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这篇读画小品本身就有它的可读性。 读画有说,由陈白阳山水六幅引起。陈氏山水,是写意而非写实作品; 并无一定的规范,却又不能说一无规范,亦即循规范而不拘守规范。倪伯远持此六幅山水,访张世长(著者张大复字元长,世长乃其弟) 共赏画品,两人交口称誉,赞为“奇特”。大复骤见,也觉得心花怒开。——此时有会于心,而尚未有说。 读画之后,便是议画。著者提出了一个似乎离开这些画而别有所见的问题,问的是“今人 (作画) 不及古人处”。伯远与世长各有所言,说法不一,也难以归总为一。究竟他们说了些什么,文中略而不记,因为与本题关系不密,所以一掠而过,以便赶紧写出一句奇峰突起似的论断来,那就是大复笑着说的: “自白阳此等画出,所以今人不如古人也。”发问既如截断云山,自答又显得突如其来,“两人莫对” 自然在情理之中,我们读到这里也不免要急于知道 “此话怎讲”; 而他如此记述论画情形,正是设下一个悬念,引人注意和思索。最后才叙明他的见解,大意是: 陈白阳所作的写意画,原有其师法自然、锤炼笔墨的写实画基础; 心中有山水丘壑的“不差毫末”的实物形态,落墨时抛却心间的具象,振笔直就,淡墨淋漓、纵横自如,造成了尺幅之纸呈现千里之势,这就是“死骷髅上活眼再开”。今人没有此种写实的工力,便学古人的写意,无怪“都成澹(淡)薄,了无意致”。他所说的“今人不如古人之处”,正在于缺乏写实基础; “所以今人不如古人”,亦在于自有写意画以来,被今人当作学画捷径,不愿打写实基础。 著者尽管自言“予非知画者”,但所说的道理是对的。本世纪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喜欢简化形象,用抽象的形来表现真实,但他并不是没有写实根柢,恰恰相反,他原就有写实工力。抽象与写意自不相同,而需要写实基础则并无二致。大复读画既有眼光,读画之作亦复能曲折见意。 张大复,(约1554?—1630)苏州昆山兴贤里片玉坊人。名彝宣,字心期,一作星其,自号寒山子又号病居士。清代戏曲作家、声律家。张大复壮岁曾游历名山大川。初患青光眼,凭微弱的视力坚持写作、教书。原本家底殷实,因请江湖游医铁鞋道人医治眼疾,典卖祖传字画、良田,但越来越重,至40岁失明。一度还患有偏头痛、伤寒、肺炎等疾。除了短时间在朋友的衙署里担任幕僚,主要以口述的方式让人记录整理除了名著《梅花草堂笔谈》,记下自己设馆、作幕、出游的见闻,包括著名人物的言行、家乡风土人情、灾荒与兵寇、水利沿革以及昆曲的兴起与发展等。此外,他还完成了《嘘云轩文字》、《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张氏先世纪略》等著作。 品读经典 品读好诗词 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 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