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零一首《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高山仙人掌 2020-04-23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古风泊客一席谈】

  饯别王十一南游

     【中唐·刘长卿·五言古诗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拼音版:

wàng jūn yān shuǐ kuò , huī shǒu lèi zhān jīn 。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fēi niǎo mò hé chù , qīng shān kōng xiàng rén 。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cháng jiāng yī fān yuǎn , luò rì wǔ hú chūn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shuí jiàn tīng zhōu shàng , xiāng sī chóu bái pín 。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作品介绍]


《饯别王十一南游》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为《唐诗三百首》所收录。此诗抒发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情意,描写了挥手远望直到陷入思念,愁肠百结,写得动人心弦。全诗没有“别离”二字,只写离别后的美景,然而浓浓的离情别绪已完全融入景中,曲折婉转,首尾呼应,手法新颖,别具匠心,离思深情,悠然不尽。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注释]


⑴饯别:设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
⑵烟水:茫茫的水面。
⑶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
⑷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⑸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⑹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⑺白蘋(pín):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译文]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公元709—789年),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苏州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赏析

这首送别诗,着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有点像《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蘋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佚名

赏析

不尽长江水,滚滚东流。烟波浩渺的江面上,只剩下一片远去的白帆,若沉若浮,若隐若现。岸边江风飒飒,有人在挥手送别,泪眼迷离,久久伫立,迟迟不肯归去。诗人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绝妙的长江送客图,这一江边送别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人言王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其实,刘长卿的诗也往往使人如入画图之中。他的《逢雪宿关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 等,都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代表作。这首《饯别王十一南游》也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诗人描绘出的景色,令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 中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孑然独立于江边的送客人,像一尊石雕,几乎呼之欲出。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这首诗选材独特,它没有截取江边挚友挥泪告别的动人场面,而是选择了朋友(王十一) 已经登舟远去,诗人倚江凝望这样一个场景。诗人在江边“望君”,频频“挥手”,涕“泪沾巾”。这几个动作,作者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突出,立意深切。依依离别意,尽在不言中,这就是诗中画的感人力量。诗人与王十一的深厚感情,立刻通过这幅画面表露出来,这个“人自伤心水自流”的情景描写,匠心独具,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 
        三、四两句,作者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实,眼前并不一定真有“飞鸟”,“飞鸟”是虚写,诗中的“飞鸟”只不过是喻友人南游罢了。“青山”是实写,朋友已登舟远去,只剩下了面前的“青山”,一个“空”字,道出了诗人无比留恋和无限怅惘的心情。 
        情相近,心相印。“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五、六两句写诗人思念友人,心也随着友人远去,到达友人王十一身边,到达那遥远的太湖之滨。绵绵的相思,悠悠的别情,通过“一帆”和“五湖”见诸笔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一联,诗人信手拈来,纯用白描,但效果却分外显著。 
        最后,诗人的暇思又从千里外的“五湖”转移到眼前的景物上来,他站在江头水边, 长时间地望着江边的白蘋出神。这种凝望和本诗开始时的远眺似有不同,但反映出的心情却是一样的,同样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相思”之情。神移目迷,魂系梦萦,诗人忘却了一切,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这首诗以叙事始,以反诘结; 以远眺始,以凝视结; 一放一收,一气呵成;情从景出,天衣无缝; 是一首难得的友情诗佳作,必须反复回味,方能领会个中情趣。 

佚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在宴会上赠别友人之作,重点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别愁绪。
一开始,诗人的朋友王十一已经乘船远去,小船行驶在宽阔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茫茫的江面,频频挥手,以表达自己依依惜别之情。
第三句 “飞鸟没何处”,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诗中 “飞鸟” 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担忧。“没” 字紧扣 “望” 字。“何处” 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朋友,思念之情,不绝如缕。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就聚集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
五六两句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既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朋友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太湖畔后休止,又表达了诗人的心追随朋友远去一直伴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朗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呢!
诗的最后,诗人又从恍惚的思绪中回到送别的现场。“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蘋花出神,久久不忍离去,心中有着无限愁绪。情景交融,首尾照应,离别思情,绵绵不绝。
作者从挥手相别友人要去的地方和将有的经历着笔,把飞鸟、青山、江帆、落日等旅途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最后述说那时还有谁来看见我在江畔望着你的归来呢,深厚的惜别情绪就在这中间表现了出来。可见,诗人调动了眼前所见之物,为送别增悲,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 来形容此诗是十分恰当的。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其表现手法不落俗套,十分新颖。
佚名

赏析

没有告别的场面,没有离别的话语,仿佛电影画面,一开始就 推远了镜头,烟水辽阔,片帆远去,微风轻拂,只见水波荡漾,恍如人的心 潮起伏。诗人在岸边驻足,频频挥动手臂,传递自己的依依深情,尽管友 人也许早已看不见这些,但他坚信,南游的朋友一定能够感受到他的一份 浓浓情意。
透过朦胧的泪眼,诗人远望孤帆,又见飞鸟从头顶掠过,追随友人的 小舟而去。不,也许这里的小鸟只是友人南游的隐喻,诗人的无限牵挂与 担忧正渗透在这番隐喻中了。诗人是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化身为一只小 鸟,长陪在友人身边啊!但毕竟身为行役,只能遥寄祝福而已。而那一带 青山,也印证了诗人的空虚与落寞,正无言地矗立,似乎是一位忠实的听 众,在默默倾听着诗人的絮絮诉说。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诗人在交代友人的行止,他是将要到达 太湖湖畔。诗人此番正随友人远去的足迹悬想着:日暮时分,友人正漫步 在太湖湖畔,欣赏着美妙的春色呢!看,诗人的心绪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 所送别的友人,恍如离魂相伴,情感的真挚与浓烈无以过之。 
诗作最后,诗人从恍惚的神思中回归现实,他深深感叹,“谁见汀洲 上,相思愁白”。说有谁能体味我当下的心绪呢! 面对秋水花,诗人 久久不忍离去,无限的愁思似乎播撒到了水中花之上,连花也感受到 了诗人的意绪,随着诗人的脉动一齐跳跃呢! 
以景始,以景终,情景交融,离思深情,悠然不尽。读之,神思也恍惚 随着那帆小舟轻轻飘荡而去,直至美丽的令人销魂的太湖湖畔。
佚名


《饯别王十一南游》   [中唐·刘长卿·五言古诗]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谁见汀(tīng)洲上,相思愁白蘋(pín)。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饯别王十一南游》,这是一首送别诗人排行十一的王姓友人的诗。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烟水:茫茫的水面。
伤感地望着友人消失在茫茫江面上。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诗人仍在凝望。没:消失。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而“我”,就是眼前这一片青山美景又奈何?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孤帆远去,也许,“你”到了南方,将会欣赏到江南的美景。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你”可知道,远方伫立在汀洲上的“我”,在深深地怀念你。

《饯别王十一南游》,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以及自己绵绵不绝的愁思。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