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百六十五首《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

 高山仙人掌 2020-04-23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古风泊客一席谈】

  哭宣城善酿纪叟

     【盛唐·李白·五言绝句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拼音版:

jì sǒu huánɡ quán lǐ , hái yīnɡ niànɡ lǎo chūn 。 

纪叟黄泉里,还应老春。

yè tái wú xiǎo rì , ɡū jiǔ yǔ hé rén 。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作品介绍]

《哭宣城善酿纪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有两个版本,另一版本题为“题戴老酒店”,两者文字略有不同。此诗作于李白晚年,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而写。前二句,诗人痴情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在黄泉下还应该施展绝活酿造老春名酒;后二句,沿着前面的思路更深一层地感叹因阴阳相隔而难以尝到老人的美酒。全诗虽只有寥寥数语,但以朴拙的语言,真挚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对酿酒老人的怀念之深,并赋予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渲染,把生离死别的悲痛刻画得入木三分。

[注释]

⑴宣城:郡名,今属安徽省。善酿:擅长酿酒。

⑵黄泉:地下。

⑶老春:纪叟所酿酒名。唐人称酒多有”春“字。

⑷夜台:墓穴。暮闭后不见光明,故称。亦借指阴间。《文选》陆机诗:”送子长夜台。“李周翰注:”坟墓一闭,无复见明,故云长夜台,后人称夜台本此。

  [译文]

纪老在黄泉地下,还会酿制老春美酒。

只是阴间没有李白,你老卖酒给何人?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是个重感情的人,一生广交朋友。此诗凭吊的友人纪叟,是宣城著名的酿酒人,所酿的美酒遐迩闻名。李白一生嗜酒,曾多次游宣城,自然就和他交上了朋友,经常喝他酿造的美酒。纪叟死后,李白很悲痛,所以写了这首诗哭悼他。

整体赏析

这是李白凭吊友人的绝句,有两个传世版本,一题为《哭宣城善酿纪叟》,一题为《题戴老酒店》,两者酿酒老人的姓不同,正文文字也略有不同,而内容基本没有差别。这里赏析所引述的文字以前一版本为准。

酿酒老人离开人世间,引起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诗人痴情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的生活。首句”纪叟黄泉里“,黄泉本是人死葬身之所,可是按诗人的口气,纪叟之死入黄泉,就像搬家一样,既是说他死,似乎又还活着。次句”还应酿老春“,就是说:既然生前他能为我李白酿出老春名酒,那么如今在黄泉之下,他也应该还会施展他的拿手绝招,继续酿造香醇的美酒。这看上去是诗人一种荒诞可笑的假想,然而却说得那么认真、悲切,使读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觉得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着二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诗人又沿着前面的思路想得更深一层:“纪叟纵然在黄泉里仍操旧业,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这里,诗人更为悲切,为了表达这种强烈的伤感之情,采用设问句式,故作痴语问道:“老师傅!你已经去到漫漫长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还活在人世上,你酿了老春好酒,又将卖给谁呢?”照这两句诗的含意,似乎纪叟原是专为李白酿酒而活着,并且他酿的酒也只有李白赏识。这种想法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诗人平时与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现在死生分离,诗人感到十分悲痛。

沽酒与酿酒是李白与纪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触,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最令诗人难忘,最易引起诗人伤感。诗人善于抓住这一点,并赋予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挚自然,十分感人。

名家点评

刘克庄《后村诗话》:太白七言近体,如《凤皇台》,五言如《忆贺监》、《哭纪叟》之作,皆局妙。

杨慎《杨升庵外集》:《哭宣城善酿纪叟》,予家古本作“夜台无李白”,此句绝妙,不但齐一死生,又且雄视幽明矣。昧者改为“夜台无晓日”,又与下句“何人”不相干,甚矣土俗不可医也。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夜台中,还占地步(“夜台”二句下)。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无李白”,妙。既云“夜台”,何必更言“无晓日”耶!与“稽山无贺老”用意同。狂客谪仙,饮中并歌。自视世间,惟我与尔。于鬼窟亦居胜地。傲甚,达甚,趣甚。

佚名

赏析

谁都知道,李白嗜酒,并盛传他“斗酒诗百篇”,是一个浪漫飘逸的诗人。这首诗,是写李白哀悼善于酿酒的纪老人的逝世。全诗明晓如脱口而出,所写之事极其平常。然而伤感之情浓若烈酒,故作的拙言痴语,尤见得如醉酒后的奇思异想,显出了他与死者交情的深厚。

宣城的纪老人命染黄泉了,这位酿酒的能手在幽冥世界干着什么呢?——“还应酿老春”——大概还是在重操旧业,酿制醇味四溢的老春名酒吧!诗人驰骋想象,以表达他深深的怀念。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这就是:纪老人一死,“酿老春”失传,后继无人,诗人为此而深深惋惜。把酒不见老春酒,何处去寻纪老人?一想到此人不在人间了,诗人便油然而生悲思。当然,这里并非是说李白想喝老春酒才想起了纪老人,而是想纪老人才想起了老春酒,出于对纪老人有酿酒手艺的敬重。

看来,李白与纪老人多有接触,所以接着诗人掀起了他感情的浪峰,提出类似荒唐的问题:“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表面上看,只是说着他还活在世上,纪老人纵使酿出了好酒又去卖给谁,实际上是悲绝之语。诗人与纪老人阴阳相隔,今生今世无由见面,此一悲也;纪老人为诗人所赏识,诗人为纪老人所热爱,而今诗人难越冥界去与之再相欢相语,此二悲也;纪老人魂游地府,诗人禁不住朝思暮想,痛失知己,此三悲也。这里有违常情地说纪老人的酒不卖给李白就卖不出去,正是用夸饰的手法说明了李白与纪老人的友情超过了平常。

全诗语简意满,悲情浓厚,出言质朴,却真挚自然,浪漫主义的色彩是明显的。

佚名

赏析

宣城,在今安徽宣城县。纪叟,宣城人,善于酿酒。纪叟死了,作者写 诗哭他。“纪叟黄泉下,还应酿老春。”黄泉本指地下泉水,转指地下葬 处,转为阴间。这是想象纪叟在阴间,还应在酿酒,老春指酒。夜台也指阴 间,阴间没有太阳,一直是长夜,故称夜台。想象阴间在长夜中,把酒卖给 什么人喝呢?

这是表达哀悼的感情的诗,这种表达强烈感情的诗,不能用理智来衡 量,所谓无理而妙,只有不讲理智,才显出感情的强烈。一讲理智,这种强 烈的感情就消失了。从理智讲,人死了就完了,怎么还会到阴间去酿酒,阴 间既然一片黑暗,又怎么能酿酒。假如阴间能酿酒,那应该也有灯烛能够照 明,那也可以把酒卖给在阴间喜欢喝酒者,怎么又说“沽酒与何人?”不是 不合理,自相矛盾吗?这种表达强烈感情的诗,就妙在不合理。李白对善酿 酒的纪叟极有感情,希望他健康。他死了,还希望他像活着一样,在阴间酿 酒,这正表达出他对纪叟的极好的感情。李白在宣城,经常喝到纪叟酿的好 酒。纪叟也因李白喜欢喝他酿的好酒而高兴。现在纪叟到了阴间,假定他在 阴间酿的好酒又能得谁的赞赏呢?想象他酿的好酒得不到人的赞赏而悲哀。 这就把纪叟的死去,看得他还像在活着一样,极写李白对纪叟极为亲切的感 情。只有说出这样无理的话,才能表达出这样强烈的感情来。这首诗,一本 作“夜台无李白”,更突出李白跟纪叟的极为亲密的感情。

佚名

赏析

酿酒,技术性很强,同样的原料酿出酒来也有厚薄之分,这说明“善酿”不易。纪叟就是宣城一家酒店身怀绝技的酿造师傅,他的“老春”是当时的名牌酒。纪叟操此业至老而不辍,可见其技未轻授于人,或者无人可传,一旦死去,也就将“老春”酿造技术带到“黄泉”去了。这对于一生嗜酒的李白,该是怎样一桩遗憾的事啊!因此他不能不“哭”。

“纪叟黄泉下,还应酿老春”。这等于说人间宣城不复有“老春”出售,它已随其故主逝去了。还意味着。说纪叟在黄泉下仍操旧业,,似乎纪叟与酒关系至切,死不愿放弃旧业。这话未免荒唐,而更荒唐的还在最后两句。

诗人的逻辑是:纪叟是为酒而存在的,酒是为李白而存在的。所以纪叟在泉台仍要卖酒,然而李白不在,他又不知卖给何人了。这话极无理而极有趣,明明是李白失去纪叟和老春的遗憾;诗中却说成是纪叟和老春失去李白的遗憾。到底应该是李白哭纪叟,还是应该纪叟哭李白,读者一时竟有些分不清了。而诗人正是通过这种诙谐,写出了彼此间的情谊,写出了诗人对纪叟的怀念。

佚名

赏析

一个假设:如果没有李白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可能也并不会受很大的影响。

不过是一千多年前的一个骚人而已,多一个少一个无关紧要,对不对。

没了李白,《全唐诗》大概会变薄一点,大约变薄四十至五十分之一。

名义上,李白号称“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但要说数量,他远远没写到半个盛唐这么多。

《全唐诗》一共900卷,李白占据了从第161至第185卷。少了这点,也算不得特别伤筋动骨。

没有了李白,中国诗歌的历史会有一点点变动,古体诗会更早一点地输给格律诗,甚至会提前半个世纪就让出江山。

好吧,反正我们普通人也不关心这些。

没了李白,我们倒可能会少一些网络用语。比如“你咋不上天呢”,最先是谁说出来的?答案可能正是李白爷爷:

“耐可乘流直上天?

还比如“深藏功与名”,出处是李白的《侠客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当然,没有了李白这首诗,金庸也不会写出《侠客行》来。

没了李白,我们还会少很多流行歌曲。

黄安一定写不出《新鸳鸯蝴蝶梦》,来红遍当年的大街小巷、录像馆、台球厅了。

“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就是出自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还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也是直接从这搬来的。

如果没有李白,诗歌的江湖怕要地震。

几乎所有大诗人的江湖地位,都会自动提升一档。

李商隐千百年来都被叫“小李”,要是没了李白,他可以扬眉吐气地变成大李了。

王昌龄会成为唐代七言绝句首席,因为唯一能和他对飙七绝的正是李白。

至于杜甫,则会成为无可争议的唐诗第一人,没有“之一”。

多这一个李白,就压了无数诗人。

没有了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都会变得困难。

我们不能说“青梅竹马”,不能说“两小无猜”,这都出自李白的《长干行》。

你也无法形容两个人相爱得“刻骨铭心”,这个词儿出自李白的文章:

“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你还不能形容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它也出自李白的一篇文章《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浮生若梦”不能用了,出处同样是李白这篇文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杀人如麻”也没有了,这出自李白的《蜀道难》。

还有扬眉吐气、仙风道骨、一掷千金、一泻千里、大块文章、马耳东风……要是没有李白,这些成语我们可能都不会有了。

此外,惊天动地、蚍蜉撼树、春树暮云、妙笔生花……这些成语也都和李白有关。

如果没有了李白,当我们在社会上碰壁、消沉的时候,将不能鼓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当我们遭逢了坎坷,也不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

当我们和知己好友相聚,开怀畅饮的时候,不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

当我们在股市上吃了大亏,积蓄一空的时候,不能宽慰自己“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都是李白的诗句。

没了李白,那个我们印象中很熟悉的中国,也会变得渐渐模糊起来。

我们将不再知道黄河之水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庐山的瀑布有多高,不知道燕山的雪花有多大,不知道蜀道究竟有多难,不知道桃花潭有多深。

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这些地方的名气,大概都要略降一格。

黄山、天台、峨眉的氤氲,多半也要减色许多。

没了李白,会变样的还有日月星辰。

抬起头看见月亮,我们无法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无法吟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如果不在了,后世的文坛还会发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

没有了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未必会“把酒问青天”。

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煜未必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

没有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未必会“九万里风鹏正举”。

后世这一个个浪漫的文豪与词帝,几乎个个是读着李白长大的。没有了李白,他们能不能产生都将是一个问题。

我们的童年世界也会塌了一角。每个小朋友记忆深处、平均每人要听300遍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可能也将没有了。

它可是小朋友写作文的万金油典故。

李白,这一位伟大的诗人,已经化成了一种基因,和每个华人的血脉一起流淌。

哪怕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中国人,哪怕他半点都不喜欢诗歌,也会开口遇到李白,落笔碰到李白,童年邂逅李白,人生时时、处处、事事都被打下李白的印记。

事实上,要检验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就可以抛出一句“床前明月光”。

只要他会汉语,多半就能接上“疑是地上霜”。

不知道李白在世的时候,有没有预料到这些?

他这个人是很纠结的,有时候说自己的志向是当大官、做大干部,轰轰烈烈干一场大事。

有时候他又说自己的志向是搞文学,做研究: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前一个志向,他没有实现。但后一个志向,他是超额完成了。

所谓“垂辉映千春”,他已经辉映了1300年的春秋了,还会继续光辉下去。

佚名

赏析

李白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象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从文学渊源说,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说明他能写律诗,只是不爱多写。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李白还有若干词作。《尊前集》著录12首,《花庵绝妙词选》著录7首。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体裁实为七言绝句,当时配乐演唱。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篇最为著名,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作品,颇滋后世疑问。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对偶句,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骈文风尚。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其中《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一作“李”)园序》两文,为后代选本所取,传诵较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间缪曰芑据以翻刻,世称缪本。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单篇论文,中华书局曾选择其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纪60年代编成《李白研究论文集》出版。

佚名


《哭宣城善酿纪叟》   [盛唐·李白·五绝]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niàng)老春。

纪老在黄泉里,还会酿制老春美酒。

老春:纪叟所酿酒名。唐人称酒多有字。

夜台无晓日,沽(gū)酒与何人?

只是阴间没有李白,你老卖酒给何人?

夜台:坟墓。亦借指阴间。

《哭宣城善酿纪叟》,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纪老在黄泉里,还会酿制老春美酒。

老春:纪叟所酿酒名。唐人称酒多有“春”字。

纪老是宣城中善酿者,制酒技艺高超,想必就是到了黄泉,还应酿制他拿手的老春美酒吧。

这是大诗人对于纪老的怀念、推崇以及伤感。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只是阴间没有李白,你老卖酒给何人?

夜台:坟墓。亦借指阴间。

好像纪老是大诗人的专属酿酒师一般。其实不然。不过,由于大诗人实在欣赏并推崇纪老的老春美酒,因有此说。也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在这里吧。

在此联的骨子里,倾诉了大诗人对于纪老逝去的深深怀念与悲哀。

《哭宣城善酿纪叟》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悼念一个酿酒老翁,充分表现出诗人对普通人民的深厚情谊。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当世存有大诗人李白的诗篇共968首。此《唐诗鉴赏辞典》选辑了大诗人的诗篇110篇,从第一百五诗六篇《古风(其一)》开始,到本篇。

附录:

《焚书》卷五《李白诗题辞》

文/ 明代思想家李贽

升庵曰:“白慕谢东山,故自号东山李白。古子美云‘汝与东山李白好’是也。刘昫修《唐书》,乃以白为山东人、遂致纷纷耳。”因引曾子固称白蜀郡人,而取《成都志》谓白生彰明县之青莲乡以实之。卓吾曰:蜀人则以白为蜀产,陇西人则以白为陇西产,山东人又借此以为山东产,而修入《一统志》、盖自唐至今然矣。今王元美断以范传正《墓志》为是,曰:“白父客西域,逃居绵之巴西,而白生焉。是谓实示。”呜呼!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馀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余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年,无处不是其生之地。

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莫争莫争!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