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 白的重点作品

 丘山居士馆 2021-04-30

肖旭

《行路难》等三首诗最集中地表现了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了他的追求与幻灭。先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在长安三年,退出朝廷离开长安时写的。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大的失败。这首诗就反映了此时的心情,

    《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诗的前四句为第一段。写朋友们设下盛宴为李白送行,而他却食不下咽,表现了他的悲愤心情,  “金樽”“玉盘”写器皿的贵重,“斗十千”、“值万钱”是写酒菜的珍贵。“金樽”二句写在这样的美酒佳肴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下,这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一定会开怀一饮三百杯,而且诗兴大发,“斗酒诗百篇”了吧?可李白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放下酒杯,扔下筷子,拔出宝剑四顾茫然。“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那么,诗人的愁苦从何而来呢? 中间的四句是诗的第二段。“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面写行路难,生动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处境,想要渡过黄河可寒冰堵塞了河流,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却封住了道路。此时,李白正打算东游梁、鲁,不料途中却遭遇黄河、太行之险。这是诗表面的意思。而诗人的真正用意,却是借山川的阻碍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那么诗人就此止步了吗?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拔剑四顾”依然是不甘消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更是—种继续追求的表现。从字面上看“垂钓”、“乘舟”是一种途穷归隐、游闲自得的生活,实际上这两句是用了两个典故,表现诗人内心的追求。一是姜太公吕尚遇到周文王时曾经在溪边钓鱼,后得遇文王被征为师,又帮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另—个典故是伊尹受命商汤之前,原不过是个耕田的,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边穿过,后果然受到商汤的赏识,并帮汤取得了天下。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仍然依吕尚、伊尹自比。梦寐以求的是像他们那样受命于贤明君主,作一番大事业。这两位开始并不顺利,但最终成了大有作为的历史人物,这给了李白以信心,也使他万分不平。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这样的幸运?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压抑在诗人心中的不断冲决而出,化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连声号叹,这以下是诗的第三段。他仿佛走到一个歧路上,找不到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他徘徊、彷徨,在人生道路上不知所从,这和上面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是前呼后应的,但是,倔犟而又自信的李白,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他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使他又一次摆脱了苦闷,他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达到理想的彼岸。这首《行路难》共十四句,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及复杂变化。全诗三段,每段的前半部分,或实写,或比兴,侧重于客观的描写;后两句或直言,或用典,都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对现实与理想的交替穿插描写,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冲突,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碍,反映出诗人由此而引起的内心苦闷、郁愤和不平,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倔犟、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读这首诗,要注意把握这一点,就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写了诗人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这是一首很重要的作为例子的作品,要求同学们会分析。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首诗突出反映了李白反权贵精神。诗长、典故多,不太好懂,但此诗很重要,要读懂。 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有一首《寒夜独酌有怀》的诗赠李白,李白这首诗是答诗,全诗可分四段:

    第一段:“昨夜吴中雪一一—且须酣畅万古情”。主要写想象中王十二寒夜独自饮酒怀念自己的情景,“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开头两句用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典故。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子猷住在吴地山阴,雪夜乘舟去访问好友戴逵,到了门前却不入而返,说是乘兴而去。到了那里潜发了怀念之情,兴尽而返,何必非要去见戴逵呢?王十二与王子猷同姓,前者寒夜怀友,后者雪夜访友,情境相同。你像王子猷雪夜访好友戴逵那样想念着我,赠给我热情的诗篇。 接下去六句是写王十二寒夜独自喝酒的夜景,环境写得很美。“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是说淡淡的云采从青绿的山峰中飘过,一轮孤单的明月在碧兰的中天运转。“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说孤月是那样凄冷,银河是那样清朗,北斗星交错闪烁,金星显得分外明亮。“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蝾。”床指井架栏杆。这两句说,王十二怀念自己在寒夜里独自喝酒,屋外满地白霜,借着月色可以看到美丽光洁的井架栏杆周围已结下了厚厚的冰层。这段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是说人活在世间,很快就会度过自己有限的—生,姑且以畅饮来寄托万古不灭的情怀吧!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一—有如东风射马耳。”为第二段:写王十二的操行和在社会上所受的冷遇。抨击宠臣、权贵们斗鸡邀宠,杀戮邀功。这段是要求重点掌握的。

    “君不见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狸膏——狐狸油,鸡怕狐狸,斗鸡时用狐狸油涂在鸡的头上,对方鸡一嗅到气味就逃之夭夭。金距——指装在鸡爪上的芒刺,用来刺伤对方的鸡。这两句说,你不会学习那些专门钻营斗鸡耍弄小计的人,他们因斗鸡而得宠,气焰嚣张,飞扬跋扈。“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哥舒—一指哥舒翰,他挎刀横行青海一带,因血洗石堡而晋升高位。以上四句一方面称赞了王十二的操守,一方面讽刺抨击了斗鸡与哥舒翰之辈,并且指责了宠信他们的唐玄宗。这四句是很有代表性的诗句,要求同学能明白诗句的大意,这样举例分析时就可自由运用了。李白这样公开指责哥舒翰,认为他牺牲几万人的性命,夺取石堡城;与斗鸡邀宠一样,都是奉承统治者,以换取欢心的卑鄙勾当。这在当时是没有人敢做的。“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前四句写王十二不能取宠皇上,这四句说他连应有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成天关在屋里吟诗作赋,其实写的再多,也不值分文,因为世人根本不理踩他,就像是东风吹马耳,怎么吹也无动于衷。李白借写王十二,写了自己以及其它有志之士大致相同的性格、遭遇,这是第二段。

    “鱼目亦笑我——谗言三及慈母惊”为第三段:是揭露黑白不分,贤愚不辨的社会,暗示朝廷的不明,并抒发自己在遭受排挤、迫害的愤闷。“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明月指月明珠。这两句用鱼目混珠这一成语,说那些鱼目般的世俗小人来讥笑我,还夸他们的贤能像夜明珠似的在世上稀有的。“骅骝拳踞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骅骝——赤色的骏马,比喻贤能。拳踞一一不得伸展的样子。蹇驴一—瘸腿驴,比喻世俗小人。这两句大意是:在当今世上,良马般的贤能被压抑得不到温饱,而跛驴般的小人却一个个世运亨通。“《折杨》  《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折杨》《黄华》是古代流行的两首通俗歌曲。晋君一—春秋时代的晋文公,清角一一相传皇帝所作歌曲,只能演奏给有才能的人听,《韩非子十过》篇说,晋平公德薄,却强迫师旷为他演奏《清角》,招致了风雨大作,晋国大旱三年。这两句说,像《折杨》、《黄华》一类的歌曲,合乎世俗之人的胃口,晋平公竟然想欣赏《清角》其不枉然。这里借晋君暗喻玄宗的无德,不任用贤德之士。“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巴人一—指喜欢唱通俗歌曲的士人,《阳春》一—阳春白雪,是高雅歌曲的名字。奇璞——珍奇的玉璞。“璞”是内藏美玉的石头,这是用和氏献璞之事,讽刺玄宗不识人才。这两句说,世俗之人谁肯去唱和曲调高雅的〈阳春白雪〉,听说楚地从来就不识美玉。以上八句侧重写贤愚不分的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以下六句侧重写黑白不分的情事,抒发自己遭谗谏谤的感慨。“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散尽了黄金也不得与世人相交,身为儒生—辈子都被世俗社会所轻视。“一说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苍蝇”比喻谗人,“贝锦”比喻花言巧语。这两句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闻之令人失色。“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这—典故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篇,曾参是孔子的门生,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在郑国时有个同姓的人杀了人,消息传到他母亲的耳朵里,她前两次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杀人,于是流言越来越多,最后她竟然信以为真,被吓的连忙扔下手中的织布梭,翻墙逃跑了。这里是说谗言可畏。这两句说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呢?接连三次的谣言,竟然让最信任池的母亲也受到惊吓。

    “与君论心握君手”—一结尾,为第四段:是表明谢决官场和仕途。“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君——指王十二。这两句说,握着你的手,说句心里话吧,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了什么?“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凤麟一—指凤凰,麒麟,古时认为是祥瑞之物,孔子曾为凤鸟不志,麒麟被祸而伤感,以为自己是生逢乱世,理想落空;董龙是前秦右仆射董荣(小半龙)以谄媚皇上而得宠,这里指玄宗的宠臣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这两句说孔圣人尚且因生不逢时理想难成而忧伤,何况自己呢?最可恨董龙之辈靠媚上而得宠,真是令人不耻的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谐——谐调,恩疏媒劳——借《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说自己虽被荐举入都,却渐疏于玄宗。乖——不顺利。这两句说,自己生性高傲苦于和世俗不谐调,身被举荐又不被皇上赏识,使胸怀大志无法实现。这两句要求大家能记住。“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严陵——严子陵的简称。严子陵青年时与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光武帝继位后,他不愿称臣,仍以朋友之礼相见,长揖而不肯下拜。这两句,当年严子陵既然可以和汉天子平礼相处,我们何必—定要插配佩剑站在玉阶前侍奉皇帝呢?作者以严子陵自喻,表明无心于朝政,“达也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照映了“荣辱于余亦何有”一句,说,自然做官不见得高贵,做不得官也就不值得忧伤了,“韩信羞将绛灌比,弥衡耻逐屠沽儿”,韩信——汉初诸侯王,绛灌——汉初淮阴侯周勃和颖阴侯灌婴。刘邦先封韩信为齐王,后又封楚王,有人告韩信谋反,被降为淮阴侯,与周勃、灌婴同爵,韩信不服,羞于灌、绛同列。祢衡一—东汉末人,有人问他与陈长文等人的交往情况,他轻蔑地说,我哪里肯轻意尾随屠沽儿呢?屠沽儿指杀猪、卖酒的人。封建士大夫以为下贱的人。这两句说,韩信因与绛灌同列而感到羞惭,祢衡以追随下贱的人为耻辱。这里李白自比韩信、祢衡,表示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君不见李北海,英雄豪气今仍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李北海——指玄宗时北海太守李邕。裴尚书,指曾任刑部尚书的裴敦复。他们都被忌贤妒能的李林甫所杀,作者十分感慨地说:你不见在李林甫的屠刀下,李北海当年杰出的作风和豪爽的气度已荡然无存;裴尚书的土坟上已长满了高高的青蒿和荆棘。作者对李林甫之流迫害贤能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同时紧承上两句,欲感到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后果,引出了最后两句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五湖——指太湖、兆湖、鄱阳湖、青草湖、洞庭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打败吴国,退隐五湖。李白用这典故,说明自己无心仕途。钟鼎——指代高官厚禄。这最后两句表明自己决心说:我早年早有浪迹江湖之意,见到李北海、裴尚书的悲惨遭遇,更加坚定了辞绝宦途的决心。在这一段里李白从多方面揭示了辞绝宦途的原因,如对荣辱穷达的看法,傲岸不屈的性格,生不逢时,免遭迫害等等,其中核心是对腐败政治的不满,不甘作权贵的奴仆,与他们同流合污。李白的傲岸正是表现对当时权贵的蔑视,他揭露了权贵们肮脏的灵魂和血腥罪行,怒骂他们是鸡狗。诗人这种襟怀磊落,放荡无羁的精神,给这首诗披上一层夺目的光彩。这首诗以议论式的独白为主,重在揭示内心世界,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即使抒发受谗言遭诽谤、壮志难伸的愤闷之情,也是激情如火,浩气如虹,突出表现了李白,粪土王侯,浮云富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反权贵的精神。诗中还反映了“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中两组句子要求同学们具体掌握,要能分析:(1)“君不见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2)“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这两组诗句都比较典型地表现了李白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性格。要重点掌握。

    《将进酒》,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这三首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将进酒》原是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请的意思。这首诗是天宝十一载李白与友人岑勋在蒿山友人元丹邱处饮酒而作,诗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全诗可分为三段:

     —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莫使金樽空对月”。抒写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适逢知音的快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头两句说你不见黄河滔滔之水仿佛从高天涌出,一泻千里奔腾到海不再回返。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极言黄河发源地的高远;下句写大河之去不可回。这两句写景,描绘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仿佛是诗人狂放性格的写照。同时它又是起兴,以“不复回”象征岁月易逝引起下文。“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不见高堂明镜中照见白发而生悲,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就变成了雪白。如果前两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两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人生由少到老的过程被说成是朝暮问之事,夸张地写出了人生的短促。开篇这四句中还有—种反衬作用,以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的脆弱渺小。这一开端可谓悲感之极,是—种巨人式的感伤。“人生得志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是说人生得意之时,应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明月。这里由悲转作欢,进入了第二段:

    “天生我材必有用,——惟有饮者留其名”。写老朋友纵情宴乐,然而乐未能忘忧,希望能长醉不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反映出李白的极度自信,豁达。诗人用象征的诗句写出了一个大写的“我”。天生我于世间,必是有用之材,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了这样乐观自信的未来,与朋友欢饮,即使是千金散尽了,也在所不惜。趋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奴役,又一次反映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思想性格。“烹羊宰牛且当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写痛饮豪饮的盛宴。“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直呼朋友的姓名劝酒,这几个口语化短句的加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酒逢对手,生逢知己,无怪乎诗人要“与君歌—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指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但是诗人以为不足贵、不稀罕,只希望长久沉醉不再醒来。诗至此继续写宴乐,但却从狂放转为激愤。对照“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期待,“但愿长醉不愿醒”反映出李白所特有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只好以酒为解脱。“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说自古以来的圣贤至今都不为世人所知,只有饮者的名字才能在世间传扬。这两句中讲了长醉的原因,表现出对贤愚不辨的现实的愤闷之情。说他愿意长醉但并未长醉。

第三段:“陈王昔时宴平乐——结尾。陈王——曹植,李白在这里用了曹植《名都》篇中“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上段诗人先提到古来圣贤,这—段又在这里无数留名饮者当中举出了壮志难酬的曹植为例,一方面写诗人旷达乐观的情志,另—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不平之气。“主人为何言钱少,径须沽取对君酌”。说我为宴会的主人,怎么说钱不够呢?只言去打酒来,与你们同饮。这里既照应“千金散尽”一句,又引起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名贵马。裘——皮衣。将——拿。这四句说,叫侍儿把我的五花马,价值千金的皮衣都拿出来卖了,买来美酒与你们同销这千秋万代不解的忧愁吧!诗人为了与知己尽欢而不惜任何代价,他那旷达乐观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跃然纸上。与他“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思想吻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充满信心又超脱世俗的诗人自我形象。全诗结束在一个“愁”字上。愁字中凝聚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惊惧,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对有志难酬的郁闷,对世俗、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憎恶。这一切都一股脑地倾泻在知己面前,感情悲愤而又豪放,并有丰富深厚的社会内容。这首诗本身就犹如黄河之水,气势磅礴,情绪急促,恰当地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生活态度。在艺术上也很有代表性。

/肖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