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识|北朝性灵 壁上乾坤

 逸君 2020-04-24

北朝

(386-581年)

一段足够短暂

足够混乱

也足够神秘的时期

血与火中

胡与汉 南与北 交流融合 

彼时的山西

处北魏、东魏、北齐的

核心统治区域

留下了无数灿烂的遗存

山西省博物院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

展出距今1500年前三座墓中的壁画

那是被深埋地下的光阴

也是在画壁上鲜活的历史

骏马奔奔

拥拥而行

清高端和

神怪具行

奇谲瑰丽

宇宙大观

胡族勇士

跨马引弓

搏熊射虎

帷帐端坐

宴饮出行

两世荣华

北齐娄睿墓

戎马倥偬的贪婪贵族


娄睿为北齐皇帝高洋的亲姑表姑兄弟,抚养其长大的姑母娄昭君即东魏丞相高欢之妻。他既是“善弓马,有武干”的骠骑大将军,也是在显赫尊贵中“纵情财色,聚敛无厌”的东安郡王。

武平元年(570),娄睿葬于晋阳(今太原),其墓为坐北朝南的甲字形砖砌单室墓,在墓道、甬道与墓室内均存有大量完好的壁画。

沿着长长的墓道

驼铃清响

仪卫端肃

战马奔奔如雷

扬起的尘土裹挟着铁蹄与衫袍

出行与回归的队伍

浩浩荡荡 踏行两壁

纷乱蹄声里射出一曲破阵

军乐仪仗鼓吹激昂

征伐之音漫卷方圆

墓主生前的戎马与显赫生活

尽然展于眼前

墓门前处 声消烟落

壁上众人恭行宾礼

窥墓室四壁天顶

祥瑞环绕

已至仙幻

娄睿墓的墓道两侧,绘有“鞍马出行图”与“回归图”,以气势撼人的大型长卷再现了他生前显赫富贵的生活场景。两百余匹战马神采各异,无一类同,与众人物交相错落两壁,极目浩繁却不见凌乱。

画匠不但有对构图的极强掌控能力,同时在对画面的具体刻画中也承袭了顾恺之”以形写神”的妙法。粗放的动态,洗练的线条,铁线勾勒与色彩晕染相结合,凸显出明暗多面的立体写实效果。

鞍马导引图 墓道西壁第二层

前骑身着月白色内衣,外罩月白色左衽窄袖长袍,

与胯下枣红骏马,素淡与炽烈相融,跃于眼前。

与前者“素雪红梅”的清丽不同,后者马匹昂起前身,

似乎正受到扰吓,竟惊出一行粪便。

鞍马游骑图 墓道西壁第二层

谢稚柳说北齐绘画

“写简不写繁”、“清高潇洒”、“风貌动人”。

且看从骑多为广额丰颐椭圆脸,

粗眉,细眼,高鼻,窄口,貌显胡风,器宇轩昂;

头戴黑色长裙帽,身着窄袖袍,

细脚裤,黑色靴,衣纹勾勒简练肯定,收纵自如。

画面中间枣红骏马目光直视画面外,仿佛打破了画壁空间与观看者所处空间的隔阂,直接通过眼神的沟通,扩大了空间的纵深,将每一位观看的人都拉入一场被墓主与画匠共同预演好的剧情之中,从欣赏者变为了参与者。

1656 委拉斯贵支《宫娥》

有关视线的游移和空间的拓展,更为复杂的“剧情”来自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作品《宫娥》中。福柯在《词与物》中就论述了油画里“视线(gaze)”关系是如何将画中人物和观者的视线进行设计和调动的。

电影《Hello!树先生》(左)

电影《杀人回忆》(右)

影视作品中“视线”既是剧中人物打破隔阂直接向观众发问,也是创作者企图与观众交流的一种暗示。

鞍马导引图 墓道西壁第二层

后骑年龄稍长,蓄连鬓络腮胡,

身下枣红马前蹄抬起,马首后仰,

眼睛圆睁,似乎受到惊吓止步不前,

骑者也勒紧缰绳,弓起身体保持平衡。

前后两骑,人与马匹肢体的弧度,

展现了动态大小与蓄力状态的不同,

在极强的观察与写实能力中,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鞍马游骑图(残) 墓道西壁第二层

画面中间淡赭色马,正被骑者紧勒缰绳,

似乎是怕与前面受惊的枣红色马匹相撞。

四部鼓吹图 墓道东西两壁第三层

众人分作两列,对吹长角,乐声铿锵激昂,

常为军阵之曲,也可作迎宾之乐。

七人宾礼图 墓道西壁第三层

正中身着赭黄色长袍者,头戴黑色山字形鲜卑帽,

腰束黑色蹀躞带,配弓、弓囊、剑、矢箙和鞶囊,

双手拱于胸前,正专心迎接来客。

余者或翘首盼望,或交谈言笑,姿态万千。

门官图 墓门外侧东、西两壁

生肖牛图 墓室顶部第二层

墓室第二层一周为十二辰图。

牛身后有一似牛神兽,正从身上散发出火焰般的光芒。

娄睿墓鞍马绘画水平之高,让人不难想到同时代擅画马,且有“画圣”之称的宫廷画家杨子华。

这些壁画体现了“简易标美”的北齐新画风,它们或许正是由这位画圣所作,也或许是出自另一些还不为今人所知的绘画高手的笔下,可无论是谁,留给我们的是依旧鲜妍满壁的恢弘,是一千五百年都不曾断绝的余音。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窥见北朝人的精神世界


弥漫的云气间

自由腾驾着仙灵与异兽

一对夫妇正欲乘风而去羽化登仙

高大华美的木构门楼悬于顶前

勇士跃马山间追逐虎熊

北朝人的精神世界

有奇谲瑰丽的无尽想象

也有民族特色鲜明的写实之笔

宇宙的秩序

就在虚与实的交汇间

气象万千 蔚为壮观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山西忻州市下社村,现存壁画主要分布于东、西、北三壁,总面积约240平方米。墓道两壁壁画自上而下共有四层(此次展出其中两层部分壁画):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东西壁剖视图

(线描图@山西博物院)

「第一层:众多仙怪伴随墓主升天」

“图以云气,画彩仙灵。”

——《洛阳伽蓝记》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

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

——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两汉至南北朝,仙灵异兽图像广泛流行于郡尉府舍、宫室台阁和寺院建筑之上。这些仙灵异兽,同时也被囊括进了自秦汉以降就逐渐固定下来的“升天”图式中,除了作为最浅层的装饰需要,更在精神上寄托了人们死后成仙的梦想。

“升天图”局部 墓道西壁一层

(线描图@山西博物院)

①挟石:畏兽之一,鬼面焰肩,肌肉发达,

将一座小山扛举在头顶,凝力前奔。

②雷公:《山海经》神怪,左手握槌,作击鼓之状。

古人认为,打雷声即其所为。

③神鸟:口衔瑞草,飞于云间。

④驳:《山海经》神兽,

形似天马,胁生双翼,口中衔虎。

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可御刀兵,防止战争。

⑤仙人: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物,

左手持瑞草,右手持麈尾,正在御风飞行。

⑥畏兽:利爪獠牙,肩生火焰,通体靛蓝。

“升天图”局部 墓道西壁一层

(线描图@山西省博物院)

①雨师:《山海经》神怪,

蹲踞于臀部有火焰宝珠的怪龙背上,

上身赤裸,面似鬼魅,

双手捧一水瓶于龙首之上,瓶水泛洒。

古人认为,天降雨水,应为其功。

②畏兽:全身通红,腹部突出,

上身赤裸,下着短裤,双手持物向前奔走。

“升天图”局部 墓道西壁一层

(线稿采自山西博物院)

①仙人:白衣飘飘,

右手持瑞草,左手持麈尾,御风疾行。

②骑鹤仙女:一只硕大的天鹅状神鸟,

背上端坐一位仙人装束的贵妇。

③畏兽:右手持一仙丹盘,回望前行。

“升天图”局部 墓道东壁一层

(线稿采自山西博物院)

①神鸟:疑为《山海经》神怪,

神鸟秃顶鹰嘴,奔跑中吞食着一条大蛇。

②獬豸: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神兽,

龙头独角,蹄足凤尾,胁生双翼。

古人认为,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是勇猛和公正的象征。

③疆良:《山海经》神怪,

人形怪兽,血盆大口,正吞食一条斑点蛇。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

其状虎首人身,衔蛇操蛇,专食蛇虺。

“升天图”局部 墓道东壁一层

(线描图@山西博物院)

①风伯:《山海经》神怪,裸体小裤,

右手攥一风袋,向前狂奔。

善于奔走开道的风伯到南北朝时

已成为中国神话的主要神祇之一。

②畏兽

③骑龙仙人:一仙人装束的男子骑于龙背。

④仙人:左手持麈尾,踏行云间,神情悠闲。

北朝时期,各色胡人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将各自文化中对天界的想象,与中原流行的“仙境”之说相互渗透,加之佛教的影响加深,一个全新的天上世界被构架出来,并在文献与图像的相互补充中,细节愈加丰富,体系逐步完善。

西壁“雨师”与东壁“风伯”约略对称,

有先驱开道之意。

西壁“骑鹤仙女”与东壁“骑龙仙人”遥遥相对,

或以为即墓主夫妇化身。

「第二层:北段的“狩猎图”」

北方胡族的勇士们,身上流淌着勇猛无畏的热血,统治者在主政中原后依旧没有忘记狩猎的传统。

山林深处,武士们策马奔走,放鹰逐兔,刚毅的双眸和强壮的两臂,能将天地尽收胸怀,展现出掌控万物的骁勇与自信。此时狩猎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更是训练将士,宣扬军威的一种必要方式。

九原岗北朝墓葬中的“狩猎图”,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墓葬狩猎图壁画。

“狩猎图”局部 墓道西壁二层

(线描图@山西博物院)

与前骑跃马引弓欲射出长箭的紧张姿态不同,后两骑似乎还未完全进入狩猎状态,马的步伐较小,武士也显得十分放松。

“狩猎图”局部 墓道西壁二层

(线描图@山西博物院)

此铺壁画与上一铺为连续画面,表现的是位于最前方武士的狩猎姿态。他胯下乘枣红色马,右手持弓,拉满弓弦,目光紧盯前方猎物,准备随时射出那支带羽长箭。画面前方正慌忙奔逃的野羊背部中箭,鲜血染红了白色羊毛,再看武士腰间满箭的箭囊,画面之外的结局似乎也越来越清晰。

“狩猎图”局部 墓道西壁二层

这一幅画面中,描绘了前后两段冲突激烈的剧情。前方山坳间,褐黄猛虎压制扑咬黑熊,黑熊处于劣势发出阵阵哀嚎,哀伤得望向身旁的两只小熊,而正处极度惊恐的黑熊幼崽也在同一时间发现了身后正逐渐逼近的猎骑,紧伏地面,动弹不得。

山后,两名武士正夹击一头猛虎,猛虎跃起咬住马臀,白衣武士立时反身引弓,后方的红衣武士也在瞬间赶到将长枪刺进虎背,三者间的角逐可谓惊心动魄。

这种反身射箭的形象,是一种从汉代就已经被固定下来的图式,并在其后成为了狩猎题材绘画中的经典形象。

西汉 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河北定县出土

西魏 狩猎图 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北披

唐 彩绘木胡禄 新疆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

反身射形象在东方和西方都流行,在西方被称为“安息射”。

“狩猎图”局部 墓道东壁二层

“狩猎图”局部 墓道西壁二层

面对冲入熊群的武士们,

棕熊直立而起抓住前方马尾,回头怒吼。

前后两武士一射箭一持枪,共同瞄向了中间。

「墓道北壁:规模宏大的木结构门楼建筑」

“门楼图” 墓门上方门墙正面

这座三开间庑殿顶楼宇建筑,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北朝建筑图像。由于北朝木构建筑没有完整保存下来的实例,这座以直观视觉形象展示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构件的门楼壁画,成为了十分珍贵的图像。

《颜氏家训·勉学篇》记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两侧廊中的侍女,臂下所横之物,即是折叠起来的茵褥。

水泉梁北齐壁画墓

两世不尽的荣华


夫妇端坐帐下

侍从立于左右

听伎乐奏出悠扬曲调

斟满的美酒也荡出涟漪

骏马旌旗仪仗队伍

牛车出行蔚成风气

生前的豪奢

尽数被带往彼岸的世界

时间在这深埋地底的穹顶下

永无止境 

不朽轮回

墓室北壁 夫妇宴饮图

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西,规模小于娄睿墓,壁画分布于甬道和墓室之中,总面积约80平方米。该墓年代为北齐后期,墓主或为镇守朔州的军政长官。

墓室西壁 牛车出行图

墓室东壁 鞍马仪仗图

墓室南壁 门洞两侧 乐手鼓吹图

北朝,是一段极度混乱,也无限包容的时期。胡汉民族大融合,汉晋与草原文化相渗透,来自异域的宗教扎根中土,数百平方米的壁画鲜活地留影着,一个十分混乱也无比恢弘的时代。

三座北朝壁画墓,从墓道中生前显赫排场的再现,到墓室长眠之地的升天祥瑞,天、地、人,宇宙的秩序以图式的形式被规范且长久地沿用在地下居所,成为墓主理想的、永久的地下家园,也是活着的众人所能想象的最好归宿和能得到的最好慰藉。

本展览展期至2020年5月31日

部分文字信息来源于山西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