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亥杂诗》第二十二首

 毕天增 2020-04-25

《己亥杂诗》第二十二首

车中三观夕惕若,七藏灵文电熠若。

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

自注:予持陀罗尼已满四十九万卷,乃新定课程,日诵普贤、普门、普眼之文。

【笺说】

这是龚自珍自述自己在车中诵习佛经的诗。前后的两诗,都是因有所观感而发,独此诗乃自路中诵经。

我们在龚自珍的诗中看到佛教的语词,早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所写《寒夜读归佩珊夫人赠诗,有“删除荩箧闲诗料,湔洗春衫旧泪很”之语,怃然和之》诗,颔联云:“魔女不知侵戒体,天花容易陨灵根”,“魔女”、“戒体”、“天花”、“灵根”,都取之于佛经语词与典故。此时龚自珍29岁。次年他写的著名的《能令公少年行》,结尾明显受佛经影响:

    东僧西僧一杵锺,披衣起展华严筒。

噫嚱!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

吉祥解脱文殊童,着我五十三参中。

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兜率宫。

龚自珍学习佛经,我们最早见于龚自珍嘉庆二十四年(1819)所写《珠镜吉祥龛心课》,是他学佛习儒的手记。可见他的学佛,尚在诗语中有佛语之前。龚自珍不但学佛,且撰有多篇佛学论文。据《龚自珍全集》(王佩铮辑),辑录佛学的“第六辑”有四十九篇之多,可见佛学对其影响。即在此《己亥杂诗》中,也不只此一篇。

龚自珍在诗末自注:“予持陀罗尼已满四十九万卷,乃新定课程,日诵普贤、普门、普眼之文。”这是说,自己保持诵念佛家真言已经四十九万卷之多,于是就心定下每日诵念的新课程,即是每天诵念《普贤菩萨劝发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圆觉普门品》的文字。

龚自珍在道光十一年(1831)作有《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计数簿书后》,说:“龚自珍以辛卯岁(即1831年)发愿,愿诵大藏贞字函《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五十九言四十九万卷。”陀罗尼,梵语,真言之义。龚自珍完成了当时的发愿,于是就再诵三普之文。

车中三观夕惕若,

首句即有佛语。“三观”,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认为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上:“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一心三观。”

这话不好理解,我们通俗地说,三观就是修行的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叫做“空观”,就是从“假”入“空”。在这个阶段,你看到的事物从世俗的眼光看,是真的;但从佛家修行的眼睛看,逐渐领悟到事物是“空”的。第二种状态,叫做“假观”,就是从空入假观。也就是一切都是假(不真实),“空”也是假,“中”也是假。因此不停滞于“空”,而进入佛智遍照之世俗境界,是为假观。第三种状态是“中观”,就是既不“空”,也不“假”,即是“空”又是“假”,简而言之,不执空观,不执假观,空假圆融之,是为中观。

“夕惕若”,一直到日晚;“若”,语助词,无义。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孔颖达疏:“夕惕者,谓终竟此日,后至向夕之时,犹怀忧惕。若厉者,若,如也,厉,危也。言寻常忧惧,恒如倾危,乃得无咎。”

可知这首句是说,我在车中修悟一心三观,白日到晚,警戒而不敢懈怠。

七藏灵文电熠若。

“七藏”,据说,佛教徒诵念“陀罗尼”,或以五千四十八卷为一藏,或以七千二百卷为一藏。龚自珍当初自我规定要诵念四十九万卷,正是七千卷的七倍,正是“七藏”之数。

“灵文”,指宗教经文。《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梁简文帝《东宫上掘得慈觉寺钟启》:“启彝钟于殊里,记灵文于福地。”此指佛家陀罗尼文字。

“电熠”,闪电的光耀。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虹美电熠,兰香玉清”。此指“灵文”如闪电一霎照亮人心。

第二句写龚自珍持诵陀罗尼真言的心灵震撼:那七藏的经文如闪电一霎间照亮人心。

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

“忏摩”,忏悔,梵文ksama的音译。宋释宗杲《偈颂一百六十首》:“妄心颠倒造诸业,回趣真乘即忏摩。”“忏摩重起”,即是重新来忏悔修行,也就是龚自珍在自注里说的:“乃新定课程”。

“耳提”,谓恳切教导。 宋刘克庄《夏旱五首》:“奴挈军持去,丁宁费耳提。”

这第三句是说,重新来忏悔修行,听从佛家的谆谆教诲。

三普贯珠累累若。

“三普”,即佛教《普贤菩萨劝发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圆觉普门品》的经文。

“贯珠”, 成串的珍珠。《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疏:“言声之状,累累乎感动人心,端正其状,如贯于珠,言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形状如此。”“贯珠累累”,就是成串的珍珠连续不断,非常多。此是形容三普经文的语意与文辞之光润流美。

末句是形容新定的课程,要诵的三普经文,像成串的珍珠,连续不断。

从此诗看,龚自珍修习佛经还是很虔诚,很端谨的。这恐怕构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精神世界的一个领域。可能因此也平复了他“不耐卮言夜涌泉”的状态。

为《己亥杂诗》中第二首不计平仄的仄韵诗,四句均以“若”字结尾,类似佛偈,所以魏源评曰:“诗不入格。”(见《龚定盦别集诗词定本》,《风雨楼书本》。转引自孙文广、王世芸编《龚自珍研究资料集》)

此诗的涵义单纯简单,但涉及的自己修佛的事却较多,有人称为“意疏事密”的写法,但未免太乏诗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