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一十二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高山仙人掌 2020-04-23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古风泊客一席谈】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唐·杜甫·五言古诗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拼音版:


wán kù bù è sǐ ,rú guān duō wù shēn 。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zhàng rén shì jìng tīng ,jiàn zǐ qǐng jù chén 。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fǔ xī shào nián rì ,zǎo chōng guān guó bīn 。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xià bǐ rú yǒu shén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fù liào yáng xióng dí ,shī kàn zǐ jiàn qīn 。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lǐ yōng qiú shí miàn ,wáng hàn yuàn bo lín 。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zì wèi pō tǐng chū ,lì dēng yào lù jīn 。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zhì jun1 yáo shùn shàng ,zài shǐ fēng sú chún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cǐ yì jìng xiāo tiáo ,xíng gē fēi yǐn lún 。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qí lǘ shí sān zǎi ,lǚ shí jīng huá chūn 。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zhāo kòu fù ér mén ,mù suí féi mǎ chén 。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cán bēi yǔ lěng zhì ,dào chù qián bēi xīn 。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zhǔ shàng qǐng jiàn zhēng ,xū rán yù qiú shēn 。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qīng míng què chuí chì ,cèng dèng wú zòng lín 。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shèn kuì zhàng rén hòu ,shèn zhī zhàng rén zhēn 。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měi yú bǎi liáo shàng ,wěi sòng jiā jù xīn 。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qiè xiào gòng gōng xǐ ,nán gān yuán xiàn pín 。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yān néng xīn yàng yàng ,zhǐ shì zǒu qūn qūn 。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jīn yù dōng rù hǎi ,jí jiāng xī qù qín 。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shàng lián zhōng nán shān ,huí shǒu qīng wèi bīn 。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cháng nǐ bào yī fàn ,kuàng huái cí dà chén 。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bái ōu mò hào dàng ,wàn lǐ shuí néng xùn ?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作品介绍]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

[注释]


⑴纨绔:指富贵子弟。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

⑵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⑶“甫昔”两句,是指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⑷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⑸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

⑹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⑺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⑼“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⑽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天宝六载(747年),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⑾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⒀“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⒁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⒂怏怏:气愤不平。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⒃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

⒄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⒅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
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
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
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
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
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时杜甫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天宝七载(748年),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今存最早的杜集(如宋王洙本、九家注本、黄鹤补注本等)版本都把此诗置于第一首。虽然现在文学史家都认为这并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却公认这是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

整体赏析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像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诗中写了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像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像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十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诗通篇直抒胸臆,语句颇多排比,语意纵横转折,感愤悲壮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细生动得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名家点评

《东坡志林》:杜子美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盖灭没于烟波间耳。而宋敏求谓余云:鸥不解“没”,改作“波”字……便觉一篇神气索然也。
《野客丛书》:仆谓善为诗者,但形容浑涵气象,初不露圭角。玩味“白鸥波浩荡”之语,有以见沧浪不尽之意;且沧浪之中,见一白鸥,其浩荡之意可想,又何待言其出没邪?改此一字(按指改“波”为“没”),反觉意局。
《优古堂诗话》:杜《赠骥子》诗:“熟精《文选》理”,则其所取,亦自有本矣。如《赠韦左丞》诗,皆仿鲍明远《东武吟》:“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然古《咏香炉》诗:“四座且勿喧,愿听歌一言。”
《潜溪诗眼》:山谷言:文章必谨布置……如杜子美《赠韦见素》诗云:“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此一篇立意也,故使人静听而具陈之耳;自“甫昔少年日”至“再使风俗淳”,皆儒冠事业也;自“此意竟萧条”至“蹭蹬无纵鳞”,言误身如此也,则意举而文备。故已有是诗矣。……然宰相职在荐贤,不当徒爱人而已,士故不能无望,故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果不能荐贤则去之可也,故曰“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又将入海而去秦也;然其去也,必有迟迟不忍之意,故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则所知不可以不别,故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夫如是可以相忘于江湖之外,虽见素亦不得而见矣,故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终焉。此诗前贤录为压卷,盖布置最得正体,如官府甲第厅堂房屋,各有定处,不可乱也。诗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如老杜上韦见素诗,布置如此,是一篇命意也。至其道迟迟不忍去之意,则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其道欲与见素别,则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此句中命意也。盖如此然后顿挫高雅。
《后村诗话》:《与韦左丞》五言二篇,当以古风为胜。
《对床夜语》:老杜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而至破万卷,则抑扬上下,何施不可;非谓以万卷之书为诗也。
《唐诗援》:宗子发曰:起二句潦倒悲愤,得此振起,以下二百言纵笔恣意,真有建瓴之势。
《唐诗归》:钟云:胆到,识到,力到,直直吐出,觉谦让者反琐甚,伪甚(“甫昔”四句下)。谭云:好大本事!不作诳语(“致君”二句下)。钟云:五字堪哭!堪笑(“暮随”句下)!谭云:英雄低首心肠(“残杯”二句下)。钟云:自“致君尧舜上”至此十句内,妙在说得屈伸悬绝之极。又云:李杜同负才名,同居乱世,李调羹赐锦不以为荣,杜冷炙残杯不以为辱,高人慢世,胸中各有所主(“残杯”二句下)。钟云:好前辈!今人不肯(“每于”二句下)。钟云:六句慢调(“窃效”六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肮脏悲愤具见起语。周敬曰:此诗见公之抱负,而浩然之气,终不可回。唐汝洵曰:此杜壮年作。犹露鲍、谢蹊径。起便感激,豪气自在。周珽曰:句句转,字字快,烹炼极化,通体皆灵。
《杜臆》:前诗犹有颂丞语,此诗全篇陈情,诗题曰“赠”,似误。此篇非排律,亦非古风,直抒胸臆,如写尺牍;而纵横转折,感愤悲壮,缱绻踌躇,曲尽其妙。……末段愤激语,纡回婉转,无限深情。
《唐诗快》:英雄失路,满腹牢骚,虽有丈人,其如之何?肮脏悲愤,出口便见(开头二句下)。连用四人名,而两古两今,殊为奇肆(“赋料”四句下)。此自道素志耳,非大言也(“致君”二句下)。句法古甚(“甚愧”二句下)。
《杜工部诗说》:“骑驴”六句,极言困厄之状,略不自讳,隐然见抱负如彼,而厄穷乃如此,俗眼无一知己矣。
《杜诗详注》:诗到尾梢,他人几于力竭,公独滔滔滚滚,意思不穷,正所谓“篇终接混茫”也。然须玩其转折层次,不可增减,非汗漫敷陈者比。董养性曰:篇中皆陈情告诉之语,而无干望请谒之私,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采,未尝少挫也。
《义门读书记》:观唐代赠送之诗,惟老杜篇篇意思深长。此篇发端二语,气象褊迫,早年诗如此。此诗兼带齐梁气调。
《唐宋诗醇》:杜之五古,从占人变化而出,独辟境界。严羽谓其“宪章汉魏,取材六朝。其自得之妙,则先辈所谓集大成者”,王世贞谓其“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是已。此篇起语兀傲;“甚愧丈人厚”二句叠语归题,别有风神;一结旷达,收转前半,意在言外,所谓“篇终接混茫”也。故前人多取为压卷。
《唐诗别裁》:抱负如此,终遭阻抑。然其去也,无怨怼之词,有“迟迟我行”之意,可谓温柔敦厚矣。
《读杜心解》:此应诏退下后,将归东都时作也。……起四句,愤激而有古趣。既以自提,兼提韦丈,开手老到。“甫昔”一段叙杜心也。志大言大,尤妙在“自谓”四句,横空盘郁。“此意”一段,慨失职也。而前八泛述,后四入事,关目清晰。“甚愧”至末,乃赠韦本旨,接法古朴而陡健。一结高绝,昌黎不及。
《十八家诗钞评点》:张云:“读书”二语沉雄。杜语专以沉雄擅长,然此二语,乃自道所得,乃其所以沉雄之由也。
《杜诗镜铨》:邵云:突兀二语,一肚皮牢骚愤激,信口冲出(首句下)。一篇之主(“儒冠”句下)。乐府调,开出全篇(“丈人”二句下)。
《唐宋诗举要》:吴曰:局势甚大,故以淡笔开拓(“丈人”二句下)。吴曰:反跌下文有神力,四句一气读(“自谓”四句下)。吴曰:转笔隽快(“此意”句下)。刘开:入得磊落。吴曰:接笔奇矗(“甚愧”句下)。吴曰:二语中截断多少语,所谓呜咽之音也(“焉能”二句下)。吴曰:此下雄奇万变,苍莽无端,不可一世矣(“今欲”句下)。吴曰:兜转万钧神力(“即将”二句下)。吴曰:收束尤超恣奇横,神变不测(“白鸥”二句下)。
佚名

赏析

天宝7年,杜甫在长安困守十年,当时的宰相李林浦掌权,杜甫二次科举考试都被压制,不仅没有做到一官半职,生活也非常的困难,甚至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靠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韦左丞(即韦济)。韦济出生名门世家,祖父、伯父,父亲是唐朝三代宰相,韦济的父亲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世交,杜审言虽然官做的不大,但是诗词写的好,是当时的文化名人,杜甫和韦济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诗中的〝丈人〞为尊称(韦济是杜甫的长辈)。韦济以词翰知名,在当时的文坛享有很高的地位,并且身居高位,也非常欣赏杜甫。这首诗是杜甫写给韦济的干谒之作,杜甫希望通过这首诗希望韦济能够向朝廷推荐自己,所谓的“干谒”是指用诗的形式去拜见一些著名的官员和人物,让他援引自己。“干谒”是当时文人自我推荐的一种方式,李白,王昌龄,王勃,都这样干过,也是唐朝推荐人才的一种方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杜甫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历来被史学家,文艺评论家誉为是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第一首最优秀的诗,都认为杜甫在这以后,诗歌的创作达才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的高度,喜欢杜甫的诗的非常有必要了解这首千古名作。
杜甫一上来直抒胸臆,没有任何乞怜之态,满腔的怨恨不平之鸣毫无掩饰。这里“丈人‘’是尊称是指韦济(长辈的尊称),'贱子”,是谦称是指杜甫自己。
富家的子弟天天游玩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即使力奋斗也还是没法子,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诉说。
接着杜甫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所经历的事情,其中的“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唐玄宗有一道诏令:天下凡是有任何一相才能的人,通过推荐可以直接参加殿试,24岁的杜甫参加了,这个“观国宾”杜甫就是指这件事。我(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词赋堪比杨雄,诗歌可以和曹植媲美。李邕求我认识他,王翰愿意给我做邻居,这些都是因为我的少年扬名的原因。
这里做点解释: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曹植更不用说了,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曾经这样评价曹植:世间“才”如果是按照十斗计量的话,曹子建占到八斗,我(谢灵运)占一斗,天下文人加起来占一斗,这也是“才高八斗”的来源。李邕为行书碑法大家,少年成名,书法风格奇伟倜傥,王翰也是当时最著名的边塞诗人。
杜甫对自己年轻时候游学洛阳,长安评价是极高的,满怀凌云壮志,理想也是非常崇高的,这种干谒诗是绝对没有半点自卑的,而是高亢的、满怀自信的自我推荐。
正因为我(杜甫)是那么突出那么优秀,一旦我进入官场,凭我的才华立即要占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立登要路津嘛),占据这个很重要的很高的位置不是为了自己名和利,不是为了求田问舍,而是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圣主明君,让君王成为尧舜那样的君王,让天下太平,匡济天下苍生,让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我(杜甫)如今不仅没有“登要津”而且一路上还在孤独的歌唱,然而我不想去做一个隐士,我只是一个非常失意的、不得志的读书人。我旅居京华,生活非常的艰难和困顿,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不仅潸然泪下,一个伟大的诗人,竟然流落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天天吃的是别人的“残杯与冷炙”,诗人的命运太过于凄苦和悲惨。
这几句诗的急转直下,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很强烈的戏剧冲突效果,人们的情绪从:“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到“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出现了一个极大的强烈的反差,理想和现实巨大的落差,使年轻的杜甫成熟起来,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社会的底层。这也是后来的史学家们这么看重这首诗的原因。
接着写到这次天宝六年的制举“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欻然”是忽然的意思,这次制举,李林浦没有推荐一个人,这个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野无遗贤 ”。杜甫先把自己比作‘’青冥‘’,自己准备飞上高天的,结果大鸟却折翅膀了,自己准备是想跳龙门的,鲤鱼却也到处碰壁(纵鳞指鲤鱼竖起鳞),哎呀,只有“丈人”您对我厚道啊!每每在百官之中,推荐我的新作!我真的愧对您啊!
蹭蹬:困顿之态。猥是一个谦词,表示承蒙您照顾的意思。
杜甫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贡公喜‘’和‘’原宪贫‘’,贡公喜是指,汉代时期贡禹和王吉是一对好朋友,贡禹听说王吉被皇上重用了,所以很高兴,因为王吉重用后就可以推荐宫禹了。这里杜甫自比宫禹,王吉比韦济,期待韦济再次援引自己,同时也很坦率的说自己不愿向原宪那样过着贫寒的生活,而无出头之日。(原宪是孔子的学生,甘愿清贫而隐于朝野),但是内心一直很郁闷,这就是“心怏怏”,而“走踆踆”表示自己已经进退两难了,甚至萌发了离开长安(西去秦)而“东入海‘’隐居去,但是又非常留念终南山,表达了不甘就这样放弃而又没有任何办法的矛盾的心里。
这首诗的结尾杜甫用了两个典故,‘’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出自[【左传  宣公二年】,晋国重臣赵宣子赵盾有一次出去打猎,在桑树底看到一个大汉,饿的快不行了,就叫随从给他弄了一碗吃的,没想到这个大汉只吃了一半,剩余的准备带走,赵盾就问他为什么带走,这个大汉就告诉他,母亲三天没吃饭了,带点回去给母亲吃,赵盾感叹这个孝子就多给了一碗饭带回家。多年以后,赵盾被皇帝追杀,眼看要被捉,这时一个士兵反戈一击,救了赵盾,赵盾问这个士兵,为什么救他,士兵说我就是那个您送我饭的灵辄啊 ,这个典故杜甫是为了表达自己准备离去,但自己却不如灵辄没有报道韦济恩情。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也是一个典故:出自【列子】,说是一对父子,儿子在海边游玩,海上的海鸥每每非常接近人,用手随便就可以抓一只,儿子晚上回去告诉父亲,父亲就给儿子说,那你明天抓一只回来喂养,第二天,海鸥看到儿子就再也不靠近岸边了,也再也不和人亲近了,杜甫表达的意思是我准备去做海鸥行走江湖,再也不被人驯服的意思。
佚名

赏析

父亲去世,回洛阳成亲
由于没于一官半职,杜甫完全靠父亲接济生活。二十大几的小伙子,过'啃老'的日子并不开心。开元二十九年(741),父亲病故了,杜甫的经济来源也随之断绝,于是回到洛州,在偃师县首阳山下的陆浑山庄住了下来。
这时的杜甫已经三十岁了,徒有官三代的虚名,要钱基本没有,只会写几首诗,放在现在就是个标准的文艺'屌丝',绝不是一般少女愿嫁的品种。但唐朝不是现在,偏偏就有一个千金小姐看上了杜甫。小姐姓杨,弘农县(今河南省灵宝县)人氏,爸爸杨怡是司农少卿,相当于今天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杨小姐知书达理,聪明贤惠,追她的青年才俊排到杨宅大门外,却看上了一无所有的杜甫。大概因为当时杨小姐年方十八,小萝莉,喜欢大叔型的男生。结识李白,相约再游齐鲁
天宝三载(744)夏,杜甫遇见了代唐玄宗'巡游天下'的李白。李白是他的偶像啊,虽然此时杜甫已不再年轻,却像一个初中生遇见'粉丝'一样,追随李白漫游梁宋,会猎单父。
第二年夏,杜甫到临邑(今山东省临邑县)看望弟弟杜颖,途经济南,恰逢大书法家李邕在济南做客,于是前去拜望。济南大明湖的历下亭里,群英荟萃,杜甫即席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其中两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博得大家喝彩,后被当成楹联,刻在历下亭南廊柱之上。
秋后,杜甫又跑到兖州去找李白。两人同游蒙山,寻仙女,找仙草,炼仙丹,'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感情好到共盖一条被子。干谒王公,寻找晋身之途。
天宝五载(746),杜甫再次来到长安寻找机会。初到长安,他把浪游时期养成的习气也带到了京城,除夕夜和客舍的客人们大呼小叫着赌博,'袒跣不肯成枭卢',伸长脖子喊'大、大、大',最后却开出了小,于是光着膀子,脱掉鞋子,跳上桌子赌一把大的,活脱脱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但接触过长安的社会现实后,豪放的个性逐渐收敛。他来长安,不是为了感受长安的奢靡繁华,而是为了做官,做大官。
杜甫外祖母的父亲是义阳王李琮,他利用这层关系,结交了一些王公国戚。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姿容妍美,乃皇族第一美男,深得唐玄宗喜爱,称他为'花奴'。'花奴'非常喜欢喝酒,是'酒中八仙'之一,杜甫在酒场上跟他混熟了,就写了《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长诗一首,极力称颂李琎,并婉转传达出投靠的意思。李琎当然心领神会,将杜甫纳为门客。
第二年,唐玄宗诏告天下,只要精通一门技艺,都可以到长安应试。杜甫已经有一些诗名,又有李琎等人的举荐,于是满腔热情地参加了科举考试,以为一定能金榜题名,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不料却陷入了一场闹剧。
宰相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在对策时指出他的奸恶言行,心中惴惴不安。'老狐狸'摆出一副积极贯彻的姿态,下令州县官员严格甄选,特别出众的才能上报尚书府;尚书府再复试,进行更为严格的筛选。最后李林甫亲自出马,对这些举子进行诗歌、词赋、策论等多方面的考核。如此严苛地考下来,自然没有一个人合格。于是李林甫祝贺唐玄宗,说陛下恩泽遍及四海,'野无遗贤',人才已经尽皆搜罗到朝堂之上,民间剩下的都是一些酒囊饭袋。
杜甫兴冲冲地来,却灰溜溜地去,成为李林甫'野无遗贤'圈套的牺牲品。准备退隐,做最后一次努力
杜甫感觉受到了愚弄,失望,悲愤,郁郁寡欢。生活日渐贫困,前途愈加渺茫,杜甫一脑门子官司,无法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最终,他放下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人格和家庭优越感,在权贵间奔走,以期得到他们的引荐。
韦济(687-754),天宝七载(748)调到中央任尚书左丞,杜甫写了一首《赠韦左丞丈济》,希望得到他的提拔。但李林甫独断朝纲,排斥异己,连安禄山都怕他三分。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才华,却没有能力安排他一官半职。
杜甫到长安求仕已经三年,却四处碰壁,一官难求。无奈的杜甫准备再求韦济一次,如果还不行,就离开长安,退隐江湖。于是写了一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送给韦济: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这类社交诗的主要目的是让人家帮忙办事,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而杜甫却能做到不卑不亢,运用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献三大赋,终于得到机会
当然,一首诗不可能改变杜甫的命运。他又在长安、洛阳两地来来回回折腾了三年,终于等到了机会。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献《三大礼赋》,得到了玄宗的赏识,把文章列入备选名单。但杜甫一等再等,又是三年,还是音信皆无,天宝十三载(754),杜甫再进《封西岳赋》和《雕赋》,把自己光荣的家世、眼前的落魄一一道出,希望皇上不要忽略他的存在。在《进〈雕赋〉表》里,他说:'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意思是我的文章虽然不足以和《六经》比肩,但也能比得上扬雄、枚皋,其自负不输他的爷爷杜审言。
第二年春,'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反了。当大家都在逃亡的时候,杜甫却返归长安,朝廷当然求之不得,授他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此时杜甫已43岁,从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洛阳参加乡贡算起,找这份工作他忙活了20年。
佚名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诗人37岁时。是较早的自叙性质的投赠干谒诗。起首两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乃一篇之主旨,是诗人困守长安的心理概括,并且具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的广泛社会意义,只不过“朱门”两句范围更广,而“纨袴”则专力于穷困知识分子的惨境。“甫昔少年日”以下,自少年之志向才华写起,直引发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平生政治理想,写得豪气干云。如元人董养性所评:“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杜诗详注》卷一引)说“未尝少挫”也不尽实。“此意竟萧条”以下,可谓“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直令千百年之喜杜爱杜者为之泪下!然,此种沉郁,正是前文豪迈磊落之笔与下文“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不羁之性的宕折顿挫。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已先在此诗中体现了。

佚名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唐·杜甫·五古]


纨(wán)绔(kù)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纨绔:指富贵子弟。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yōng)求识面,王翰(hàn)愿卜邻。
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yáo)舜(shùn)上,再使风俗淳。
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
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zhì),到处潜悲辛。
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主上顷见征,欻(xū)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cèng)蹬(dēng)无纵鳞(lín)。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liáo)上,猥(wěi)诵佳句新。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xiàn)贫。焉能心怏(yàng)怏,只是走踆(cūn)踆。
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贡公:西汉人贡禹。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怏怏:气愤不平。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去秦:离开长安。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韦左丞:指韦济,丈:是对老年和长辈男子的尊称。韦济出生名门世家,祖父、伯父,父亲是唐朝三代宰相,韦济的父亲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世交,韦济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韦济在天宝七载(748)为河南尹,杜甫有《奉寄河南尹丈人》诗,对他的关注表示感激。同年,韦济调到长安任尚书省左丞,杜甫又有《赠韦左丞丈济》诗,请求推荐。

此诗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时杜甫37岁,居长安。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结果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

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史上公认这是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纨绔:纨是细绢。纨绔:指华丽的衣着,通常用来作为豪门子弟的代称。含贬意。儒冠:即儒巾,也是以物代人,泛指一般儒者。 

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

这是整首诗的主题。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开场白。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时年二十四岁,所以说“早充观国宾”。观国宾:原出《周易·观卦·象传》“观国之光尚宾也”一句。 

夸耀自己从小聪明及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传世名句!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新唐书·杜甫传》:“甫少贫,不自振,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卜邻:择邻。 

大诗人夸耀自己曾受到著名的文坛前辈的赏识和尊重。李邕是当时文坛上很有名望的人。
这不是大诗人的自吹。从文学史上来说,杜甫的学识成就、诗作超过他在这里提到的四个人!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古诗十九首》有:“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句。要路津:借指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

这是大诗人少时的抱负和理想。因为大诗人才高八斗,所以对自己期望值更高,希望报效国家,辅佐君王。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
隐沦:隐士。 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形容京师的繁华 。
“骑驴”二句: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杜甫赴贡举到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写此诗时,恰好是十三年。京华春:京华即京师,指长安。
自己理想落空,却不是因为自己要当逃避现实的隐士,而实在是仕途无望,在长安蹉跎十三年。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肥马:以物代人,指有钱有势的人。 
大诗人这十三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呢?每天从早到晚去拜见达官贵人,就是希望能得到赏识,使自己的才华能得以施展。而生活上却是穷困潦倒,艰辛无比。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指天宝六载玄宗下诏命有一技之长的人到长安应试的事。欻 (音xu):迅疾貌,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青冥:青云,指天空。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音cengdeng):失势之貌。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鳞:代指鱼。 

大诗人好不容易得到唐玄宗下诏命有一技之长的人到长安应试的机会,但宰相李林甫怕文学之士说他的坏话,于是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说“野无遗贤。”

大诗人以鸟和鱼的跌落比喻自己应试的失败。希望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愿望全部落空。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猥 (音wei):承蒙。佳句新:指杜甫新诗作。唐人重诗,用诗来求知己,也用诗来推荐人。 
很惭愧“你”厚待“我”,一直将我的新诗作推荐给百官。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
贡公:西汉人贡禹。与王吉为友,听说王吉做了大官,他高兴得“弹冠相应”,遂准备王吉推荐他去做官。《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成语贡禹弹冠,指贡禹与王吉(字子阳)友善,见其在位,亦愿为官。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
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安贫乐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后人常用他的名字来代表穷困的书生。
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干。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怏怏:气愤不平。踆踆(音cun):且进且退的样子。进退两难的样子。 

“我”怎么能一直犹豫不决,蹉跎岁月呢?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

东入海:指避世隐居。语出《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去秦:离开长安。

既然如此,也就只能离开长安了。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终南山在长安南,渭水在长安北,都是代指长安。 此句是说欲离开长安,又恋恋不舍。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白鸥:诗人自比。浩荡:旷远之貌,指无边的波涛。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驯:驯服。 

自己离开长安,避世隐居,就像白鸥出没于大海的万里烟波之间一样,就再也没有谁来束缚自己了。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叙写了大诗人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