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香 | 香药同源,养生自然~

 花小鼠 2020-04-25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 罗隐《香》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而又净化心灵;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

香道,香气中的生活美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它的气味幽韵、芬芳,使人闻之而难以忘怀。它,既简单又美好,总是带着迷人的身姿以梦幻般的身影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雾里看花,雾因花而美丽,花因雾而朦胧,一如诗人的情感。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宋代诗人陈去非对于这一景象深有感悟。

品香 | 香药同源,养生自然~

古人常把香道、花道、茶道并称为“三雅道”。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鉴赏和感悟。

香气配合着雅致的环境布置,清雅的点香、闻香手法,从而使人产生回忆或联想,香气氤氲的氛围中,人们在庄重的仪式感中,追忆古圣先贤,感悟人生,分享情谊,同时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沉浸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环境中。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用香之道多为养命与养性。以香料自身的特点来避秽、杀菌、祛瘟疫、治疗疾病,通过用香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们更好的修身养性。

品香 | 香药同源,养生自然~

在防病养生方面,黄帝说过:“五气各有所主,惟香气凑脾。”香通过人的口鼻以及周身的毫毛孔窍,而入脾脏,达到养护脾脏的功效。

《荀子》中也曾提到:五味调香,养口。椒兰芬苾,养鼻。古代的君王出行,车架上也要放置香草,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就已经在人们的养生中占有一席之位。

汉朝时期,确立了“香能养生”的修养理念,同时也确立了“和香”的基本规则。香和中医药成为当时人们的两大养生系统。

芳香类植物入药配方的较多,比如沉香、麝香、白芷、艾叶等等,香料和香药散发的气味通过人的呼吸系统传达至神经系统,辅助起到芳香“通气”、“止痛”、“化湿”、“开郁”等功效。香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品香 | 香药同源,养生自然~

香不仅是治疗疾病的良方妙药,还是修养道德、颐养心性的珍贵之物。古人常把香视为君子之象,因此古代圣贤以香为师,以香为友,并把香作为衡量心性的一把尺子。

习香,可以让我们内心宁静,更为开悟与透彻,成为一个内外飘香的人。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女人。

她会蒸一壶茶,品一茗柔情似水,温馨而浪漫。她如空谷中的幽幽兰花,似如水月色里的洞箫声声,清新而脱俗,她转身,如碧波伴清澈的眼神,洋溢着淡淡的温馨,她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成熟女人的韵味,令人深深沉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仙李白曾在诗集中这样写道。

品香 | 香药同源,养生自然~

香道,本源于生活,亦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对于一个状态失衡、失却本心得人,应该生活香道化,重拾形式与精致;而对于拘泥形式、固执偏执的人,其进入香道,则应将香道生活化,大而化之,水过无痕。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烟雾仍在游动,好似画家泼墨,使原本的山变成了景,绘成一幅幅丹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