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又不是诗人,你怎么知道诗人写诗的意象?

 梧桐树边羽 2020-04-24

有朋友问:你又不是诗人,你怎么知道诗人写诗的意象?


这应该问的是:怎么知道诗人写诗的意境?毕竟意象这个东西是人主观感情投射到客观事物上的反映,而诗词意象一般都已经固化,不存在过多的探究。

这是个有意思的提问,其有意思的程度直追陈景润证明的“1+1=2”,因为他就是在我们都习以为常的答案中寻求内部因果。我们都知道结果是一加一等于二,可要说为什么,只有数学家才能严谨致密地讲出来,可我们还不见得听得懂。

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工程,涉及到生活阅历、文本知识、诗词特征、语法结构、诗家语、逻辑思维、跳跃思维,如果讨论古诗的话,还牵涉到大量的文言文、历史、典故,甚至包括古人思维、儒释道思潮,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我们笼而统之地总结的话,这是一个“国学”问题。

虽然我们看到一首诗,稍加思索就会知道诗人作品的意境,答案略简单到等于二,但是这其中的反应过程除了上面的国学知识,可能还牵涉到生物知识,毕竟这是一个人脑读取、反应、输入的结果。

那么我们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用打比方来回答是最简单的。

咱们出去喝奶茶,有各种口味,比如抹茶味、绿茶味、卡布奇洛味,各种味道应有尽有,每一个同学喜欢的口味都不一样。奶茶的口味是制作者精心勾兑的结果,这其中的操作就类似于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我们经常听到广告:“我们的每一杯奶茶都是艺术品”,正好,诗歌也是艺术品。那我们将把一首诗当作一杯奶茶,而奶茶的味道就是诗歌的意境,有些店的奶茶味道好,那就是意境高,有些很垃圾,那就是烂诗。

我们如何判断哪个店的奶茶好喝?也就是我们如何判断出那首诗的意境高低的过程。

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区别。

奶茶是经过我们的口腔、舌头,激活我们的味蕾,变成生物电信号,刺激我们的大脑,做出相对的反应——好喝或者垃圾。每个人的生物结构是一样的,那么决定性在哪?一是奶茶包含的配料,也就是刺激味蕾的物质,比如牛奶,多少糖分,珍珠果,其他水果,咖啡因,各种配料,这些东西搭配在一起,如果搭配得合适,就会刺激大脑神经反应区,给出一个“好喝”的感受。

二就是这个“好喝”的定义从何而来,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有些人觉得奶的味道好,有些人觉得太甜,这是有个人喜好的。当奶茶的味道契合了我们脑海中关于“好喝”的记忆,就会得到一个反馈,再传达到人体各个器官、肌肉,在我们的脸上笑出来,并说出“好喝”这两个字来。

够详细吧?

诗歌也是一样,不过是诗词文字通过眼睛(默读)、耳朵(朗诵)进入我们的大脑,刺激神经元,在反应区自动形成一个刺激反射。和奶茶的味道与个人感觉契合一样,对诗歌的反应强度更加依靠知识积累、阅历通感,也就是这些文字组合出来的意象要能够在我的头脑中引起和创作者差不多的大脑反应,这就是所谓“通感”的形成。

诗人是把自己大脑中受到生活灵感刺激的反应通过文字组合排列输出,而读者则是反向的,通过输入这些文字,在头脑中架构出相同的意境,再结合自身感受,传达到人体各个器官,或者长叹一声,或者涕泗横流,或者开心愉悦。

诗人水平高,从脑海情绪到文字感情的还原就越高,而读者自身水平达到了这个层次,知识积累足够理解诗人文字情感,转而刺激大脑,构建出诗人相同的情境,这叫做感同身受,这么一个过程,就是文学作品的出生和成熟的过程。

这其中的关键既在于诗人,也在于读者。

为什么白居易的“香山体”拥趸众多,而李商隐衍生出来“西昆体”最终被文人抛弃?因为西昆体过于用典,诗人的文字还原度高,但是大部分读者无法理解,曲高和寡,最终失去了流行的基础。而香山体正好相反,白居易晚期的作品要求就是读给老妪听了能懂,才发表留存。也就是诗人本身降低文字难度,让读者更加容易读懂、了解他要传达的情感,用大家都能读懂的文字句式来构建自己作品的意境。正因为如此,香山体在诗词史上影响巨大,特别是对汉字水平当时还比较差的日本,白居易在他们哪里宛如诗神的存在。

白居易就是认识到了意境的传达,是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写诗的人,除了特殊文体的需要,要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写得清晰、明白。这在其他文体更是如此,我们写东西,最终的目的是让人明白,虽然艺术表达手法可以千回百转,但是切忌沉迷于形式,而忘了自己要说什么。

作为一个读诗的人,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现代文字水平,尽可能跟上作者的输出水平,这样才不会出现读不懂的状况。

归根结底,我们是如何知道诗人的意境的呢?是依靠过往的文字教育和生活经验积累。有了生活逻辑、生活常识和足够的文字水平,就能理解相当水平的诗人作品。

就好像我们渐渐习惯了一个味道的奶茶。那也是因为里面添加了独特的配料,通过味蕾打动了我们大脑中的某一根神经。

这个时候,你就懂了这杯奶茶,了解了这首诗的意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