白诗歌纵横捭阖、奇突不平的特色。可是,元、明二代的李诗注家萧士赟、朱谏、胡震亨等人都把此诗断为伪作。萧注云:“按此篇造语叙事错乱颠倒,绝无伦次,董龙一事尤为可笑,决非太白之作。”其实,如果抓住诗人抒情的特点,沿着诗人感情脉搏探索,不难理出此诗头绪,根本不存在“错乱颠倒,绝无伦次”的地方。 此诗抒情的最大特点是感情如火山喷发,强烈如注,跌宕起伏。意象跳跃不定,乍读似乎若断若续不相连;但仔细品味,就可看出意脉一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在句法上,以七言为主,又有五言交错,排句散句,交杂使用,也体现出多变的情韵,与诗人激烈变化的感情相吻合。清代方东树评李白诗说:“太白当希其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昭昧詹言》)说得很对,此诗的脉络确实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的。 佚名 陆/ 古诗提要: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倾诉自己怀抱的抒情诗,揭露了当时朝廷小人得志,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反遭谗毁的现象,表示要超脱荣辱穷达之念,像严光、范蠡那样飘然隐居。此诗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描写王十二雪夜独酌、怀念远人(李白)的情景;十一至十九句为第二段,揭露当时权贵当道,专横跋扈,正直的读书人却被排斥,明为王十二实亦为己鸣不平;二十至三十三句为第三段,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揭露当时是非不明、邪正不分的社会现实,抒写自己曲高和寡,遭人谗毁的悲愤;最后十八句为第四段,慨言荣辱穷达之不足论。全诗长达五十一句,主题集中,层次井然,语言犀利,比喻生动,其抒情具有针对现实的议论性,显示出李诗的鲜明个性。 此诗约作于天宝八载(749)。王十二,名不详。时李白好友北海太守李邕已于两年前被宰相李林甫陷害杖杀;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是年攻取吐蕃石堡城,士卒伤亡惨重,朝廷政治日益腐败,李白为国事忧虑,苦于自己被谗见逐,不能施展才能,恰遇友人王十二以《寒夜独酌有怀》诗见赠,乃答以此诗,抒写愤懑心情。 首段点题,想象王十二思念自己情景。次段谓王十二不会学斗鸡取悦皇上,不会屠石堡以邀功,虽能吟诗作赋,然无人赏识。第三段用种种比喻,揭露贤士被谗见斥,庸才春风得意,是非美丑颠倒。末段叙自己不计较荣辱穷达,一生傲岸,不事权贵,并对李邕、裴敦复之惨死表示沉痛哀悼。诗中夹叙夹议,以抒情贯串全诗,感情激愤。“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两句,深刻揭露才士被埋没之社会情况,历代传诵。 诗中人物地名: 哥舒即哥舒翰,唐代著名将领,两《唐书》有传。历任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右节度副使,鸿胪卿兼西平郡太守陇右节度使。天宝八载(749),以十万众攻下吐蕃占领的石堡城,伤亡惨重;玄宗录其功,加摄御史大夫。十一载,加开府仪同三司,十二载(753),进封凉国公,加河西节度使,不久封西平郡王。十三载,拜太子太保,又兼御史大夫。十四载冬,安禄山叛乱,洛阳陷落,拜哥舒翰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拒贼于潼关。十五载(756)六月,兵败被俘,后被杀。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云:“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即指天宝八载攻取石堡城事。又有《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哥舒大夫,即指哥舒翰。又《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云:“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即指天宝十四至十五载守潼关拒安禄山事。 裴尚书指裴敦复,曾为刑部尚书,故称。开元二十二年(734)正月在中书舍人任,天宝三载(744)以刑部尚书讨海贼,后贬淄川(即淄州)太守,天宝六载(747)与北海(即青州)太守李邕一起被李林甫陷害杖杀。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即指李邕与裴敦复被杖杀事。 石堡又名铁仞城,简称石城。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南。 五湖 ①先秦史籍记载吴越地区有五湖,后人说法不一:一说即太湖及其东岸游湖、莫湖、胥湖、贡湖;一说即胥湖、太湖、蠡湖、洮湖、滆湖;一说即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一说即太湖东岸贡湖、游湖、胥湖、梅梁湖、菱湖。从《国语·越语》和《史记·河渠书》看来,五湖最初当指太湖,以后又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湖泊。李白《悲歌行》有“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永王东巡歌》(其七)有“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赠韦秘书子春》有“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书情赠蔡舍人雄》有“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留别王司马嵩》有“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有“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有“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郢门秋怀》有“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越中秋怀》有“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云:“浮五湖”。《宣城吴录事画赞》云:“澹澹兮申五湖之澄明”。《大鹏赋》云:“杯观五湖”。②泛指湖泊。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吴中,泛指今江苏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平原一带。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三)有“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有“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青海,湖名,在今青海东北部,隋唐时汉与吐蕃常在此攻战。李白《关山月》有“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有“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佚名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盛唐·李白·七古] 昨夜吴中雪,子猷(yóu)佳兴发。 昨天夜里吴中下了一场大雪,你像王子猷一样兴致勃发。 子猷:即王子猷。此以子猷拟王十二。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浮云万里环绕着青山,天空的正中游动着一轮孤月。 中道:中间。流孤月:月亮在空中运行。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gēng)明。 孤月沧凉清冷,银河清朗澄澈。太白星晶莹明亮,北斗星错落纵横。 沧浪:这里有清凉的意思。河汉:银河。长庚:星名,即太白金星。古时把黄昏时分出现于西方的金星称为长庚星。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zhēng)嵘(róng)。 白霜洒地的夜晚你对酒思念起我,金雕玉塑的井台上冰冻峥嵘。 玉床:此指井上的装饰华丽的栏杆。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hān)畅万古情。 人生百年不过是飘忽瞬间,要痛饮美酒来渲泄万古的愁情。 君不能狸(lí)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ní)。 君不能狸膏金距效法斗鸡之徒,因谄谤获宠,鼻孔出气吹到天上的霓虹。 狸膏:用狐狸肉炼成的油脂,斗鸡时涂在鸡头上,对方的鸡闻到气味就畏惧后退。金距:套在鸡爪上的金属品,使鸡爪更锋利。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tú)石堡取紫袍。 君不能学习那陇右武夫哥舒翰,跨马持刀,横行青海,血洗石堡,换了个紫袍英雄。 哥舒:即哥舒翰,唐朝大将,突厥族哥舒部人。曾任陇右、河西节度使。西屠石堡:指天宝八载哥舒翰率大军强攻吐蕃的石堡城。紫袍:唐朝三品以上大官所穿的服装。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你只能在北窗下面吟诗作赋,纵有万言不如杯水顶用。 不直:不值得。“直”通“值”。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今世人听到诗赋皆掉头而去,就好像马耳边吹过一阵东风。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鱼目混珠之辈居然也来嘲笑我,夸说他们的才能与明月宝珠相同。 明月:一种名贵的珍珠。此以鱼目混为明月珠而喻朝廷小人当道。 骅(huá)骝(liú)拳跼(jú)不能食,蹇(jiǎn)驴得志鸣春风。 千里马屈身弓背不能饮食,跛足的驴子却在春风里得意长鸣。 骅骝:骏马,此喻贤才。蹇驴:跛足之驴,此喻奸佞。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折杨》和《黄华》这样的曲子才合流俗的口味,像《清角》这样的琴曲,晋平公怎配去听? 折扬、黄华:古代俗曲。黄华又作皇华、黄花。清角:曲调名。传说这个曲调有德之君才能听,否则会引起灾祸。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pú)。 唱惯《巴人》曲的人怎肯应和《阳春》雅曲?楚国人从来就轻视珍奇的玉石。 巴人:即《下里巴人》,古代一种比较通俗的曲调。阳春:即《阳春白雪》,古代一种比较高雅的曲调。奇璞:珍奇的美玉。“璞”是内藏美玉的石头。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黄金散尽却没交到知音,白发飘飘的读书人还是被人看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bàng)声。 一谈一笑之间想不到就变了脸色,接着就有苍蝇一样的小人罗织罪名。 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贝锦:有花纹的贝壳,这里比喻谗言。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chán)言三及慈母惊。 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可是三进逸言还是使他的母亲震惊。 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握住你的手告诉你心里话,对我来说,荣与辱早已是身外之物。 孔圣犹闻伤凤麟(lín),董龙更是何鸡狗! 听说孔圣人还感伤过凤凰和麒麟,董龙这小子又是什么鸡和狗! 伤凤鳞:《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一生傲岸难与权贵相处,皇帝疏远,举荐徒劳,壮志难酬。 不谐:不能随俗。恩疏:这里指君恩疏远。媒劳:指引荐的人徒费苦心。乖:事与愿违。 严陵高揖(yī)汉天子,何必长剑拄(zhǔ)颐(yí)事玉阶。 严子陵长揖不拜汉家天子,我又何必长剑拄着下巴去把皇帝侍候! 严陵:即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做皇帝后,严光隐居。帝亲访之,严终不受命。长剑拄颐:长剑顶到面颊。形容剑长。事玉阶:在皇宫的玉阶下侍候皇帝。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显达也不足贵,穷困也不足愁。 韩信羞将绛(jiàng)灌比,祢(mí)衡耻逐屠沽(gū)儿。 当年韩信羞与周勃、灌婴为伍,祢衡耻于交往屠沽小儿。 韩信:汉初大将,淮阴人。楚汉战争期间,曾被封为齐王。汉王朝建立后,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祢衡:汉末辞赋家。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在何处? 李北海:即李邕。 君不见裴(péi)尚书,土坟三尺蒿(hāo)棘(jí)居! 君不见裴尚书,三尺土坟上长满了蒿草荆棘! 裴尚书:即裴敦复,唐玄宗时任刑部尚书。李、裴皆当时才俊之士,同时被李林甫杀害。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dǐng)疏。 年轻时我就想学习范蠡漫游五湖,看到这些更想远离富贵功名。 五湖:太湖及其周围的四个湖。五湖去,是借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五湖的故事(见《史记·货殖列传》),说明自己自少年时代就有隐居之志。弥:更加。钟鼎,鸣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人家的排场。这里代指富贵。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写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的诗赠李白。李白这首诗是答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是大诗人遭谗被逐后。这是一首情绪激烈的抒情长诗。 按诗文内容,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思友。从诗首“昨夜吴中雪”至“且须酣畅万古情”。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昨天夜里吴中下了一场大雪,你像王子猷一样兴致勃发。 这里引用了王子猷“访“戴不见戴的故事。 子猷:即王子猷。名,徽之,字子猷。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雪夜访戴》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作品,选自《世说新语·任诞》。这是一篇记述日常生活小事的小品文,通过写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体现了王子猷潇洒率真的个性,也反映了东晋土族知识分子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文章语言简练隽永,人物刻画形神毕现,气韵生动。“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此首联以王子猷比王十二,以戴逵自比。表达了彼此惬意自在且深情的交谊。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浮云万里环绕着青山,天空的正中游动着一轮孤月。孤月沧凉清冷,银河清朗澄澈。太白星晶莹明亮,北斗星错落纵横。 中道:中间。流孤月:月亮在空中运行。沧浪:这里有清凉的意思。河汉:银河。长庚:星名,即太白金星。古时把黄昏时分出现于西方的金星称为长庚星。 月亮在古诗当中常有怀人之意。更表达了大诗人自己孤高霜洁的品格节操。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白霜洒地的夜晚你对酒思念起我,金雕玉塑的井台上冰冻峥嵘。 玉床:此指井上的装饰华丽的栏杆。首句题外话。大诗人的名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即指井台,而非睡床。 此联是大诗人想象友人王十二喝酒思念自己的场景。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人生百年不过是飘忽瞬间,要痛饮美酒来渲泄万古的愁情。 承上启下之句。 第二段:悲己。从“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至“有如东风射马耳”。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君不能狸膏金距效法斗鸡之徒,因谄谤获宠,鼻孔出气吹到天上的霓虹。君不能学习那陇右武夫哥舒翰,跨马持刀,横行青海,血洗石堡,换了个紫袍英雄。 狸膏:用狐狸肉炼成的油脂,斗鸡时涂在鸡头上,对方的鸡闻到气味就畏惧后退。金距:套在鸡爪上的金属品,使鸡爪更锋利。哥舒:即哥舒翰,唐朝大将,突厥族哥舒部人。曾任陇右、河西节度使。西屠石堡:指天宝八载哥舒翰率大军强攻吐蕃的石堡城。紫袍:唐朝三品以上大官所穿的服装。 此两联看似提醒告诫友人,实则赞誉了友人跟自己的志同道合,愤懑当今朝政充斥的是溜须小人和穷兵黩武之人。实际也是暗自讽刺了被小人们包围且喜之的唐玄宗。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你只能在北窗下面吟诗作赋,纵有万言不如杯水顶用。今世人听到诗赋皆掉头而去,就好像马耳边吹过一阵东风。 不直:不值得。“直”通“值”。 此两联看似讽刺,实则悲己,更是为友人与自己不值! 愤懑之意在此积淀而欲喷薄而出。 第三段:抨击。从“鱼目亦笑我”至“谗言三及慈母惊”。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鱼目混珠之辈居然也来嘲笑我,夸说他们的才能与明月宝珠相同。 明月:一种名贵的珍珠。此以鱼目混为明月珠而喻朝廷小人当道。 那班庸碌无能之辈居然也耻笑“我”(“我们”),自称他们与有才德的人一样。真是鱼目混珠,贤佞不分!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千里马屈身弓背不能饮食,跛足的驴子却在春风里得意长鸣。 骅骝:骏马,此喻贤才。蹇驴:跛足之驴,此喻奸佞。 此联比喻贤人(大诗人与王十二等)被贬斥受屈辱,奸佞小人却窃取高位,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悲愤,莫过于此;黑暗,莫过于此。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折杨》和《黄华》这样的曲子才合流俗的口味,像《清角》这样的琴曲,晋平公怎配去听?唱惯《巴人》曲的人怎肯应和《阳春》雅曲?楚国人从来就轻视珍奇的玉石。 折扬、黄华:古代俗曲。黄华又作皇华、黄花。清角:曲调名。传说这个曲调有德之君才能听,否则会引起灾祸。巴人:即《下里巴人》,古代一种比较通俗的曲调。阳春:即《阳春白雪》,古代一种比较高雅的曲调。奇璞:珍奇的美玉。“璞”是内藏美玉的石头。 “《清角》”典出《韩非子·十过篇》:春秋时晋平公很昏庸,却强迫师旷为他演奏清角,结果,晋国大旱三年,晋平公也得了病。 “《巴人》”、“《阳春》”典出宋玉《对楚王问》(《古风泊客》第一辑《文言文经典第七十三篇》)“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奇璞”典出《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先后三次向三位楚王献璞玉,前二次都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砍去双足。第三次使人剖璞,果得宝玉。 此两联既讽世道之庸俗黑暗,更讽皇家暨当政者只会起用庸碌之徒进谗之辈,而不识贤人、杰出人才(大诗人及王十二等)。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黄金散尽却没交到知音,白发飘飘的读书人还是被人看轻。一谈一笑之间想不到就变了脸色,接着就有苍蝇一样的小人罗织罪名。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可是三进逸言还是使他的母亲震惊。 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贝锦:有花纹的贝壳,这里比喻谗言。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 此三联都是悲己一生之不幸:“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即黄金挥尽,朋友难交;“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即一旦被当政者所轻视甚至被逐,奸佞小人们马上翻脸不认人,甚至制造谣言。罗织罪状。;“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典出刘向《新序·杂事》:春秋时,曾参在郑国,一个和他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去告诉他母亲,先后二次母亲都不相信,但到第三次她就相信了。当时曾母正在织布,她扔下机梭,越墙逃走。这里意思是说曾参并没有杀人,可是最信任儿子的慈母听了三次报告,还是相信谣言而逃走了,可见谗言的可怕。诗人亲身遭受谗逐,所以对小人进谗深恶痛绝。 第四段:傲视。“与君论心握君手”至“见此弥将钟鼎疏”。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握住你的手告诉你心里话,对我来说,荣与辱早已是身外之物。 此联表达了大诗人与友人的志同道合,以及抒发了自己的心声,也有无奈之情。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听说孔圣人还感伤过凤凰和麒麟,董龙这小子又是什么鸡和狗! 伤凤鳞:《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资治通鉴》 卷一OO晋纪穆帝永和十二年:'秦司空王堕性刚毅。右仆射董荣,侍中强国皆以佞幸进,堕疾之如仇。每朝见,荣未尝与之言。或谓堕曰:'董君贵幸如此,公宜小降意接之。'堕曰:'董龙是何鸡狗也?其言之准也,耳之远矣!而今国士与之言乎!''胡三省注:'龙,董荣小字。'公元357年六月,被苻坚所杀。 “孔圣犹闻伤凤麟”。被人们视为圣人的孔子尚且不得志,更何况自己呢? “董龙更是何鸡狗!”何况,现在当道的都是犹如晋代董荣般的小人啊!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一生傲岸难与权贵相处,皇帝疏远,举荐徒劳,壮志难酬。 不谐:不能随俗。恩疏:这里指君恩疏远。媒劳:指引荐的人徒费苦心。乖:事与愿违。 这是大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写照!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严子陵长揖不拜汉家天子,我又何必长剑拄着下巴去把皇帝侍候! 严陵:即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做皇帝后,严光隐居。帝亲访之,严终不受命。长剑拄颐:长剑顶到面颊。形容剑长。事玉阶:在皇宫的玉阶下侍候皇帝。 现在自己的志向就是像严陵一样,安能事权贵? 表现了大诗人的铮铮铁骨,坚定坚持自己的志向和道德。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显达也不足贵,穷困也不足愁。 此即大诗人之道。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当年韩信羞与周勃、灌婴为伍,祢衡耻于交往屠沽小儿。 韩信:汉初大将,淮阴人。楚汉战争期间,曾被封为齐王。汉王朝建立后,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祢衡:汉末辞赋家。 大诗人在此自比韩信、祢衡,傲视权贵!耻与小人周旋。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jí)居!”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在何处?君不见裴尚书,三尺土坟上长满了蒿草荆棘! 李北海:即李邕。裴尚书:即裴敦复,唐玄宗时任刑部尚书。李、裴皆当时贤人,与大诗人友善,却同时被李林甫杀害。 这是对李邕和裴敦复的哀悼,更是对当政者强烈的控诉和抨击!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年轻时我就想学习范蠡漫游五湖,看到这些更想远离富贵功名。 五湖:太湖及其周围的四个湖。泛指江南之湖泊。五湖去,是借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五湖的故事(见《史记·货殖列传》),说明自己自少年时代就有隐居之志。弥:更加。钟鼎,鸣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人家的排场。这里代指富贵。 大诗人早就有归隐之意,现在世道如此黑暗,只能早早远离富贵功名。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是一首抒怀诗,揭露了当时朝廷小人得志,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反遭谗毁的现象,抨击了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小人得志,贤才受辱的黑暗现实,为自己遭到谗毁和诬陷的不幸大鸣不平,表现了自己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表达诗人轻视功名,寻求自由,看破世俗的情绪,最后决心全身远祸,归隐江湖,表示对黑暗现实的抗争。 ![]()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