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

 garyhyz 2020-04-25

水敢当按:我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华夏文明的高维性以及历史悠久性,很多人给我留言,感觉我的理论太过于空泛,没有具体例证,尤其是历史文物的佐证。本文才用物证链的方式来剖析人类的文明,到底起源于哪里?

提要:真正的文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里边的子系统比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子系统下面的细项比如经济里的农耕,军事里的通讯联络,纵看则各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流传下来的文物会形成一条证据链,比较全面地向后人还原当年的历程,横看则发现同一个主题的同期文物样式多种多样。中华文明的大系统小系统乃至其中的所有小细项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完整链条。

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它们的文物则缺乏链条性特征,比如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碑,单独看光鲜亮丽,但只是一个环,纵看没有“前后”,横看没有“左右”。而它们的许许多多重要文物,细品起来尤其是与中华文物对比起来,可以发现它们缺乏真实性。而这些缺乏真实性的文物,却成为支撑某个文明的重要支柱,比如汉谟拉比法典。

本文则试图从系统性链条性的角度去分析中华文物,展现真文明的应有样子。

引子

 

1】人种起源

  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有完整不断续的“古人类化石链”,中国人是本土起源,本土生长,本土发展而来的:

两万年以上的部分遗址:

垣曲人 4500万年前 山西坦曲县,1994年发现

腊玛人 800万年前 云南录丰县 1980年发现

建始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1999年至2000年间发现于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

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1985年,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现

西侯度人 180万年前 山西西侯度人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1965'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

“公王岭”蓝田人,今约100万年;掌握了自生火的技术,公王岭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1964年发现

“陈家窝”蓝田人,距今约65万年。1963年发现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大量遗迹表明,'北京人'4050万年以前,已经学会用火。

南京人,距今约60万年-35万年,1993年发现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南的雷公山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旧石器时代露天遗址,采集到近300件人类石制品,包括石镐、石斧等工具,其年代至少在50万年前。201211月发现

大荔人,距今年代大约为15~20余万年。1978 年发现于陕西省

北京新洞人,距今13.5~17.5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第4地点

马坝人,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1958年在广东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

许昌人,距今12.5万到10.5万年前

丁村人,距今1210万年,1954年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

许家窑人,距今约10万年。1974~1975年发现于山西阳高和河北阳原交界的许家窑村。

柳江人,距今7-13万年,19589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新兴农场发现

丽江人,距今5-10万年。1956年在云南丽江古城11公里的漾西木家桥南面发现

北京田园洞人,距今约3.85-4.2万年,2003年于北京周口店田园林场内发现,比发现地点相近的山顶洞人早1万多年,是至今为止欧亚大陆东部最早的现代人类遗骸。

下草湾人,距今约4-5万年。1954年发现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

郑州老奶奶庙遗址,距今4万年

北京山顶洞人,距今3.4万年至1.6万年,1930年发现

两万年以内的部分遗址:

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距今2-4万年前)

江西仙人洞遗址(距今2万年)

海南省昌江县钱铁洞遗址(距今2万年)

攀枝花回龙湾洞穴遗址(距今2.1万—1.5万年)

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距今21.5万年)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1.8万年~1.4万年)

北京东胡林遗址(距今1万年)

浙江下汤文化遗址(距今1万年)

浙江上山遗址(距今11000年—9000年)

浙江荷花山遗址(距今105408830年)

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 (最新鉴定距今约10300-8700)

湖南的彭头山文化 (距今9000-8300)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年―7500年)

淄博的后李文化 (距今8500--7500)

辽河的兴隆洼文化 ( 距今8200  7400)

浙江跨湖桥文化(距今在80007000年)

河南的裴李岗文化 ( 距今8000年前)

天水的大地湾文化 (距今8000年—5000年前)

三门峡的仰韶文化 (距今7000-5000)

辽河的赵宝沟文化 (距今7200-6400)

高庙文化(距今7800-6300年)

山东的北辛文化 (距今7300~6300)

浙江河姆渡文化 ( 距今7000-3300)

安徽双墩遗址(距今约7000年)

浙江马家浜文化 (距今70006000)

沈阳新乐文化 ( 距今7000-3000)

湖南汤家岗文化(距今6800-6300年)

半坡文化(距今6800 6300年)

姜寨遗址(距今6600 6400年)

山东大汶口文化 (距今6500-4500)

巫山的大溪文化 (距今6500年—5300)

湖北杨家湾陶符(距今6000年)

辽河红山文化 ( 距今6000  5000年,主体5500)

甘肃马家窑文化 (距今5800年—4000)

安徽凌家滩文化(距今5800-5300年)

太湖良渚文化 (距今5300-4000)

湖北的屈家岭文化 ( 距今5300-4600)

湖北石家河文化 (距今约46004000)

 成都宝墩文化 (距今4500  4000)

山东龙山文化 (距今4500  4000年,一说距今40003100)

石峁遗址(距今4300年)

陶寺遗址(距今4000年)

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3500年)

200万年来没有年代断层的“泥河湾遗址群”

泥河湾遗址群没有年代断层,有 200万年的马圈沟遗址、136万年小长梁遗址、136万年的葡萄园、广梁遗址、100万年的有山祖庙咀、麻地沟、东谷坨、 飞梁、霍家地、许家坡、东梁、照坡、后土山、岑家湾遗址;78万年的有马梁、雀遗址儿沟遗址;12万年的有山兑、细弦子遗址;10万年的侯家窑、漫流堡遗址;7.8万年的板井子遗址,2.8万年的上沙嘴、新庙庄遗址、1.16万年的有虎头梁、油房、 西沟、西白马营遗址;4000年的有周家山、九马坊、榆条沟等;3000年的有丁家堡垒泥泉等,总共达130多处,现存战国、汉、辽墓葬124座,因而这里成为“世界天然博物馆”。

★北京地区古人类系列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使周口店成为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10万年左右的新洞人、距今约4.2万年至3.85万年的田园洞人的、距今2.7万年前左右至3.4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

★近年部分百万年遗址发现时的新闻标题

中国湖南沅陵发现100万年前盘古洞遗址

考古确认陕西龙岗寺遗址1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河北蔚县发现100万年前旧石器遗址

浙江发现100万年前古人类遗址

重庆主城1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遗址

100万年前的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了烧焦的羚羊骨残片

陕西发现212万年前遗址,中国人类史前推约40万年

★★中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超过2000处,并涵盖了距今210万年到1万年的各个时段。

全世界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文化遗址共55,泥河湾发现的百万年以上遗址占了48处。

对比中国非洲两百万年前遗址:

中国的古代神话,反映了远古先人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盘古开辟有了天地

女娲造人有了人间

开始的时候茹毛饮血

燧人氏教会用火,有巢氏教会建房

神农氏教会农耕,尝百草创中医

玄鸟生商的传说反映了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社会,伏羲制规矩定婚姻开始父系社会

伏羲创八卦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反映了古人的天文观测

黄帝造车,嫘祖养蚕纺织,仓颉造字,反映了人们越来越开化文明

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大禹治水,反映了古代的水利防洪,采矿冶炼

······

所有这些,都是人们迎难而上辛勤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神创神赐的:

结绳记事主要是文字发明前的事情,但是在人们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印象通过很多文物、纹饰表现出来,这是中华文化对往事的回味,比如,除了流传至今的中国结,还有很多绳纹的文物,绳纹玉器,绳纹青铜器,还有专门解绳结的工具“玉觽(xi)”

欣赏一组绳纹铜壶:

2

看看古代中国人是怎样用火的

山西西侯度遗址,距今180万年,1961年至1962年,出土了一批烧骨材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公王岭”蓝田人,距今11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发现了三、四处灰烬和灰屑,这是是蓝田人熟练用火的遗迹。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大量遗迹表明,'北京人'4050万年以前,已经学会用火。

江西仙人洞遗址陶器,2万年前,人们开始用火加工工具

江苏泗洪顺山集,8000年前开始用灶

河姆渡文化,7000年前开始出现蒸锅

陕西姜寨遗址黄铜管黄铜片,6700年前,开始金属冶炼

陕西蓝田仰韶文化,5000年前开始烧砖

商代,3400年前开始出现原始瓷

商代甘肃磨沟寺洼文化,3300年前开始炼铁

西周蓝色琉璃,约3000年前出现,早器玻璃制品

5000年前开始,中华大地窑火熊熊,烧砖,烧瓦,烧陶,烧瓷,为中华人民造福

旧石器时代,燧人氏钻木取火;西周时期,人们发明了阳燧,凹镜聚焦太阳能取火。有意思的是,很有名的“阿基米德镜子烧船”的传说,已经有西方科研机构实验证明那是不可能的。

'燧人氏'之名始于古代传说,其事迹是'教民钻木取火',这一技术发明,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天然火取得火种。''字表示取火工具,现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击出火星。在先秦时代主要是指的是钻燧取火,也就是用一个木棒快速研钻另一木块生热最终而成火的行动。其实遂、隧、燧、邃四个字同音,都与'贯通黑暗'意义相关:遂表示完成,其本义相当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来,有豁然开朗的意味,如遂心、遂愿等;隧就是开掘隧洞,隧道中当然黑暗;燧是在木块上钻洞,目的在于取火;邃指空间或时间的深远,如同在隧洞中一样,难以辨明前景。从这些同音字中可以看出,极有可能远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燧人氏的传说故事。'燧人氏'这个名字本身恰恰自述了钻木取火这一伟大发明。

中国180多万年前就会用火,用火180多万年后,两万年前会烧制陶器,八千年前烧制彩陶,两千多年前秦兵马俑代表着古代陶器的高峰,之后的汉代陶楼,唐三彩,继续延续辉煌,直到现在,还有紫砂壶,这是陶器的发展情况;除了陶器,古人在三千多年前就烧出了原始瓷,历经两千多年,在宋代瓷器到达鼎盛,之后又有青花,彩瓷,一个接一个的高峰。

至于青铜器冶炼,铁器的发展,就不说了。

“古希腊”的火都是偷来的,就是说连火都不会用,一下子彩陶出现,绘画“精美”,历史信息丰富,看上去很兴旺,但是为何就噶然而止没有继续发展了呢?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彩陶,隔了一千多年,才在东方“学来”了瓷器的烧制技术,为何地中海沿岸没能在用火的路上独立发展、形成自己的辉煌呢?

5600年前的火种器:我国最早的火炉

“陶罐”为纯手工制作,呈亚腰筒状,小口圆唇,斜肩,束腰,口径4.5厘米;高11.8厘米,底径9厘米,底不平;腹中部偏上处有2个对称圆孔,底部中心有1个圆孔,3个圆孔的孔径均为2厘米;外表装饰竖绳纹。

后经有关专家推测,“陶罐”应是古人贮存火种的火种器专家说,该火种器是我国最早的火炉。使用时,人们把火炭投置于器内并在其上覆盖黑炭,适度封闭口部并将其置于空气流通处。采用火种时,人们把口部打开并借助吹火具吹火,火便燃烧起来。使用后,晃动火种器,排除炭灰并续加黑炭。这样,便可以达到长期贮存火种的功能。

“火种器的发明,不仅较之前的火种保存方法有利于减少火灾,而且还有助于火种的携带、移动。”高西省说,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火种器可谓是中华文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火照,烧瓷器时的测温工具,不怎么起眼但却是高科技产品,这是高超用火技术的证据。

火照又称'试片',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宋窑的火照是利用碗坯改做的,上平下尖,大体呈Ⅴ形。下部尖端插入满砂粒的匣钵内,匣钵放于窑膛中,在观火孔里可以看到。火照上端有圆孔,当窑工测定窑内温度时,用长钩伸入观火孔,将火照从匣钵里钩出。每烧一窑要验火照数次,每验一次,就钩出一个火照。

火照都上半截釉,只能使用一次。烧制瓷器时,火照插座放置在窑床前端靠近窑门处,以便在烧制过程中窑工可以用长钩深入观火孔,穿过火照中间的小孔,将试片勾出查看,判断窑内温度和釉的成色。

灯是古代用火技术的一个发展,是古人战胜黑暗的重要工具。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油灯,一些陶豆就是那时的灯。《尔雅·释器》说:“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考古发现,西周时期就有了铜灯,霸国青铜人形铜灯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铜灯,与战国时期的豆形灯形态如出一辙。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铜灯很多,艺术形式一般是人俑持灯,最顶级的是中山国十五连枝铜灯。

汉代,灯的使用更加普及,灯的形状、种类、质地都比以前丰富多采,而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使灯具艺术进入新的高度。汉灯的形式主要有筒灯、行灯,吊灯、盘灯与虹管灯,其主体部分仍然以动物、人物的雕塑为主。筒灯为圆筒形,有盖,中有铜管装置,这种灯在甘肃武威和江苏邗江汉墓中均有发现。行灯主要在行走时使用,为便于手持,灯盘上附有长长的柄。下有三足,便于放置。吊灯灯体配有链条,可以悬挂。盘灯发现最多,一部分盘灯造型与高柄豆很相似,另一部分盘灯则是各种动物和人物雕塑与灯盘的结合,如有朱雀灯,主体为鸟形,常以嘴衔灯盘。羊灯,主体为羊形,常见羊头顶灯盘,盘可拆卸,也有羊背为活动的盖,翻开则为灯盘。雁足灯,灯柄作成雁足形,人形灯,人成站净或坐姿,以手执灯。虹管将灯烟吸入灯座,溶解于体内的水中,既能防止环境污染又有利于人的健康,是科学原理在灯具上的应用。

资料说,地中海沿岸很早就有灯了,【埃及国家博物馆摆放着五千多年以前的陶制油灯。古希腊也有陶灯,且与古埃及的大同小异,是壶形,但彩绘华丽精美,散发着十分浓郁的荷马时代气息。

在教皇国梵蒂冈的古代文物博物馆里,保存着大约2500年前的古罗马陶灯。】

很厉害啊。那古埃及有那么多金属工具建金字塔,应该也有不少金属制灯具吧?它们在哪里?地中海沿岸在古代同样面对黑暗,为什么它们的灯具那么少呢?

古希腊既然已经有灯,那普罗米修斯为何要去盗火呢?

据说欧罗巴直到十五世纪才由“达芬奇发明油灯灯罩”,解决油灯的油烟污染问题。传说中地中海沿岸那么发达那么多的高科技为何就没有在灯这个重要的日用品上体现出来呢?

汉字中与火有关的字有四百多个,火字旁的,还有四点底的字大多与或有关。这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火的熟悉,对火的利用十分充分:

部首为  的汉字(400多个) 

       伙灴            炀烎                                                                                                            烸烺                          

                                                                                                                                                                                                        耀                                     爦 爧  

四点底的字(30多个)

点照然煦煞烈热烋焦烹烝煎熊熹熈爢熟煕熱焘煮熙燾焏炰爇熏煭炁焎燞黑無熬

180万年前古人开始用火,八千年前,浙江跨湖桥人们就已经使用蒸锅利用蒸汽了,至少从那时起,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就开始了熟食热食,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出现了可移动的陶灶陶釜,将近五千年前,良渚文化有灶釜合一的陶鼎。到了青铜时代,陶蒸锅演化成了青铜甗,陶灶进化出了青铜行军灶,陶鼎变成了青铜鼎,还有各种类似于火锅的的温鼎·····传承到今天,中华民族形成了多种菜系,食材热加工的手法就有将近三十多种。所有这些,地中海北岸东岸南岸的古文明做到了哪个?

中国烹饪技术中热加工的部分手法。有那个文明能与之比?

看看这个牛排视频,用的是烤炉,靠温度计掌握火候:

看看欧洲的,基本是烤制:

面包一般是烤

中式面包,一般是蒸熟,馅在里边,西式包点一般是烤熟,肉馅在外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玻璃技术和玻璃制品都是外来的。看看中国用火的历史,用火的技术,玻璃制造的历史以及玻璃制作的工艺,凭什么说我们本土出土的玻璃器、玻璃技术是外来的?

中国古代用火历史时间长久,180万年前就开始用火了,火的功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哪个地方的用火技术有这么丰富这么精深?甚至把火的防疫功能都挖掘出来了:

““熏艾条可以除湿、杀虫、除菌。”郑州市中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李乾胜介绍说, “非典”时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日常清洁消毒之外借助艾条熏艾,当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没有死亡病例,几乎没有发生交叉感染。

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午时节民间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以期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

病毒细菌都怕高温,再结合熏艾条的做法,古人放鞭炮辟邪,鞭炮原料叫做“火药”,看来是很有深意的:火药有硫磺,硫磺本身就具备杀菌作用,比如硫磺皂的广泛使用。 爆竹燃放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成分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等。 二氧化硫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又会生成亚硫酸: SO2 H2O=H2SO3 而具有强氧化性的亚硫酸能有效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

制作玻璃历史悠久,一步一个脚印

历代都有玻璃精品

这样的最迟汉代就有的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怎么会是进口的东西呢?

西晋的玻璃窗难道也是进口的?

《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北宋苏汉臣《婴戏图》中玻璃鱼缸造型成熟而精美,已经成为儿童玩具,可知普及的程度,文物资料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北宋玻璃瓶

为了更好地发挥火的威力,古人发明了鼓风器。最初的鼓风器估计是吹火筒,用一节竹子就可以做成,农村烧火做饭经常可以见到;

更进一步就是皮囊鼓风,《老子》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可见最迟春秋时期已经有皮囊鼓风了,汉代画像石有皮囊鼓风锻铁图,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水力推拉皮囊,比人工效率提高三倍;宋代以后出现木扇,风箱,冶炼用的大风箱风力十足,要好几个人才能拉动,常用水力驱动。有时干脆把大树掏空制成箱体,承压和密封性都是工业级的。还有用于战争的行炉,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行炉”用木扇鼓风;守城时熔化铁水,向敌人泼洒,或将铁水装入土瓶内,抛向敌人。“行炉”最早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唐肃宗时期——李筌著《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已有文字记载。当然,还有民用的风箱,有些地方用风箱吹火做饭炒菜。

除了这些跟提高燃烧效率有关的,还有扇车,扇车即风扇车,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用于清除谷物中的颖壳、灰糠及瘪粒等的一种农具。是一种能产生风 (或气流)的机械,也叫'()''扬谷器'、风柜或扬车。发明于汉代,由人力驱动,用于清选粮食。扇车可谓是鼓风机的鼻祖。

据说“古埃及”金匠曾使用带陶风嘴的吹管,印加人有时用8~12根铜管同时吹炼。(没有办法,谁叫他们没有竹子呢?)稍后,发明了用兽皮制作的鼓风皮囊,囊的两端分设风管和由操作者手控的进风口。这种简陋的鼓风器在近代仍在一些地区使用。埃及第十八王朝勒克米尔(Rekhmir,约公元前1450)墓的壁画中已绘有罐状脚踏鼓风器的图象。记得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汤姆好像还用楔形皮囊玩弄小老鼠。种种迹象看,欧罗巴很长时间内没有风箱。

欧洲的鼓风器以皮囊类为主,有楔形和筒形两种

从对蒸汽的运用看,古代中国人是用得最早,用得最充分,应该也是最熟识的:

最迟八千年前,跨湖桥文化就有了蒸汽锅---陶甗,此后的裴李岗河姆渡松泽屈家岭大汶口等等包括长江黄河流域在内的很多新石器遗址都有陶甗出土,商代二里岗时期就有了铜甗,新干大洋洲的商代大铜甗通高105厘米,78.5公斤,被称为甗王,到了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做蒸馏酒,有了设计巧妙的蒸馏器,西汉还有了跟现代高压锅差不多的熊足鼎,汉代庖厨图可见已经有了蒸笼,·····

炸珠很明显也是用或技术发达的衍生品,汉代就有了,有人又想说炸珠是外来的,可是,哪里找得一件比得上中国的炸珠艺术品?汉代以前,地中海沿岸有什么高超用火技术了?

炸珠是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指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以作装饰,如联珠纹、鱼子纹等。

或者,也可以把金碎屑放在炭火上加热,融化时金屑呈露滴状,冷却后成小金珠。炸珠通常和掐丝编织镶嵌一同使用,汉代这种工艺就已经出现,唐代仍很流行。

对比一下:

美国私人收藏公元五世纪拜占庭风格镂空炸珠金挂坠,中间的头像是罗马神话的Helios(太阳神阿波罗)Selene(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

用火180多万年后,古代中华先民认识了焚香。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表明,早在五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尚书》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各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班固给其弟班超的书信中有“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等语句,可见当时香料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汉官曲制》还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奏事”。宫廷内,熏香、佩香、浴香等更是寻常。1972年我国考古学界在长沙市东郊发掘了马王堆汉墓,在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熏囊、绢袋、绣花枕和熏炉等物品,其中都装有药物。这些药物经研究鉴定为辛夷、桂、花椒等香药。

西晋,有著名的韩寿偷香的故事。

宋代,香文化达到了全盛时期。由于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以及佛教、道教的盛行(都用焚香来礼佛敬神),香药的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公元971年,宋朝专置市舶司于广州,专管对外贸易,当时香药居进口货物首位。于是,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宋朝的税收,仅仅市舶司香药税率收入一项,从宋初的1600余万,至南宋淳熙末增至6000余万,成为南宋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唐宋时期“香”受到文人的高度推崇,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物必以香薰,被褥必以香暖;公堂之上以香饰其庄严,松阁之下以香展其儒雅;调弦抚琴,以清香一炷佐其心志,导其韵致;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生活上,书中置芸香草避虫而有“书香”,以麝香、丁香入墨而有“墨香”,以沉香树皮作纸而有“香纸”,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明代,周嘉胄著作《香乘》全书共二十八卷,崇祯辛巳(1641)刊成。作者赏鉴诸法,旁征博引,累累记载,凡有关香药的名品以及各种香疗方法一应俱全,可谓集明代以前中国香文化之大成,是古代香文化的见证。

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作为香文化的重要用具,香炉在5300年前的红山文化就有了,此后历代继承发展,造型精美,丰富多彩,很多香炉时代特征明显,甚至可以成为朝代判断的依据,这些,地中海沿岸不知能不能做到。

战国熏炉,透雕为主

汉代熏炉,博山炉为主

唐代熏炉,五足炉、被中香炉最为有名

宋代香炉,瓷器为主,造型很多模仿先秦礼器

明清,宣德炉仿宣德炉很普遍

还有行炉,先秦至清,一直都有,有很多绘画留下了行炉的形象。“古埃及”的一件香炉跟行炉很像。

亚述和“古希腊”的是浮雕中有高足炉,古代高足炉不多,但是很精美,比如西汉竹节博山炉,估计是因为重心高容易碰跌的缘故,一般是用一个专门的香几放置香炉

除了室内的香炉,还有随身携带的香囊,汉代就有了,历代都有,至今人们还喜欢带上一个

有人因为土耳其安那托利亚有了一件“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高脚银炉(“公元前6-5世纪”)就说西汉的博山炉跟它造型很像,是受了它的影响。真的是这样吗?

用火180多万年后(西亚用火有多少年了?),古代中华先民认识了焚香,中国的熏炉,5300年前红山文化开始就有了,此后一直流传有绪,立鸟和山都是古人喜爱的造型,良渚文化玉璧就有立鸟图案,蓬莱仙境海上有仙山一直是先秦的著名传说,而汉代是对修仙很推崇的时代,博山炉香烟缭绕神似仙山这是体现当时古人智慧的艺术创作,怎么会是外来的题材呢?中国历朝历代香炉很多,西亚有多少?怎么在西边忽然“出土了”一件类似的,然后中国的就是受了人家的影响了?

看看西方,十九世纪还要从中国学习炼钢,可知他们的古代用火技术是什么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