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枳实消痞丸

 图书 馆员 2019-03-16

枳实消痞丸

【组成】 干生姜 炙甘草 麦芽曲 白茯苓 白术各二钱(各6g) 半夏曲 人参各三钱(各9g) 厚朴炙,四钱(12g) 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g

【用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6~9g),白汤下,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健脾和胃,行气消痞。

【药理作用】 具有对肠胃平滑肌双向调节、保护胃黏膜、抗炎、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中医证】 脾虚气滞,寒热夹杂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腹部畏寒,大便不调,苔腻微黄,脉弦或虚。

【西医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脾虚气滞、寒热夹杂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虚气滞,寒热夹杂所致。脾胃虚弱,浊气不降,则心下痞满,不欲饮食;气血亏虚,寒湿内生,脾虚不运,则倦怠乏力,腹部畏寒,大便不调;苔腻微黄,脉弦或虚,皆为脾虚气滞,寒热夹杂之象。治当健脾和胃,行气消痞。

方中枳实行气消痞,以治痞满;人参补益脾胃,以治中虚,共为君药。脾胃气滞,以厚朴下气除满,助枳实以治气滞;白术健脾益气,助人参以治中虚;气滞生热,以黄连清泻胃热,以治蕴热;气虚生寒,以干生姜温脾散寒,以治虚寒,共为臣药。脾虚生湿,以茯苓助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并渗利湿浊;饮食不消,以麦芽消食和胃;胃气不降,以半夏醒脾燥湿,降逆和胃,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共奏健脾和胃,行气消痞之效。

配伍特点:行气药配益气药,行气不伤气,益气不壅滞;清热药配温阳药,既清热又散寒;消食药配治湿药,使脾运胃纳,相得益彰。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脾虚气滞,寒热夹杂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倦怠乏力,腹部畏寒,苔腻略黄,脉弦或虚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气虚甚者,重用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若内热甚者,重用黄连,加黄芩,以清泻胃热;若内寒甚者,重用干姜,加肉桂,以温中散寒;若气滞甚者,加陈皮、砂仁,以行气和胃等。

3.注意事项:脾胃阴虚者慎用本方。

【附方】 

1.枳术汤(《金匮要略》)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煮取,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功用:健脾理气,化饮散结。主治:脾虚气滞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伴少气乏力,或胃脘疼痛,小便不利,舌红,苔薄黄腻,脉沉。

2.枳术丸(《脾胃论》)枳实麸炒一两()  白术二两()。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功用:健脾益气,消痞散结。主治:脾虚气滞证:脘腹痞满,饮食不消,胸膈痞闷等。

枳实消痞丸、枳术汤与枳术丸三方均有行气健脾作用,枳术汤与枳术丸均是枳实消痞丸的基础方。枳实消痞丸是以《伤寒杂病论》中半夏泻心汤、理中丸与枳术汤加减化裁而成,以半夏泻心汤加减补虚泄热,理中丸温中散寒,枳术汤行气健脾消痞,加厚朴、麦芽、茯苓下气消食渗湿,全方既补虚又消痞,既清热又散寒,治疗脾虚气滞,寒热夹杂证;枳术汤方中枳实与白术用量基本相等,枳实行气,善消心下痞,逐停水,白术健脾强胃,治疗脾虚气滞中以气滞水停为主证;而枳术丸方中白术用量大于枳实1倍,健脾作用大于行气,且汤剂改丸剂,治疗病证以脾虚为主,气滞为次者,具有“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之意。

【方论选录】 

吴崑:“枳实、黄连、厚朴之苦,可以下气;半夏曲、干生姜之辛,可以行滞;人参、甘草、白术、茯苓之甘,可使健脾;麦芽善消,则可以推陈而致新矣。”(《医方考》)

汪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枳实苦酸,行气破血;黄连苦寒,泻热开郁,并消痞之君药。厚朴苦降,散湿满而化食厚肠;麦芽咸温,助胃气而软坚破结;半夏燥湿而和胃;干姜去恶血而通关,皆所以散而泻之也。参、术、苓、草甘温补脾,使气足脾运而痞自化,既以助散泻之力,又以固本使不伤寒气也。”(《医方集解》)

【方歌】

枳实消痞寓理中,麦芽夏曲连苓朴,

消补兼治寒热用,健脾和胃功效著。

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各等分(各12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补血调血。

【药理】  具有促进骨髓造血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自由基、抗心脑缺血缺氧,双向调节子宫平滑肌等作用。

【中医证】  营血虚滞证(血虚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不荣,指甲无泽,或女子月经不调,或痛经,或闭经,或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舌淡苔薄,脉虚弱。

【西医病】  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皮肤病、习惯性流产、不全流产、子宫复旧不全、不孕症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血虚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心肝血虚,不能滋荣所致。心血虚而不能滋养心神,则心悸失眠;肝血虚不能上荣于头,则头晕目眩;血虚不能滋养于手,则指甲无泽;女子血虚不能荣于胞宫,则月经不调;血虚不能滋养脉络,则痛经,或闭经,或胎动不安;血虚无以化气,气不得以固摄,则漏下不止;舌淡,苔薄,脉虚弱,皆为血虚不荣之征。治当补血调血。

方中熟地甘温味厚,质地多脂,滋阴补血,补肾填精,为君药。血虚而滞,以当归补血活血,养血调经,助熟地以大补阴血,为臣药。血虚筋脉挛急,以白芍养血柔肝,和营缓急;血行不利,以川芎行气活血,调理血脉,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以奏补血调血之效。

     配伍特点:补血药配行气理血药,补血不壅滞气机,行血不伤阴血。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血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血虚有寒者,加桂枝、阿胶,以温经散寒补血;若血虚有热者,加丹皮、玄参,以清热凉血补血;若心悸明显者,加酸枣仁、龙眼肉,以补血养心安神;若目眩明显者,加阿胶、鸡血藤,以补血养血明目等。

3.注意事项:湿热证者慎用本方。

【附方】 

1.圣愈汤(《医宗金鉴》)熟地七钱五分() 白芍酒拌,七钱五分() 川芎七钱五分() 人参七钱五分() 当归酒洗,五钱() 黄芪炙,五钱() 水煎服。功用:补血益气。主治:气血虚证。面色萎白或苍白,四肢无力,神疲倦怠,心悸目眩,或女子月经不调,量少或多,质稀色淡,无异味,舌淡苔薄,脉弱。

 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黄二钱或用干地黄() 川芎一钱() 白芍炒,二钱() 当归二钱() 桃仁() 红花() 水煎,日服三次,一天服完。功用:养血活血。主治:血虚血瘀证。女子经期超前,量多,色紫质粘稠,或有块状,腹痛腹胀等。

3.补肝汤(《证治准绳》)当归川芎 熟地黄 白芍 酸枣仁 木瓜 炙甘草各五钱(各) 水煎服。功用:补肝益血,柔筋明目。主治:肝血虚筋急证。视物模糊,头晕目眩或目干畏光,筋脉拘急,苔薄,脉弱。

四物汤、圣愈汤、桃红四物汤与补肝汤均能治疗血虚证,四物汤是治疗血虚证的基础方,圣愈汤又用人参、黄芪,补血之中又能益气,使血得气而化生,治疗气血虚证;桃红四物汤又用桃仁、红花,补血之中又活血,治疗血虚血瘀证;而补肝汤又用酸枣仁、木瓜、炙甘草,补血之中又安神舒筋,治疗肝血虚筋急证。

【方论选录】 

张秉成:“补血者,当求之肝肾。地黄入肾,壮水补阴;白芍入肝,敛阴益血,二味为补血之正药。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又恐地、芍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必加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总之,此方乃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若纯属阴虚血少,宜静不宜动者,则归、芎之走窜行散,又非所宜也。”(《成方便读》)

【方歌】 

四物汤中用熟地,当归白芍与川芎,

补血调血有奇功,临证加减记心中。

牡蛎散

【组成】  黄芪去苗土  麻黄根洗  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药理作用】  具有调节内分泌、调节汗腺分泌等作用。

【中医证】  气阴两虚证(自汗、盗汗)。自汗出,夜卧尤甚(盗汗),日久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疲倦,舌淡,脉细弱。

【西医病】  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心动过速、结核病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气阴两虚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气虚不固,阴虚不守所致。气虚不能固护阴津,则自汗出,气虚不能推动,则短气疲倦;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则盗汗;汗为心之液,久汗不止而伤心,则心悸惊惕;舌淡,脉细弱,皆为气阴两虚之征。治当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固表止汗,为君药。阴津外泄,以牡蛎之咸涩微寒之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与黄芪相伍,气能化阴,阴能生阳,阴敛阳守,为臣药。汗出不止,以麻黄根甘平,功能止汗,为佐药。气能固摄,以小麦之甘凉,益气养心,固表止汗,清退虚热,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效。

配伍特点:益气药配敛阴药,益气而生阳,敛阴而养阴,阴阳并调。

讨论:牡蛎散治疗证型,有人称为自汗、盗汗证,有人称为体虚自汗、盗汗证,有人称为气阴两虚证。自汗、盗汗是症状表现而不是病变证型,体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根据牡蛎散组成而确立其治疗自汗以气虚为主,盗汗以阴虚为主,所以牡蛎散治疗证型应以气阴两虚证比较妥当。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自汗,盗汗,心悸,脉弱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固摄止汗;若阴虚明显者,加龟板、鳖甲,以益阴潜阳止汗;若内热者,加知母、青蒿,以清透虚热;若血虚者,加当归、阿胶,以补血益营等。

3.注意事项:里热证者慎用本方。

【方论选录】 

张秉成“此方用黄芪固卫益气;以麻黄根领之达表而止汗;牡蛎咸寒,潜其虚阳,敛其津液;麦为心谷,其麸则凉,用以入心,退其虚热耳。此治卫阳不固,心有虚热之自汗者也。”(《成方便读》)

【方歌】 

牡蛎散中用黄芪,麻黄根专长止汗,

气阴两虚常用方,临证加减用之良。

舟车丸

【组成】 黑丑研末,四两(120g) 甘遂面裹煨  芫花 大戟俱醋炒,各一两(各30g) 大黄二两(60g) 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各五钱(各15g)  轻粉一钱(3g)
【用法】 共为末,水糊丸,如小豆大,空心温水服,初服五丸,日三服,以快利为度(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攻逐水饮,行气导滞。
【药理作用】 具有刺激肠黏膜、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的重吸收、扩张毛细血管、抗菌、抗炎等作用。
【中医证】 水结气郁证。水肿、或皮肤肿胀,口渴,气粗气急,腹胀坚硬,二便不通,苔黄或腻,脉沉有力。
【西医病】 肠梗阻、肠扭转、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水结气郁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水气内结,气机阻滞所致。水气内结,浸淫肌肤,则水肿或肤胀;水热伤津,则口渴;水热内结,气机壅滞,则腹胀坚硬,二便不通;苔黄或腻,脉沉有力,皆为水气内结,浊热壅滞之征。治当攻逐水饮,行气导滞。
方中甘遂、芫花、大戟攻逐水饮内结,共为君药。水饮内结,腑气不通,大黄、黑丑通利二便,荡涤肠胃,泻下水热,共为臣药。气机壅滞,陈皮、青皮、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利水破结;水气胶结,以轻粉逐水通便,分消下泄,共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攻逐水饮,行气导滞之效。
配伍特点:逐水药配行气药,逐水行气,气行水化。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水结气郁证的基础方,以水肿,腹胀坚硬,二便不通,苔黄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以益气补虚;若血虚者,加熟地黄、当归,以滋补阴血等。
3.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
【附方】  
1.疏凿饮子(《济生方》)泽泻赤小豆 商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去芦 槟榔 茯苓皮各等分(各6g)。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利水行气。主治:水结证。水肿,气喘,口渴,二便不利。
2.禹功散(《儒门事亲》) 黑牵牛头末,四两(120g) 茴香炒,一两(30g) 上为细末,以生姜汁自然汁调一二钱(3~6g)临卧服。功用:逐水通便,行气消肿。主治:水结气壅证。水肿,腹胀喘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沉有力。
舟车丸、疏凿饮子与禹功散均能治疗水肿,舟车丸中既用大戟、甘遂、芫花等,又用青皮、陈皮、槟榔等,功用是攻逐水饮,行气导郁,治疗水结气郁证;疏凿饮子以泽泻、商陆、大腹皮、椒目、木通、茯苓等为主,功用以利水为主,治疗水结证;而禹功散用牵牛子、茴香,功用以通下行气为主,治疗水结气壅证。
【方论选录】  
张秉成:“此方用牵牛泻气分,大黄泻血分,协同大戟、甘遂、芫花三味大剂攻水者,水陆并行;再以青皮、陈皮、木香通理诸气,为之先导;而以轻粉之无窍不入者助之,故无坚不破,无水不行,宜乎有舟车之名。然非形气俱实者,不可轻投。”(《成方便读》)
【方歌】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
青皮陈皮轻粉入,逐水行气效力彰。
/b>若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以益气补虚;若血虚者,加熟地黄、当归,以滋补阴血等。
3.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
【附方】  
1.疏凿饮子(《济生方》)泽泻赤小豆 商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去芦 槟榔 茯苓皮各等分(各6g)。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用:利水行气。主治:水结证。水肿,气喘,口渴,二便不利。
2.禹功散(《儒门事亲》) 黑牵牛头末,四两(120g) 茴香炒,一两(30g) 上为细末,以生姜汁自然汁调一二钱(3~6g)临卧服。功用:逐水通便,行气消肿。主治:水结气壅证。水肿,腹胀喘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沉有力。
舟车丸、疏凿饮子与禹功散均能治疗水肿,舟车丸中既用大戟、甘遂、芫花等,又用青皮、陈皮、槟榔等,功用是攻逐水饮,行气导郁,治疗水结气郁证;疏凿饮子以泽泻、商陆、大腹皮、椒目、木通、茯苓等为主,功用以利水为主,治疗水结证;而禹功散用牵牛子、茴香,功用以通下行气为主,治疗水结气壅证。
【方论选录】  
张秉成:“此方用牵牛泻气分,大黄泻血分,协同大戟、甘遂、芫花三味大剂攻水者,水陆并行;再以青皮、陈皮、木香通理诸气,为之先导;而以轻粉之无窍不入者助之,故无坚不破,无水不行,宜乎有舟车之名。然非形气俱实者,不可轻投。”(《成方便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