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黄芪一两(30g) 当归酒炙,二钱(6g) 【用法】 上父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补气生血。 【药理作用】 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自由基、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机能等作用。 【中医证】 气血虚发热证。肌热面红,烦渴欲饮,气短乏力,舌淡苔薄,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或女子经期气血虚者,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西医病】 内分泌失调、过敏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子宫功能性出血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气血虚发热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气虚不能生血,血虚不能化气所致。血虚不能涵气,气浮越于上,则肌热面赤;血虚者阴津不足,则烦渴欲饮;气虚不能温养,则气短乏力;气血虚弱,不能温养肌肉脉络,则疮疡溃后,久而不愈;舌淡,苔薄,脉洪大而虚,皆为气血虚弱之征。治当补气生血。 方中黄芪大补肺脾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益气固表,为君药。当归养血和营,活血通经,为臣药。二药相互为用,以奏补气生血之效。 讨论:当归补血汤治疗证型,有人称为血虚发热证,有人称为气血虚发热证。根据方中黄芪用量是当归的5倍,黄芪功用以补气为主,当归功用以补血为主,再根据用量,功用当以益气为主,兼以补血,治疗证型应以气血虚发热证为妥。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气血虚发热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肌热面红,气短乏力,舌淡苔薄,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血虚甚者,加熟地黄、白芍,以滋补阴血;若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等。 3.注意事项:湿热内蕴者慎用本方。 【附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当归三两(9g),生姜五两(15g),羊肉一斤(48g)。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功用:温肝养血,散寒止痛。主治:肝血虚寒疝证。腹痛,或胁痛,或拘急疼痛,手足不温,或麻木不仁,疼痛因受凉加重,指甲不荣,舌淡,苔薄,脉细。 当归补血汤与当归生姜羊肉汤均能治疗血虚证,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功用是益气生血且以益气为主;当归生姜羊肉汤重用生姜、羊肉,功用是补血散寒且以温补散寒为主。 【方论选录】 吴崑:“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尔。”(《医方考》) 汪昂:“当归气味俱厚,为阴中之阴,故能滋阴养血。黄芪乃补气之药,何以五倍于当归,而又云补血汤乎?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又有当归为引,则从之而生血矣。”(《医方集解》) 【方歌】 当归补血汤二味,黄芪一两归二钱, 补气生血血化气,肌热面赤皆能安。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