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新用户07039177 2020-04-25

​我们再说回陈淳为什么要放弃文征明的画法,刘羽珊在《基于艺术心理学的陈淳绘画艺术师承关系转桓刍议》一文中,从心理角度予以了分析,此文中的第四节题目为“背离师门的心理依据”,刘羽珊在此节中称:“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看,画家所画都是其刻骨铭心的印象。艺术家只能‘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敏感区掘一口深井,形成自己的素材域。’每个画家都有自己心理层面的‘意’,即内心的文化储存。显然,陈淳心理的‘意’并不与文派花鸟画风格相合,他有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艺术理想,他逐渐领悟到,老师的技法并不适合他。”此段话引号中的所言,乃是出自夏中义的《艺术链》,刘羽珊认为:“文征明所画,限于兰花墨竹,题材不宽。文门子弟法度严格,技法无从突破。‘但恨不得古人三昧’,陈淳心理的潜意识层有一棵已经发芽并且正在挣扎成长的艺术理想的痛苦的幼苗。”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陈淳《山茶水仙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该文又从文征明和陈淳的不同境遇予以了分析,世宗改元后,工部尚书李允嗣巡抚吴中,将文征明举荐于朝,文征明被授于翰林院待诏,同时参修《武宗实录》,这些境遇都使得文征明对朝廷有着感恩之心。而陈淳在32岁时,父亲陈钥去世,家业由此而迅速衰落,陈淳虽然在国子监读书,但仕途上并未有什么发展,故四年后返回苏州,其人生境遇显然与文征明不同。因此刘羽珊认为,这也是陈淳背离师门的内在原因。而对于两者之间在绘画理念上的区别,刘羽珊在该文的小节中写道:

陈淳的艺术追求是他审美理想、人生理想的追求。文征明规矩严谨、拘泥细节的画风,使他在观察物象、准确描摹、精细呈现的基础牢靠稳固;沈周观物之生,不求形似,不受束缚,自由抒发性灵的风格,让陈淳能够在牢靠稳固的基础上脱却窠臼,张扬升华,由“技”而“艺”,由绘画而人生。特别是他以草书入画的探索和成功,赋予了笔墨内涵丰富的文化属性,其中不仅蕴含了中国画的骨法气韵,更富有含蓄典雅、寄情畅神的审美意趣。“若以画求我,则在丹青之外矣”,成为陈淳的一生追求。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由此拾阶登山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山道旁的商铺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所售之品与道院无关

陈淳在花鸟画法上的突破不仅仅是效仿沈周的某些画风,明王樨登《吴郡丹青志》记载道:

陈太学名淳,字道复,后名道复,更字复父。天才秀发,下笔超异,画山水师米南宫、王叔明、黄子久,不为效颦学步,而萧散闲逸之趣,宛然在目。尤妙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豪,而疏斜历乱,偏其反而咄咄逼真,倾动群类。

可见,陈淳师法者还有米芾、王蒙、黄公望等。难得之处乃是陈淳能够吸取这些大家之长,但同时又能有所突破。相对而言,这些大家中对陈淳影响最大者乃是二米,他在自作《山水卷》中写道:“米家父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极力揣摹,终落迹相,亦变化规矩之变耳。”而在所绘《烟峦叠嶂图》中,陈淳亦自称:“人恒谓画曰:‘丹青必将设色而后为专门。’而米氏父子戏弄水墨,遂垂名后世。”可见二米绘画观念对陈淳有着何等之影响。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天池天赋卓绝,书画品诣特高,狂獝处非其本色,陈道复于时自出机轴。二家墨法,有王洽、米颠之风。”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买票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钤盖票价很环保

虽然方薰的这段话同时评价了徐渭和陈淳,认为徐渭和陈淳都受到王洽和米芾的影响,但也可说明米家山水画法对陈淳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而陈淳所作一首诗,更能体现他对二米的崇敬之情:“兰舟来去任西东,书画琴棋满载中;试问如何闲得甚,一向清癖米家风。”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中称:“道复善词翰,少年作画亦学元人为精工,中岁忽斟酌二米、高尚书间,写意而已,其于花鸟尤有深趣,而浅色淡墨久之渐无矣。”

对于陈淳画技的整体评价,他的同师门弟王榖祥在《跋陈白阳仿米云山》中称:“陈白阳作画,天趣多而境界少。或孤山剩水,或远岫疏林,或云容雨态。点染标志,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尽得意忘象者也。”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称:“白石翁蔬果羽毛得元人之法,气韵深厚,笔力沉著。白阳笔致超逸,虽以石田为师法,而能自成其妙。青藤笔力有余,刻意入古,未免有放纵处。然三家之外,余子落落矣。”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站在售票处回望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山门

陈淳能有这样的突破,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其将书法融入了绘画之中,这一点对于书法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关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道复正书初从文氏,欲取风韵,遂成媚侧。行书出杨凝式、林藻,老笔纵横可赏,而结构多疏,亦南路之滥觞也。”而具体到陈淳如何将书法用于绘画之中,单国霖在《笔墨飞动气格清逸--陈淳书画艺术品格论》一文有详细论述:

在花鸟画表现技法上,陈淳晚年综合各家各法,集大成而自出机杼,无论双钩、勾花点叶、没骨、点虱、晕染、水墨浅色等体,俱能运斤成风,纵横自如,并且发展出点花勾叶、意笔没骨等新方法,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基于陈淳又是一位擅长行草书的书法家,在他的画中自然融入了书法的笔意,如画兰竹飞舞如作草书,洒落痛快,勾石若书飞白,松灵俊逸,勾花瓣顿挫点厾,犹如书法的挑趯波磔,充满着书法的线条美感。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进入院中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大鼎上铸的也是五峰山

关于陈淳的旧居,朱爱娣在《从陈淳宅居环境观其书画风格》一文中作了系统梳理,此文的结语为:“陈淳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官宦之家,属书香门第,一生拥有三座宅第:一是由其祖父陈璚所建、父亲陈钥扩建,位于吴县城南查家桥西的城南草堂;二是其父亲陈钥所建,位于长洲县陈湖西大姚村的五湖田舍;三是由其自建,位于吴县穹窿山南、灵岩的白阳山居。”

到如今,这三处遗迹都没有了痕迹。根据张寰在《白阳先生墓志铭》中的所言,陈淳去世后葬在了白阳山,而陈淳号白阳也是因为他的父亲葬于此山。朱爱娣在文中写道:“据《(乾隆)苏州府志·吴县疆域图》,小白阳山在穹窿山以北不远处。故‘先陇’即其父亲陈钥墓,‘山阳’即小白阳山山阳。总之,‘白阳山居’位于吴县小白阳山以南的穹窿山南、灵岩山左。以‘白阳’名之,则为纪念其父亲葬于小白阳山。”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前行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拾阶而上

关于陈淳之墓,早在民国年间,李根源曾到白阳山寻访过,结果是未曾寻到,然其将寻访过程记录于《吴郡西山访古记》中。即便如此,白阳山依然是与陈淳有关的唯一遗迹。此山如今已改名为五峰山。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编的《中国考古学年鉴1984》中称:“五峰山又名白阳山,海拔1132米,位于苏州市西南17公里处,属吴县藏书乡。”郁永龙所著的《苏州百座寺观教堂》中亦称:“五峰山,又名白阳山(又作白羊山),亦名清流山。位于藏书镇东部、天池山南端。因山有五峰,故名,海拔101米;北峰称银顶山,海拔111米。东与大焦山、灵岩山相毗邻。”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第一级平台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未曾找到与白阳山人有关的刻石

看来我也只能到五峰山去探访一番,希望能寻找到与陈淳相关的遗迹。2018年12月29日,乘王学雷先生之车,在卜若愚先生的陪同下,我们三人来到了藏书镇。此前马骥先生已联系好当地的朋友,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开到了五峰山山脚下,将车停在了五峰山公墓颇为开阔的停车场内。这位朋友先到公墓办公室去了解情况,在这里向多人打问,均无人听说过陈淳和陈白阳之名。在打听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停车场内停着整排的新车,看来这里暂时成为了某汽车销售公司的新车停放处。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主殿竟然是仲景殿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盒饭送到了山上

在拍照的过程中,一位大妈问我来给谁扫墓,我告诉她“陈白阳”这个名字,她摇着头说不知道,而后又猛然告诉我,五峰山上有道院,到那里说不定能找到我要寻找之人。白阳山人跟道院有什么关系,我无法产生这样的联想,但既然来到了白阳山下,总要上去探看一番,于是三人重新上车,在那位朋友的带领下拐入另一条山路,而后将车停在了登山的入口处。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阳光真好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供奉的应该是张仲景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不知是哪几位神仙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这位也不认识

站在山脚下望去,感觉白阳山也就一百多米高,这让我怀疑《中国考古年鉴》上所说的“海拔1132米”应该是多了一位数,郁永龙在文中的所言应该更准确。沿着台阶向上行走,在入口处形成了集市。一般而言,寺庙、道观前的集市所售之品大多与宗教相关,然而这处集市所售者多数是一些生活用品,这些物品看上去与道观毫无关系,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赶集时的热闹,眼前的这个集市,似乎时间凝滞在了四十年前。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似乎与佛寺内的所挂相类似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硬币摆放于上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洋河大曲

走到山门前,工作人员示意要买票,卜若愚走上前花20元买了四张票,票面上的价格乃是手钤上去的,钤盖的方式有些粗糙,不过这样在调整门票价格时倒不用重新印制门票,想来也是环保的方式之一。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民风淳朴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另一侧的三位神仙

道观的面积不大,仅两进院落,处在峰顶的主殿悬挂着“仲景殿”的匾额,这让我想到了药王庙。来此正赶上中午,庙门前有多位妇女坐在那里吃盒饭,然四处展望却未见有售盒饭者。这让我不禁感慨起送餐业之发达,还有人会将盒饭送到山顶上。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在叠银元宝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祥和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工作成果

走入大殿,正中供奉着一位古人,估计这就是张仲景,两廊各立着三位穿着古装之人,因为没有摆放名牌,不知道是哪些神仙。在大殿内探看一番,未曾找到白阳山人字样,然在殿内却闻到了阵阵酒香,卜若愚走近细看,他看到张仲景像前摆着几十个酒盅,里面都斟满了酒,旁边的酒瓶上显示这是洋河大曲。我记得这也是当年的十大名酒之一,如今市面上颇难见其身影。旁边的功德箱则杂乱地扔着一些硬币和纸币,看来这里确实民风淳朴。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张望不到古碑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花有些大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向山下眺望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找不到痕迹

陈淳:脱去尘俗,而自出畦径(下)韦力撰

山脚下的公交站

既然大殿内找不到痕迹,于是走到殿外围着院落四处探看,眼前所见是延绵不断的群山,完全看不到古人的墓碑。不知道我们在山脚下所看到的公墓是否已将这些古墓迁入其中,亦不知此公墓建于何时。但既然李根源来此山都未找到陈淳之墓,以此推论起来,他的墓也不太可能迁入公墓之中,但既然陈淳在此山隐居多年,并且又葬于此山,而今踏上白阳山,也算是寻得了其旧迹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