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江湖夜雨寂寞人 2020-04-24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赵桢,谥号: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而历朝历代的文人做官后,都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会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那么在宋仁宗一朝,有没有大臣获此殊荣呢?有,而且还不止一人,而且他们都已经在《清平乐》中已经登场了,别急,咱们往下看。

谥号“文正”有多难,一千年只有28人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清平乐》中江疏影饰演曹皇后,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逸周书·谥法解》(以下简称《谥法》)中,关于文和正的解释。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想要获得“文”的谥号,不仅需要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还要品德道德一流,并且忠、孝、仁、义、礼、智、信七样全占,才能有机会得到“文”的谥号。如果说“文”是道德博闻,那“正”则是靖共其位,这“文正”便是文人道德的极致,能够配得上“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则应当是当朝德才兼备者中最卓越者。清朝的曾国藩对大清有再造之功,得到了“文正”的谥号;李中堂李鸿章当了一辈子的裱糊匠和背锅侠,最终也只得到一个“文忠”,座次明显在曾国藩之下。

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王旦、王曾、范仲淹、司马光、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

元朝得“文正”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

明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

清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魏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文贞'的名臣

在宋代之前“文正”谥号本不叫这个名,而是叫做“文贞”,等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他叫赵祯,为了避讳,才将“文贞”才改为“文正”的,整个宋朝得文正谥号的只有9人。而宋仁宗一朝时只有两位大臣获此殊荣,还有一人本来已经获封,就因为司马光一句话给摘帽了。他们都是谁,咱们往下看。

范仲淹的“文正”名副其实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明人绘范仲淹画像,南京博物馆藏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杰出人物之一。范仲淹一生作词很少,但仅凭他两首风格迥异、却同样感人的词,就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一席地位。怪不得前人称赞他的词为“字字珠玉、掷地有声”。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堪称宋代散文写景妙笔与议事、抒情结合的典范,从明清《古文观止》到今日义务教育的课本里,没有一个读书人没读过它。《渔家傲》让我们看到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位面目严峻、神态凛然的带兵将帅,不仅仅有一颗豪情万丈、正气凌云的心,他也是一位文人,很多时候他也有文人的多情善愁的一面。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政治局面焕然一新,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虽因此遭贬,也仍于地方政绩卓然,造福所至之处;军事上采用积极防御思想,使西夏与北宋得以和平相处;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是大力推动了义学兴办,在提高民族的文化普及度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已经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可以说,范仲淹获此“文正”谥号绝对是毫无异议的,也是名正言顺的。如果说范仲淹大家熟识度比较高,另一位在宋仁宗时期获此殊荣的大臣或许就不那么耳熟能详了。

王曾:连中状元+作宰相+谥号“文正”,千百年来只此一人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王曾,北宋仁宗时名相,为人刚正不阿,端正持重,而且他还是妥妥的大帅哥一枚,眉眼就像是画上去的,他在朝为官时,进退有礼,平日里不苟言笑,没人敢因为私事来找他。

8岁时王曾成了孤儿,叔父王宗元将他抚养长大。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王曾总是榜单上惹人艳羡的名字。在乡试中王曾名列第一,即所谓“解元”。此后,被推荐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再居榜首,称之为“会元”。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接下来,还有一场由宋真宗亲自出题的殿试,题为《有教无类赋》。王曾交卷后,其中有“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织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赏,擢为第一名。

这样,刚刚二十四岁的王曾便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宋真宗病重时,刘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赵祯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刘后决断,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宋真宗驾崩后,王曾奉命入殿起草遗诏称:“以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权听断军国大事。”宰相丁谓让他去掉“权”字。王曾不允,坚持刘太后只能代理国政。太后受册封时,王曾坚决反对她御驾大安殿。长宁节给太后祝寿时,王曾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时,他也往往加以压制,太后更加不悦。公元1029年,玉清昭应宫失火,太后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

范仲淹曾对王曾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您德高望重,唯独在这方面没什么作为。”王曾回答说:“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范仲淹听后非常佩服。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王曾曾极力推荐吕夷简任相,待吕夷简位在王曾之上后,常独断专行,这时外面纷纷传言秦州知州王继明贿赂吕夷简,王曾因此请求罢免吕夷简,仁宗以此问讯吕夷简,王曾与吕夷简在仁宗面前辩论不休。王曾说自己也有过错,于是与吕夷简一起被罢官。

王曾严谨稳重,每次入朝觐见仁宗,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被时人称为贤相。1038年,他因病在任上逝世,享年61岁。宋仁宗为他辍朝二日,赠谥号“文正”;几年后,还亲自为他撰写碑首——“旌贤之碑”,大臣获赐碑篆就是从王曾开始的;仁宗后来还将他所葬之地临济乡改为“旌贤乡”。

连中三元史上一共17人,死后谥号文正史上一共28人,而两者皆得者,唯王曾一人,这就是他创下的最牛纪录,永世未被打破。

夏竦:文献—文正—文庄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剧中的夏竦(sǒng)并非什么正面人物,文彦博、韩琦、苏子美等人在一起时就曾谈论过夏竦的诗词,少年时多有精品,尤其写无奈别情的,颇为动人心肠。苏子美说头次听到《鹧鸪天》时大为惊艳,这一句“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写自己不敢亲眼看着情人走远,无可奈何以至自欺欺人,真是柔肠百转,把不忍别离写到了骨子里去。但没想到入朝为官后,看到的竟是一个谄媚权相,一个好色敛财的胖子。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可以说在多如牛毛的北宋词人中,像夏竦这种品质恶劣人缘又很差的人,居然也能写一手好词,真是一朵奇葩。

必须指明,夏竦是有才华的,虽然当时的许多士大夫认为夏竦是个品行不端的小人,但他也的确是靠着自己的真本事——文学才华爬上来的。

那一年,夏竦还只是个普通侍卫,他心想,若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听说当今皇上和宰相都很欣赏有文才的人,于是夏竦一咬牙携诗文扑通拜倒于宰相李沆马前,诗中有“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二句,李沆很欣赏,遂转呈真宗。

夏竦之父夏承皓与契丹人交战而死,李沆把这个情况也告知了真宗。得知这是英烈之后,又那么有才,真宗大手一挥,赏了夏竦丹阳县主薄一职。

对于夏竦的为人,《宋史》是有专门描写的:“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朝廷想派他出使辽国,夏竦一把鼻涕一把泪,捶胸顿足,那表情、那动作绝对是影帝级别的,他慷慨陈词:“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反正就是一句话,契丹乃是狄夷世仇之邦,俺就是不屑于踏上他们的土地!

只会说空话毫无经验的夏竦一到边关,先是显摆一番,然后发榜文:有得元昊头者,赏钱五百万贯,爵西平王。元昊不甘示弱,大礼回敬,命人携带榜文入宋境:有得夏竦头者,赏钱二贯文!从此夏竦成为笑谈。

夏竦的豪放奢华是开封一景,每次出门时,命人把两辆车马连起来,中间用花费数千两的锦帐相联,组成一辆超豪华房车。天子驾六的排场都没他高大上。

夏竦为人刻薄,人缘不好,寇准这种正直的人在他眼里是最讨厌的。他问下人,寇准出门的排场也不小,为何世人偏偏不待见我?下人回答,寇相爷出门遇到被罢免的官员都能喊去一起吃饭,您老人家一出门就只知道得罪人,深怕别人不知道你的坐骑有多豪华。

宋仁宗起用改革派范仲淹、晏殊、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庆历新政拉开帷幕。嫉贤妒能、家产数百万的贪官夏竦又来了,在下野的吕夷简的支持下挑头反对新法,攻击改革派范仲淹和韩琦,欧阳修也被牵连。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九月,夏竦去世了,由于其曾担任过仁宗皇帝的老师,宋仁宗得知夏竦去世后,要在宫里给老师服丧举哀,也希望给老师拟一个好一点的谥号。经过法定的议谥程序,考功司(掌管审复太常寺所拟谥和幕职州县官、流外官年终考课之事)和太常礼院给夏竦拟定的谥号为“文献”,《谥法》中“博闻多能曰献,聪明睿智曰献”,夏竦是个聪明人,文采也很好,“文献”倒也适合他。

但当仁宗准备下诏赐谥的时候,却被大臣拒绝起草,理由是“臣下不当与僖祖同谥”。僖祖指赵朓(tiǎo),赵匡胤的高祖,赵匡胤称帝后,追尊赵朓为文献皇帝。

于是宋仁宗决定亲自给夏竦改一个谥号——“文正”,知礼院司马光先是申明宋仁宗的做法不合赐谥制度上疏讽刺,说仁宗私自给夏竦定下“文正”之谥,明显是把公器当成天子的私恩。后来见宋仁宗拖着不理,又上了一道言辞激烈的奏疏,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说夏竦这个人“奢侈无度,聚敛无厌,言不副行,貌不应心”,品行根本担不起“文正”二字。

迫于压力,宋仁宗不得不收回成命,改赐夏竦“文庄”谥号,这场议谥之争才平息下来。

“文正”:所有文官死后最想得到的谥号,宋仁宗一朝封了两个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