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剖析金本位:货币与黄金如何挂钩?

 格物资本 2020-04-23



格物·资本

seek for capital

专注于资本的极致探索

高品质原创内容产出自媒体

————————————————————

【格物·黄金】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本文从属于【格物·黄金】

———————————————————


金本位,即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的核心含义是:一种货币的单位价值与一定重量的纯黄金,形成固定等值关系(或称为“挂钩”),即用一定量的纯黄金表示一种货币的单位价值

在全球货币史上,金本位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

金币本位

金币本位,是金本位的早期形式或古典形式,表现为:在一个社会的货币流通中,用黄金铸造而成的金币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些金币在人们手中流转使用,履行着计价/记账单位、支付流通、价值储藏三大功能。

由于每一枚金币都有一定的含金量,且每一枚金币都有其固定的法定价值(法定价值用货币单位来标记,即该金币的面值),所以,每一枚金币都暗含着一个等式关系:一定重量的纯黄金=1基本货币单位,这就是金本位的核心要义。

需注意:在金币本位制社会中,金币虽然是本位币,但并不是流通中的唯一金属铸币,还可能流通着银币或铜币等其他金属铸币,而这些银币、铜币一般法定价值都较小(不足1基本货币单位),主要是为满足小额交易的需要,所以只是充当辅币的角色,辅助流通(如下图)。

▼图:日本金本位时期的货币状况,金币作为本位币,银币、铜币作为辅币。制图丨格物·资本


此外,在金币本位制下,同样也可以流通纸币(政府发行的政府纸币,或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纸币以金币为发行准备,可兑现为等值的金币。纸币依附于金币,纸币相当于金币的附属品,部分地替代金币的支付流通功能(纸币流通使用起来更方便),但纸币不能脱离金币而独立流通,若其不能兑换为金币,则就是废纸一张,无法履行货币功能。

▼图:日本金本位时期,日本纸币(日本银行兑换券)与金币的关系,面值“拾圓”的纸币可兑换成“十圓”金币,纸币与黄金形成挂钩关系。延伸阅读:《日本金本位》


金块本位

金块本位,是在古典金币本位的基础上“变异”发展而来的一种金本位,表现为:金币退出流通,被货币管理当局(央行)熔铸成金块,储存起来;金币消退后,纸币完全取代金币流通,获得主导地位,而银币、铜币等其他金属铸币可继续作为辅币流通;纸币仍可以兑现为黄金,不过不再是金币,而是金块,持有纸币的人可向货币管理当局要求将手中的纸币等值兑换为金块。

在金块本位制下,尽管金币退出流通,但人们所使用的可兑现纸币,都代表着一定重量的黄金(能随时兑现),所以它依然遵循着“一定重量的纯黄金=1基本货币单位”这一核心原则

金块本位的最大特点是:金币的支付流通功能完全被纸币所取代,金币被熔成金块后,只履行了价值储藏功能。所以,金块本位是一种黄金货币功能弱化后的金本位。(注意:计价/记账是根据货币单位来标值/记值,而不是根据货币的材质来标值/记值,所以,金币消退后,不会影响到计价/记账功能的变化)

▼图:英国金币本位和金块本位的比较。制图丨格物·资本


金汇兑本位

有些国家或地区的政府由于没有掌控足够的黄金资源,无法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又希望自己发行的货币能和黄金挂钩,在这种情况下,就催生出了“金汇兑本位”。

在金汇兑本位制下,一国政府既不铸造金币,也没有金块储备,但会储备一些其他采用了金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纸币(简称“金本位纸币”);在该国的货币流通中,以纸币为主导,该国纸币虽然无法直接兑换为黄金,但是可以向该国货币管理当局兑换到“金本位纸币”(按固定汇率兑换),然后,持有“金本位纸币”的人可以到相应国家去等值兑换黄金,这样一来,该国纸币就相当于间接的黄金挂钩了;此外,该国虽然没有金币流通,但也可能会有其他金属铸币作辅币流通。

很明显,金汇兑本位是寄生于金币(或金块)本位而存在的,这种寄生性意味着它不可能独立存在。如果没有哪国采用了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那么就不可能出现金汇兑本位。一国若采用金汇兑本位,必须依附于另一个已采用了金币(金块)本位的国家。

▼图:某国采用金汇兑本位的情形,假设以美国金币或金块为寄生基础,以美钞为桥梁,实现与黄金间接挂钩。制图丨格物·资本


金本位形式的演变

在一战以前,世界上主要工业国(英欧美日)都实行的是金币本位制,各国都流通着各自的金币,且各国金币都可以自由跨境流通使用,不同的金币之间进行兑换时,按其含金量等量兑换(金平价原则)。

一战的爆发,使得各主要工业国相继禁止黄金出口,同时,英欧美还宣布其纸币在国内也不能兑换黄金,即意味着金币本位制中断;只有日本还继续允许国内纸币(日本银行券)可兑换金币,且金币继续流通,保留着金币本位

一战结束后,各国政府都试图重新恢复金本位。其中,日本国内金币本位一直延续着,美国在19196月恢复了国内美钞与金币的可兑换,同年8月解除黄金出口禁令,成功恢复金币本位。(日本和美国之所以能保持金币本位的延续,和其远离欧洲战火有很大关系,战争期间,美日经济不仅未受波及,而且还因战争带来的贸易盈余,获得了大量从海外流入的黄金)

而一战后的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就没那么幸运,因在战争时期黄金大量外流,再加上民间对金币的保值储藏,国内的金币大量从流通中消失,重新回到金币本位已不可能。于是,在黄金储备量不足的情况下,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应运而生

1925年英国率先实践了金块本位制,紧接着几年里,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其中,一些欧洲国家和大部分落后或被殖民国家(非洲,拉美,亚洲)都实行了金汇兑本位,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纸币,以英美法等强国的金币或金块本位为寄生基础,与这些强国纸币固定汇兑关系,从而形式金汇兑本位。

▼图: Montagu Norman1920-1944年任英格兰银行总裁,对一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塑有着深远影响,他在1930年被冠以欧洲货币的独裁者的称呼。“金汇兑本位”的构想正是他在1922年的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上提出的。图片来源:Pox Amerikana


19319月时,因全球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英国政府宣布放弃金块本位,英镑纸币不再能兑换为金块,英镑与黄金脱钩;紧随着,欧洲多国跟随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其货币与黄金脱钩;同年12月,日本政府也宣布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日本纸币不能兑换黄金,金币退出流通)。金本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消亡。

1934年时,美国政府颁布《黄金储备法案》,实行黄金国有化,美国金币退出流通,被美钞完全取代,而且国内美钞不再能兑换黄金。不过,美国政府允许外国政府或央行用美钞兑换金块(有条件限制)。所以,1934年后,美国国内终结了金币本位,但对外却保留着金块本位(这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基础)。

图:1934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黄金储备法案》(the Gold Reserve Act)法案规定:禁止美国民众私人持有黄金,所有金币/金块/金条都必须上缴美联储兑换成纸币,以法律形式将黄金国有化,美国民众也不再能将美钞兑换成金币或金块。同时还规定,允许外国政府或央行以“1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比价向美国政府兑取黄金,由美国财长控制所有的黄金交易。图片来源于:Bettman/CORBIS


1936年,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经放弃了金币或金块本位,除了美国仅对外保持着有条件的金块本位之外(仅允许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用美钞兑换金块);而那些曾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也因缺乏寄生基础而被迫与黄金脱钩(前文提到,金汇兑本位是寄生于金币或金块本位而存在的)。因而到1936时,金本位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终结。

各国放弃金本位后,国际货币体系陷入了长期的混乱之中,并形成三大货币区(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直到二战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版本”金汇兑本位

二战结束后,在各国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建立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行一种双挂钩模式:美元和黄金挂钩(1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美国政府承担无限兑换义务,其他政府或央行可持美元向美联储要求兑换成金块),其他货币都与美元挂钩(固定汇兑关系),从而形成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一体化货币体系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安排上可看出,它依旧保留着金本位的影子(某货币的单位价值等于一定量的黄金),可谓是金本位在二战后的“复活变异版”,准确地说,它一种以美国金块为寄生基础、以美元为唯一桥梁的全球一体化的金汇兑本位制

它与二战前的金本位相比,大有不同。首先,美国政府只允许其他政府或央行兑换金块,而并未允许美国民众兑换金块(这由美国1934年《黄金储备法案》决定),这一版本的金汇兑本位,黄金的货币功能已被极度弱化(限制兑换主体)。其次,它具有唯一中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特点。二战前,英法美日等国都能独立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货币制度相互独立,并非一个整体,这些国家的纸币都各自能在本国兑换成黄金,无须依赖于一个中心货币,但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连接成一个整体,以美元为中心运行,美元是唯一与黄金直接挂钩的货币,其他各货币都必须以美元为桥梁,实现与黄金间接挂钩。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和黄金实际脱钩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版本”的金汇兑本位随之崩溃,金本位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至今没有重现过。

图:19718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电视上宣布“新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关闭黄金窗口,终止美元与黄金的承兑义务,这标志着美元与黄金实际脱钩。图片来源:WSJ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