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 抛弃了传统我们是谁?艺术品到底表达的是笔墨还是人?艺术品的价值属性是私我的还是社会的?快餐式的艺术还能横行多久?恢复到八十年前的学术氛围还需要多长时间?⋯⋯诸如此类的问题究竟是不容易回答的。 ·不染时习乃可合于古人,此非学力可至,若妄想创新必浮薄可憎,心古,不易境也! ·今人味薄一瞥即止者,形式也,古人味厚每可复观者,心境也;形式者何?用力于外而亏于内者,心境者何?用力于内而发于外者。古人立志修身而内美充盈,从于事,则厚德可以载物也。今人惶惶,急于功利,从于事,多用心于事外,其格韵意度比之古人不可同日语也。 ·书境之高下唯赖乎其内蕴之盈亏,非关乎其形貌之美丑。金玉其外者,则往往败絮于其内。天下万事万物皆不可全善者,此天道之使然也。君不闻"不智之智,名曰真智,蠢然其容,灵辉内炽。"或曰:惟能舍其小乃能全其大也。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此刘煕载语也,吾虽愚钝而心向往之。 ·书贵有古意,以其深厚故也。唯心近古人而后古意乃出。今人轻佻专事离奇,魔道也。 ·艺术风格似柄双刃剑,一旦形成就会减损甚至终止作者的创造力。大凡作者有了个面目,就开始了翻来复去地复制,喜怒时如是,哀乐时亦如是,可惜的是这种机械式的重复大都贯穿其一生,艺术创作至此还有何机趣可言!故有人叹曰:不与人同难矣!不与己同尤难矣! ·一般来说学书要先于一家入,所谓"书有所宗",精熟后方可博学多家。 古之名笔皆可为本,然须几十年熔铸锤煅而后成,不可求脱过早,否则书必骨痴而筋疲、笔冗而神乏,羸弱之病不可免也。 ·你的笔气如果支撑不住你的画,那你就把画停下来,读书写字是个捷径。画面中的笔墨结构再好,如果远离了生活也是个空壳。创新是个伪命题,为满足那些猎奇者的眼光而不在传统上下功夫,终究会害了自己。画的好与不好,不只是表面上的图式与他人是否相似,而更重要的是在你的画里有没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假如你什么都学到了,说明你离功已经不会太遥远。至于自己的面孔,交给时间就可以了。 ————————艺———————— ![]() ![]() ![]() ![]() ![]() ![]() |
|
来自: 乐翁花事 > 《l《李玉旻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