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根:从自然肉到人造肉,减肥市场新蓝海

 陈根谈科技 2020-04-25

/陈根

时代变革的脚步总是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在上演,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惊讶往往是因为我们脑洞还不够开。当大家都还在关心怎么养猪、养鸡、养鸭的时候,人造肉却来了。

据外媒报道,全球最大的肉类替代品生产商Beyond Meat日前宣布,通过与星巴克(Starbucks)合作在这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而就在前几天,也就是421日,星巴克宣布在本周推出5款人造肉产品,最低价格59元,全国3300多家门店有售。

  

 

人造肉的时代正在开启

外媒指出,与星巴克的合作标志着美国人造肉类食品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人造肉类产品市场仍未开发。据外媒报道,Beyond Meat计划在2020年底前将业务扩展至亚洲,当然目前这以情况受疫情的影响或许会有所调整。

其实早在去年11月,由加拿大研发的人造肉品牌Omni Pork就已经登陆天猫,卖起了人造猪肉和人造鸡肉,其中猪肉售价为60/500g。不仅是海外,中国的一些本土公司也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国植物基人造肉公司星期零STARFIELD(以下简称星期零)于312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融资。201911月,奈雪全国旗舰店梦工厂与星期零合作,推出了Starfield-未来汉堡、Starfield-绿星汉堡和Starfield-墨西哥肉沫卷。此外,星期零还与!约翰计划在今年联名推出全国首款未来肉披萨

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的研究报告,全球肉类消费约9.5万亿元,如果人造肉的渗透率达到1%,那么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元。人造肉是未来食品的标志性产品,机构预测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市场份额将达 60%

我常常在想这个时代的变化深度超过的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正如火的到来改变了我们人类的饮食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轨迹。同样,转基因与合成食品也将会成为这个时代不可阻挡的趋势,并且也同样会改变我们人类的历史轨迹,不论我们是否拥抱,它必然会到来,并且成为一种常态。

人造肉取代普通肉将成为必然

最近小道消息一直在流传着宇宙第一80后白马胖子,因为过于肥胖而导致其可能提前与其爷爷及爸爸团聚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肥胖与营养过剩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因为营养过剩及肥胖所产生的一些病症,远高于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尤其在我们国家,从统计的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的肥胖人口已经超过了1亿,几乎占了总人口数的10%,如果剔除老人与小孩的人口数,在中青年人群中占比就高于30%以上。

肥胖已经伴随着经济腾飞的速度一起起飞,从708090,甚至已经蔓延到00后的群体了,但遗憾的是肥胖的人数并没有随着经济的下行而下滑。腰围越来越粗、体重进入牛市、血液越来越粘稠、慢性病逐年攀升、免疫力不断下降,我们进入了一个严重的肥胖时代。

当然,引发肥胖的因素很很多,有工作压力和节奏加快导致运动缺乏,也有城镇化之后居住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导致的,但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营养过剩而引发的肥胖。而合理、科学的饮食是接下来全民关注的方向,最近张文宏教授因为讲了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与我们传统的一些观念产生冲突,导致很多人产生抵触,这件事情就最直观的让我们看到当前我们的饮食与营养严重缺乏科学、理性的普及教育。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话题。

而面对营养过剩的时代,人造肉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至少对于肥胖又嗜好肉的人群而言,通过人工合成肉的技术,在保留我们口感、肉感、眼感与心理满足感的情况下,剔除导致肥胖的营养成分,保留代谢必须的营养成分,或许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当然不仅如此,从健康角度而言,人造肉其实优于自然肉,只是大部分人在缺乏科学态度的情况下,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自然肉更好。从健康与安全的角度来看,人造肉可消除普通肉的寄生虫和微生物的威胁,降低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疫病的传播。从营养角度,人造肉通过人工培育与成分调整,比普通肉营养价值更高。

可以预见,从未来的历史来看,人造肉将会成为一种主流食物结构与方式。这如我们人类从以野生狩猎到驯化野生动物,并发展成规模化的人工养殖,并逐步成为了人类的主要食物结构一样,随着科学、健康、营养意识的不断提高,人造肉必然会走入餐桌,并且会成为一种主流的食物。随着肯德基、星巴克等国际巨头的介入与推动,相信人造肉的市场将一个快速成长其,人造肉将会成为一个新的蓝海市场。

最后,人造肉的出现,对于想吃肉又想减肥的人群来说就是个最好的福音,我不禁在想,人造肉的出现会不会像苹果手机一样,本来只想颠覆一个手机产业的,结果就顺带把照相机产业也给踩踏了。人造肉的出现看似要颠覆的是自然肉的产业,或许被顺带颠覆的是减肥产业与保健品产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