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zqbxi 2020-04-24

       王实甫《西厢》写张生一遇莺莺,顿如着了风魔,看那“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忽然发觉世间功名事业恰如浮云一般,“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其痴相也似癞蛤蟆遥对天鹅,“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十分难看。茫茫田野,秋天的菠菜随风摇摆,第一折最妙的是结尾《赚煞》一句“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后尤侗以此为题戏作八股,特别可乐:

  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转者。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

  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有恨其余此一转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

  转的有点晕了,更可乐的是,后人画苍鹰,也喜欢以此为题,柔情脉脉,彻底颠覆“草枯鹰眼疾”的想象。画松鹰一幅,题曰“怎挡她临去秋波一转”:

      

  

  “草枯鹰眼疾”一句出自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诗作描写野草已枯但遮不住尖锐敏捷的鹰眼,积雪溶化了,飞驰的马蹄更象是风追叶飘。后人画鹰,即常以此句题诗表意。

      兄另辟艺苑佳话,别有情趣,把鹰藐千里,高瞻远瞩的《那一眼》,引出【尹桂芳《西厢记》惊艳】唱词,以及《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的典故。这鹰眼对比美人的秋波,出人意外的比喻,犹如虎嗅玫瑰的艺术效果;实把断桥村落茶座的诗文书画艺术欣赏,提升到趣味横生雅俗共赏的境界,妙哉,妙哉。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是一篇著名的游戏八股文,出自明末清初戏曲家尤侗(1618~1704年),他长于诗文,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人所传诵。这篇著名八股文最后一句是:"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缭乱也哉!”,乃借元朝王实甫(1260~1336年)写的《西厢记》的张生口吻戏言‘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而流传为美谈。

  当时男一号张生在佛殿初见莺莺,惊为天人,虽然莺莺已经离开了,但张生还是痴痴呆呆地站在那里,只因为莺莺临走之前有意无意地回头看了他一眼,唉,这一看不要紧啊,把个张生就给看呆了。西厢记原文是这样描写的:“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实际上,在明末张岱(1597年~1680年)的《快园道古》,也演绎了其中精美的一段。

  话说:邱琼山过一寺,见四壁俱画西厢,

  曰:空门安得有此?

  僧曰:老僧从此悟禅。

  问:从何处悟?

  僧曰:老僧悟处在"临去秋波那一转"。

  把崔莺莺的秋波,和老僧从此悟禅:就在"临去秋波那一转"巧妙衔接起来,真亏危襟正坐的书生儒道们想得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