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演讲口才:零基础演讲者,这三大致命误区一定要了解!

 智狼邦演讲口才 2020-04-25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认为演讲是比日常说话更为高级、更为成功、更为完整的表达形式。那么演讲是什么?演讲可以分成这几部分:

当众演讲,比如工作汇报、产品宣传等,这些需要你有好的逻辑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勇气;

公众演讲,比如大型公益演讲,年终总结,专题演讲等,这些需要你做充足的准备,并且在舞台上有感染力。

所以,演讲其实就是你能当众把想要传递的信息用最清晰、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讲的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能力。

当你开始演说时,你的价值就开始提升;

当你说好演说时,你的价值裂变就开始提升!

我们都知道做好一场演讲价值很大,但是很多人往往会在演讲过程踩到很多坑,导致演讲效果差强人意,那么,演讲容易入的误区有哪些呢?比如下面。


 1 、面无表情

演讲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同时也是一份感觉的传递,听众不会喜欢台上面无表情、严厉冷酷、不苟言笑的演讲者,很容易就让听众对你产生距离感,从而对演讲者的演讲产生质疑或排斥。
事实上,许多演讲者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呆滞的。不少人觉得上台能控制自己不那么紧张,把内容完整的表达出来就很不错了,更别谈注意到自己面部表情的变化,演讲是生硬拘谨、紧张不安、单调呆板的状态,演讲效果无疑也会很差。
又或者,情况刚好相反:你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演讲者,只是没有在演讲表情上花功夫。
面无表情可能就是平时你的一个习惯。平时不见笑容,一本正经,台上还是一个样子可不行,高手在什么场合显什么相,该严肃的时候严谨,该幽默的时候风趣,该轻松的时候就得放松。
前不久课堂里有一位企业家学员问我,如何在演讲中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他觉得别人都不喜欢听他的演讲,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观察了一下,他气质出众,形象非常好,但是演讲过程中,脸上总是隐藏起任何情绪,不怒自威,给人感觉就很怪异,让人想避而远之。
我适当的给了他一些建议,果然通过调整后,效果就改变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样的情况,演讲前热热身会对你有帮助。上台前先运动一下面部肌肉,试试把五官挤到脸部中间,然后放松,反复几次。多练习微笑,展现你更多的亲和力吧!
只要面部肌肉得到打开,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当你专注于讲话时,你根本不需要刻意表现感情,你的脸会自然而然传达出更丰富的情绪。


2、过多刻意停顿

是的,我们都知道,演讲高手说话都是一字一顿,掷地有声的,他们清楚何时该停顿,以及如何停顿。很多人为了达到这种演讲效果,演讲中刻意制造了很多停顿,停顿时间还老长,搞得氛围非常尴尬,听众心里不耐烦。
你停顿下来,寻找恰如其分的字眼和传达观点的绝佳方式。在你进行内心剪辑的过程中,观众也在猜测你的想法。你也许认为,这些停顿能够增加庄重性和戏剧性,但其实观众心里在琢磨:出了什么问题?你这么小心谨慎是为啥?听者甚至可能被你吓倒,如果你位高权重,那他们就更害怕了。
所以,过多的刻意停顿在演讲中不是好事,自然恰到好处的停顿才能起到意外的效果。
解决方法是放弃纠结字眼,把重点放在节奏上。放弃追求戏剧化的表达效果,让你的思绪随意流动,言语会自然而然产生。这就好比开车:脚踩油门,稳定从容,不要一直踩刹车。


3 、一直提问

向听众提出问题,这样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引发听众思考,增强互动,让听众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思考,进而加深他们对演讲内容的理解。然而,当你采取连珠炮似的提问时,不管你想展现什么样的力量,最后也只是招人厌恶。
你可能以一个设问句开头,比如“我们仔细观察数据,心想,为什么那个数字是x?”然后接着说,“为什么那个数字是x?而这个数字是y?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脱节?”随着你的力量逐层积累,好奇的氛围越来越强烈,甚至令人无法喘息。
因此,要避免这种机关枪似的提问,与其逐层深入提出问题或想法,要认识到少即是多。一个深刻的问题比一连串吹毛求疵、咄咄逼人的质问更有力量。

把你的思维提升到更高的概念层次。针对上述例子,更好的做法是,“我们仔细观察所有数据点,思考它们整体的意义——为什么会出现脱节?”通过把注意力转移到大局上,你从表面上的支离破碎,甚至带点攻击意味的姿态,变成了耐心解开一个难题的过程。
有时,我们容易词不达意,传达了错误的讯息。但这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培养更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如此一来,你就能根据自身意图做出选择,无论是权威还是热情都不会因此打折扣。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种强大的输出和变现能力!这项能力就是公众演说的能力,练就了这项能力,巴菲特先生说,至少让你受用50年。如果你认为你是品牌,不如现在就开始学习登台练习,你说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