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302】【303】【304】【305】

 渤海扁鹊 2020-04-24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方二。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陈修园:少阴病反发热,自始得之以及二三日,值少阳主气之期,阴枢藉阳枢以转出,宜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夫太阳主表,而内合于少阴;少阴主里,而外合于太阳。今以二三日无少阴之里证,止是发热得太阳之表证,故微发汗也。

此言少阴得太阳之表证,二三日可微发汗。

黄元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麻黄发太阳之表,附子、甘草,温癸水而培己土。少阴禁汗,此徽发汗者,以二三日内,尚无少阴之里证,故微发汗也。

此推原上章之义。无里证,何以知为少阴?是必脉已见沉。沉为在里,何以宜汗?是必发热也。

刘世祯:此亦少阴直中之证。得之二三日,病情无大变化(二三日无变化,则病势自较轻缓),邪仍在表而无里证,故可微发其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即前方去细辛加甘草,药力较为轻缓。盖前证里寒甚重,脉象当沉紧束敛,故用细辛助荣气之旁充以散里寒;本证里寒较轻,脉象必沉细微紧,故去细辛,加甘草以缓药力。所谓无里证者,指无吐利四逆躁烦不寐诸证。里急则当先救里,非麻黄细辛所宜与矣。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三。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陈修园: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自二日以及三日,各随三阳主气之期,以助上焦君火之热化也。下焦水阴之气不能上交于君火,故心中烦;上焦君火之气不能下入于水阴,故不得卧。法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以黄连阿胶汤主之。

此言少阴上焦君火之热化也。

【受业周易图按】鸡属酉金而黄象地,用二枚者,取地二之阴以补心也。

黄元御:少阴病,但欲卧也,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燥土克水,而烁心液也。心之液,水之根也,液耗水涸,精不藏神,故心烦,不得卧寐。黄连阿胶汤,黄连、芩、芍,清君火而除烦热,阿胶、鸡子黄,补脾精而滋燥土也。

少阴水脏,在阳明则燥土克水,是为不足,在少阴则寒水侮土,是为有余。有余则但欲寐,本篇之首章是也,不足则不得卧,阳明篇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是也。阳动阴静,异同天渊,少阴癸水之脏,无二三日前方病湿寒,二三日后忽转阳明,遽变燥热之理,此盖阳明腑病之伤及少阴,非少阴之自病也。阳明之燥,未伤肾阴,自是阳明病,伤及肾阴,则阳明益盛而少阴益亏。亏而不已,倏就枯竭,便成死证,故阳明病不必急,而阳明伤及少阴,则莫急于此矣。是以急下三证,既列阳明,并入少阴之篇。此章是承气之初证,勿容急下,以下三章,则如救焚毁,不得不急矣。

刘世祯:此示心阴虚而化热之候(五藏各有气血阴阳,非心属火便无阴。阴者赅诸液言之),证属手少阴经为病。病由体变,必其人心气偏盛,心血素虚,加外寒引发为缘,故曰得之二三日以上。气盛则多阳,血虚则化热,心中烦不得卧,脉象当沉而数(心气盛则脉必不甚细)宜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泻心,黄芩泻胆,阿胶滋心液之枯,芍药通血脉之壅,鸡子黄补脾精以养营气(鸡子白引药力入气分而上升,鸡子黄引药力入血分而下降)。盖心气热则胆阳上犯,故泻心必兼泻胆。又心为生血之藏,故治心必兼补血。凡少阴手经之证多从热化,足经之证多从寒化,本条乃少阴热化之一例也。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方四。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陈修园:少阴病,君火不宣,而太阳寒水之气用事,得之一日,正当太阳主气之期,足其数至于二日,火用不宣,全无燥渴,故口中和。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有太阳其行在背。其人背恶寒者,是心主阳衰、太阳寒盛之证,当灸之。灸鬲、关二穴,以救太阳之寒,灸关元一穴,以助元阳之气。法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以附子汤主之。

此节言少阴病上焦君火衰微,反得太阳之寒化。下节言下焦生阳不起,从阴而内注于骨也。

黄元御:一二日中,背恶寒者,督脉之阳衰,太阳寒水之旺。当灸之以温外寒,附子汤以温内寒也。后章口燥咽干者,急下之,此曰口中和,则纯是湿寒,而非燥热,互观自明。

刘世祯:此示肾阳虚而化寒之候,证属足少阴经为病,亦客寒直中之一例也。得之一二日,口中和,知里寒而津液未伤。背恶寒,知阳衰而寒中于里,以背为阳而反为寒侵,故知为阳气衰也。口中和,即不苦不燥之谓。以外无发热,知寒悉在里。当灸丹田以壮动气,与附子汤以温肾水。附子温肾以散寒,苓、术运脾而化水,人参益气生津,芍药和荣通脉。脉象当沉而弱,时一弦。盖心病多化热,肾病多化寒者,又其常也。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五。用前第四方。

陈修园:少阴病,下焦生阳之气不周于一身,故身体痛,生阳之气不充于四肢,故手足寒;生阳之气不行于骨节,故骨节痛。脉沉者,生阳之气陷而不举也,亦以附子汤主之。

【述】君火者,上焦君主之心火。生阳者,下焦水中之生阳,即先天之真火也。少阴病,不得君火之热化者死,热化太过者病;不得生阳之气者死,生阳渐复者生。

【按】柯注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皆是治少阴证,而有出入之不同。经曰:少阴之阴,其入于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发热脉沉,无里证者,从阳部注于经也;身体痛,骨节痛,脉沉者,从阴内注于骨也。从阳注经,是表热里寒,病从外来,故温而兼散;从阴注骨,是表寒里虚,病从内出,故温而兼补。

黄元御:少阴水旺,阴凝气滞,故骨节疼痛。土败水侮,四肢失温,故手足寒冷。水寒木陷,生气欲绝,故脉沉细。附子汤,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参、术、茯苓,培土而泻水也。

刘世祯:此寒中足少阴经之为病也(此少阴阳虚于表之证)。肾合于骨,肾寒则经气内陷,故气寒血痹而身体痛、手足寒。手足寒者,言四末寒冷不温,未至厥冷之甚,盖寒为抚摩不温,厥为冷气侵袭(一为他觉,一为自觉)。骨节为神气之所游行,骨节痛者谓逢骨节则痛,与湿气下注逢一关之节而疼者不同,以少阴之脉,主伏行而濡骨髓。脉象当沉而细弱。外无发热,与太阳脉反沉之例不同。宜附子汤以温散里寒。凡少阴病反发热,则阳气外通,必无身体诸痛;若身疼骨节痛,则经气内痹,必外无发热,辨证者所当精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